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pident? 真没有

2013-04-29 22:38徐昕
大学生 2013年9期
关键词:闷骚书评评语

徐昕

当过记者,做过导游,官方身份则是大学教师。多家媒体专栏作者,著有随笔集《我在服务区》、情感问答集《既怕爱不来,又怕爱乱来》。杭州人,现居北京。

我就会想,为什么世界末日一定要表现为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极端天气这些具体的灾难?为什么不可以是忽然之间,整个世界戛然而止?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上语文课,老师让我们列举生活中遇到的植物。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我想到一个答案,觉得挺标新立异的,赶紧举手,生怕被其他人抢了先。老师叫到我的时候,我站起来大声说:“头发!”全班哄堂大笑。我本来还挺得意的,没想到一下被老师否决了,实在有些悻悻。

晚饭时,我跟爸妈说:“今天上课好好笑啊,老师问大家哪些东西是植物,有个同学居然回答说头发,结果被大家嘲笑了一通。”没想到我爸很严肃地跟我说:“这有什么可笑的?这位同学答得很好啊,说明他很有想象力,你看你就想不到吧……”好吧,听完我爸这番话,我哭的心都有了,我多想告诉他,那个“很有想象力”的同学,其实就是我……

讲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看,一个孩子的想象力,就这样被我们的教育方式给毁了。可是真的毁了吗?我倒觉得没那么严重。想象力要是这么容易就被摧毁,那也未免太脆弱了。

一直以来,大家似乎有一种偏见:读书越多,人就越傻,受教育程度跟想象力成反比。这种偏见,不仅现在有,过去也有,要不汉语中怎么会有“书呆子”这个词。有意思的是,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说法,把stupid(愚蠢)和student(学生)合在一起,便构成了stupident,跟中国的“书呆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今中外的人都说,读书会把人读傻,可是在现实中,真正在学校里学傻了的人,我好像一个都没见到。

所以,尽管被老师家长灭了一顿,我也没觉得自己的想象力遭受了多大的打击。我甚至觉得自己仍然挺善于想象的。比如看美国大片,我常常会为编剧的想象力着急:只要一说到外星物种,他们就喜欢用怪兽啊、蠕虫啊、粘液啊这些令人作呕的形象来展现。这时我就想:外星人为什么一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为什么一定要有鼻子有眼睛跟地球生物长成同一种类型?再比如看电影《2012》,我就会想,为什么世界末日一定要表现为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极端天气这些具体的灾难?为什么不可以是忽然之间,整个世界戛然而止?

上大学的时候,教文学的李老师布置作业:写一篇影评或书评。其实那个周末,我根本就没有看什么电影,但作业还是得交啊。于是我想了个办法:自己生生地“编造”出一部电影,然后煞有介事地对它进行了一番评论。我至今仍记得,那部“电影”讲的是一对年轻人逃婚的故事——其实我平时看电影真的不多,那天也不知哪来的想象力,竟编出这样一个故事。临到交稿前一天,我突然觉得这样欺骗老师不好,于是又写了一篇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读后感。如今想来,自己比较闷骚的一点是,我把书评和那篇影评一同交了上去,而更闷骚的是,我还附了一个说明,向老师坦白那部电影其实是我自己杜撰出来的……

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第二周上课,老师把我叫到讲台上,让我当着大伙的面朗读那两篇文章——要知道大教室里足足坐了80多号人,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系……你知道老师的评语是什么吗?她说,教了这么多年书,从没遇见过如此才华横溢的学生……

自恋如我,当然对那个场景终身不忘。如今我毕业12年了,当年的书本笔记大多已经丢失了,唯独那份写有老师评语的作业,我一直珍藏着——那可是我大学时代最辉煌的记忆啊!

也难怪我耿耿于怀,人的一生中,有多少奇思妙想能有幸得到别人的肯定,并且转化为创造的动力?绝大多数的想象力,在还没有被人取笑和否定之前,就已经被我们自己悄悄地烂在了肚子里,永远不会被人发现。

前不久偶遇一位中文学院的同事,闲聊中我问:“你们学院有一位叫李大农的老师,她最近还好吧?”同事愣了一下,说:“你不知道吗?李老师几年前就过世了。很可惜,那么年轻,走的时候才45岁……”

我顿时愕然。想到书架上还有两本书,是我这几年出的,已经签好了名字,一直想着抽空送给李老师的……她永远也不会知道了,当年她的那番鼓励,在那个男生身上,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化学作用。

责任编辑:张蕾磊

猜你喜欢
闷骚书评评语
书评
书评
书评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闷骚男为何轻易蛊惑了女人心
小闷骚 大浪漫
闷着骚
怎样为作文写评语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