田二文
真没想到,柳树成为雪域高原国土绿化屈指可数和最普遍的树种。
虽说无与伦比的适应性造就“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神话,但一直认为,这一切似乎只能发生在地肥水美的柳树原产地中国南方各地,柔情似水的杨柳断不会与环境严酷的雪域高原走在一起。然而,事实打碎我的潜意识,满眼杨柳扮绿这里的濯濯重山、泛青这里的风沙河岸、夺翠这里的不毛荒原,给凝重的苍凉一抹生色,让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恶劣同在。
徜徉拉萨街头,但见一排排柳树像一名名士兵,在日光城的大街小巷站岗放哨;又如一个个单词、一行行语句,恣意谱写着日光城的绿色诗章。柳树莫非拉萨的“市树”?作为一名匆匆过客,我没有求证。其实无须困于这个问题,在这里 “城披柳绿柳掩城”,柳树不是市树胜似市树,它早已成为拉萨人心中别样的“雪莲”了。
后来的行程中发现,雪域高原的广袤大地到处都有它们的傲然身姿。
由拉萨往南去山南,淡淡雪山、清粼河水、绵延沙滩……风景自车窗闪闪而去,最惹人注目的却是一路的杨柳了。道旁路边的柳树一行行、一线线;田间地头的柳树一株株、一群群;滩上洲头的柳树一片片、一幅幅。由拉萨向西去日喀则,皑皑雪山、高峡湍流、成群牛羊……风景自车窗烈烈而来,最惹人注目的还是一路的杨柳了。房前屋后的柳树一丛丛、一簇簇;渠旁沟边的柳树一路路、一排排;谷顶崖际的柳树一根根、一组组;坡腰山麓的柳树一块块、一地地。由拉萨往北去那曲,尽管水枯地瘠,但路上依旧不时可以看到柳影绰绰,宛若片片绿色风帆扬起在藏北草原。一代又一代藏民们的全力植造,一代又一代藏民们的精心呵护,有了这满山遍野的柳树,有了这大大小小的柳树,有了这赏心悦目的画卷,有了这永不退色的风景。
世上佳木无数,藏胞们何以要杨柳在雪域高原一树独尊呢?导游告诉了我全部答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柳不然。这南方滥生贱长的杨柳到了雪域高原照例生命力极强,耐寒耐旱,而且长速快,三五年就可以成林,因而成为防风固沙最为理想的植物之一。还有柳树是藏民们的除牛粪以外的又一主要传统能源,那些生长在门前院后的柳树,每隔几年就会被人们砍去一茬一茬的枝条作柴火,袅袅炊烟升起“生米煮成熟饭”的希望。难怪,一路上的藏地柳没有“万条垂下绿絲绦”的袅婷风姿,而是上身蓬松浑圆,密麻枝条向上直立,给人有点生硬的感觉,原来是它们一次次与肆虐的黄沙和狂风争锋,树进沙退,捍卫孤独的生存之路后,才有了自己特别的形象。尽管沧桑有余,灵气不足,却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正直不屈和一无所惧。也难怪,放眼望去,不少民居附近的一些古柳断“手”断“臂”、缺“头”缺“脑”,状如虬龙,俯低刚强身子遒劲沉默地贴近大地。寻梦西藏,寻梦高远的雪山、湛蓝静谧的湖泊、金碧辉煌的寺庙,谁会在意这平凡的杨柳呢!
藏地柳是不该被忽视的,那是一种顽强、无畏、坚韧的生命。
责任编辑: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