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伟
【摘要】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银行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银行业市场结构进行分析,洞察其在当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与时代相呼应的银行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机遇与挑战;建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银行业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间接融资在我国的金融结构中占据长期的主导地位,而银行业作为中介一直发挥着社会融资主渠道的作用:是实现中国制造的源泉,是盘活实体经济的血液,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引擎。
商业银行的性质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首先商业银行是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其次商业银行是特殊企业,商业银行经营的对象是特殊的商品—货币资金。最后商业银行是运用特殊的经营手段—信用来筹集分配资金的,并且它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一般的工商企业。
以上是对银行业的简单介绍,下面笔者将对市场经济的经络——银行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
一、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相互竞争者的数量和规模、产品的差别化程度,以及进入市场和退出市场的难易程度。
1.集中度分析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某一种产业市场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的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买方集中和卖方集中。一般情况下,所谓的集中是指后者,因为研究中买方相对分散,且有关买方的资料难以统计和测量。一般而言,集中度越高,市场支配力越大,竞争程度越低,越容易形成规模垄断。
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是指商业银行中N家最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市场份额又称市场占有率,对银行业来讲是指某些银行营业指标占所有银行营业指标的比率,直观反映该银行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总和达到了七成以上,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之和仅有二成多,可见目前中国银行业市场仍处在寡头垄断市场,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仍然很高,竞争程度没有达到完全市场化。虽然这种寡头垄断格局不是源于市场的自发竞争而形成的,而是国家行政干预的结果,但是通过研究数据可知,这些年来中国银行业通过不断的调整改革,国有大型商行市场占有程度逐渐下降,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大小银行之间相互竞争的良好局面。
2.产品差异化分析
产品差异,又称产品差别或产品分化,是指企业在所提供的产品上,造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相区别,以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形成产品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的物理特性。如款式、质量、包装、性能、效果等差异;二是买方的主观印象。如各企业通过商标、厂牌给买方营造的主观感受;三是销售地区和销售服务的区别;四是广告。
银行业属于金融服务业,提供的产品是各种金融服务,包括各类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所以银行的产品差异并不体现在产品本身的质量、外观上,而在于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上。对于我国的银行业而言,存贷利差是其较为单一的收入来源,所以收入过多的依赖贷款等资产的收益,而国家对利率较严格的管制导致价格差异小,创新产品少。虽然各个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有一定的差别,比如银行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信誉问题,银行原有客户的主观偏好,营业网点的分布密度与分布范围等。不过银行的主要作用-信用中介及资金融通并没有改变,所以总体的来说,我国银行业产品差别化是较小的。
3.市场进出障碍分析
进入障碍又称进入壁垒或门槛,它是指产业内已有厂商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厂商相比所拥有的优势。由于市场容量和生产资源的有限性,新厂商一旦进入,就会与该产业内的原有厂商展开争夺市场和资源的竞争。所以,进入障碍是影响市场垄断和竞争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入障碍越大,垄断程度越强。
进入障碍主要有经济性和政策性障碍。我国银行业的进入障碍首先是政策性障碍,长期以来,中国对银行业一直实施严格的政府管制,对现有银行以及新进入银行在市场参与、参与程度、地域范围等方面都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其次,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行网点遍及全国各地,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和客户信息,具有排他性。新进入的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需要付出较多的成本,这些都构成了我国银行业新进入者的经济性进入障碍。另外,我国对银行业的退出管制也很严格,因为银行业的破产与其他工业性厂商不同,银行的破产对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国家会用行政手段极力避免其破产。
总之,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呈现出高集中度,低差别化,高进退障碍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特点。这种垄断型的市场结构带来一定的问题如: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导致效率低下;技术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缺乏动力;金融风险加大;盈利空间逐渐收窄;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等。
二、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和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国商业银行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需要重新审视和继续探索未来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问题。
展望未来,中国银行业面临很多发展机遇。快速成长的中国经济和稳健的市场化改革,为中国银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居民财富的持续积累,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为中国银行业自身的战略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际金融格局的重整,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拓展了新的领域和空间。
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仍然面临着异常复杂的外部经营环境。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经济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使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显现出复杂性、突发性、扩散性和快速传播性等新特征。在市场竞争方面,随着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型银行面临的竞争格局、空间范围和竞争对手已经并正在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在金融监管方面,主要国家都对自身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和调整,并致力于推动全球层面的监管改革,商业银行必须面对更加严格的宏观和微观监管要求。这些都是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银行业未来发展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今天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紧迫感已经到来,需刻不容缓的推动金融创新的发展,以改变目前金融资源被银行这一单一形式的间接金融平台所垄断的低效率格局。放松管制、完善制度和重视人才“改革红利”,创新产品与技术,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原则,引入公平竞争和进入退出的有效机制,只有这样才会让人才、资金、客户等要素充分流动起来,从而打破今天由银行业一家垄断中国大部分宝贵资源的低效率状态和实体经济“钱荒”与虚拟经济“钱多”的并存的格局。
参考文献
[1]武成果.我国银行业SCP范式分析与改革建议[J].科技创业周刊,2006(6).
[2]孙立坚.市场活力的重建关键取决于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J].
[3]庞兰舰.基于SCP范式的我国商业银行业产业组织研究[D].兰州:兰州商学院产业经济学,2011.
[4]汤茂峰.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国民经济学,2013.
[5]江勇.SCP范式下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
[6]岳耀智,牛明明.基于SCP范式的我国银行业结构行为绩效分析[J].大众商务,20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