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在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中运用探究

2013-04-29 19:51:00陈思佳邹穆
关键词:辩证法心理治疗

陈思佳 邹穆

摘要:近年来高校的心理健康和疏导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 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情况来看,必须进一步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为指导,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确保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落实到位,筑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坚强屏障。掌握辩证法的三个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极性原则、变化原则,对心理治疗工作者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辩证法 心理治疗 系统性原则 极性原则 变化原则

心理治疗依据一个基本的哲学基础,而唯物辩证法是一种认识现实世界的理论和方法,也是心理治疗中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科学。在与学生思想问题及治疗方法有关的理论假设方面、改变学生思想的治疗方法或者策略上,辩证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心理学领域里,每一种理论或治疗方法的建立,都依据一个基本的哲学基础,而许多理论又有着不同的基本哲学和对于人类本质的看法[1]。对于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的调查表明,没有一个将它们联合起来的共同的哲学[2]。例如,精神分析疗法认为人基本由心理能量和早期经验决定,弗洛伊德的假设是人们先天寻找快乐和避免痛苦;行为疗法认为行为是学习的结果,人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制造者;以人为中心疗法对人的看法是积极的:我们倾向于成为充分发挥功能的人;家庭系统治疗认为要从交互和系统的观点看待问题,学生来访者与一个生活系统相联:系统的一部分改变将导致另一个部分的改变[3]。

在最近150年里,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转向辩证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经济学理论,库恩(Kuhn)的科学发展理论,莱芬(Levin)和莱沃廷(Lewontin)的性关系理论,以及成人的思维发展理论都是建立在辩证的世界观之上的。

唯物主义辩证法——一门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一种认识现实世界的理论和方法——自身包含着关于存在与思维之矛盾、诸现象之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量变向质变之转化、渐进性之中断、飞跃、否定的否定、向新的发展阶段过渡时之继承性等等的学说[4]。作为一种世界观或哲学观,它可以在与学生思想问题及治疗方法有关的理论假设方面指导临床医生。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对话和关系,辩证法指高校教师用来改变学生思想的治疗方法或者策略。

辩证法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辩证法首先强调局部与整体的相关性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相关性。如果我们把一个系统看作是一个整体现实,如果我们只分析系统中的局部或分析个体,其分析结果毫无价值,只有当我们分析每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或局部之间的关系之后,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这个系统。

局部和整体的演变是由于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的结果,然而这个内在关系本身也在演变。许多事物的隶属关系都可能称之为辩证的。一个个体离开另一个个体是不能存在的;一个个体需从与另外一个个体的相互关系中获得利益,两个个体的共同利益是由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产生[5]。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局部)是社会(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人与社会有着紧密的相关关系,而个人与个人之间同样存在紧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缺少。社会与其相关联的每个人本身是共同采取行为的关系网络,这个网络中所交织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相互交换和束缚的社会系统。

辩证法的系统性原则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极为广泛,例如在技能训练中,不仅要将学生来访者所有的行为视为整体,而且还要强调每个行为的关联性。因此,在训练中要求一种技能的获得与另外一种技能的学习有着紧密的相关性,比如,情绪控制训练的同时也训练痛苦忍耐技术。另外,夫妻治疗、家庭治疗和团体治疗也都是在系统性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 极性原则

辩证法认为,现实是不可还原的;即每一件事或每一个系统,不管其有多微小,都有其极性[6]。换句话说,每个人或系统内都存在对立面或极性:没有功能失调就没有功能和谐;没有歪曲就没有精确。每一个系统中(积极和消极、好和坏、孩子和父母、学生来访者和高校教师、人与环境等等)这些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张力以及随之而来的整合引起了改变。但是,通过整合发生变化之后的新状态,也构成极性力量的组成部分;因此变化是持续不断的,并且是生活的基本实质。

按照这一原则,如果有一个学生来访者与一个高校教师正在交谈——学生来访者说:“我认为毒品是好的东西,它让我感到轻松、快乐。”高校教师反驳道:“不对,毒品不是好东西,它会使你上瘾,会毁了你的一生。”运用辩证法的高校教师会这样说:“使用毒品是能让你感到一时心情好一些,缓解你的内心压力,但是它同样会带给你很多麻烦。”第二位高校教师的思维方式就是应用了辩证法并强调了恶与善的对立和恶与善的共存。辩证法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强调了所有命题能够包含其中共存的正反面。因此,可以这样理解,所有机能紊乱之中包含了机能正常;所有曲解之中包含了理解;所有破坏之中包含了建设。

在心理治疗中,高校教师要求学生来访者能接受自己此时此刻的一切行为的同时要求他去改变这些行为,这就是辩证法中的极性原则。

3 变化原则

辩证法强调现实的基本实质是变化。两个极性之间的张力消除时,新的现实产生,而同时又有新的极性产生,如此反复,没有穷尽。人和环境之间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治疗的目标在于幫助学生思想更好地对待不确定性和变化。譬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治疗性关系的发展,高校教师可能愿意做出一些有利于治疗的调整,解除一些设置的界限,如愿意接受学生来访者的电话,用自己作为一个应对的模式,这跟我们在其它的人际关系中一样,随着交往的深入,我们会放弃一些限制。

例如,在技能训练中高校教师要强调万物都在变化之中,每个个体与环境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同时高校教师也要打破训练过程中的一些固定状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变化因素帮助学生来访者适应变化,并打破他们那种僵化的思维模式。心理治疗中,高校教师必须警觉自身的转变而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这个治疗过程中,高校教师和来访学生犹如处在矛盾对立的“极”之上,就好像一个跷跷板一样,来访学生在板上的一端,高校教師在另一端。两人既相连但又常处于不平衡状态。整个治疗过程与玩跷跷板一样,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两个人一会儿滑向前,一会儿滑向后,都试图达到平衡而再向更高点活动。这个新高点表明了成长或发展,接下来,新的跷跷板过程又重新开始,两个人又试图再创新高。

4 小结

有学者认为,深入研究心理治疗及其与基础科学和哲学的关系是提高心理治疗水平的最好方法。因此,在心理治疗中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思想,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的疗效和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Philips James Philosophical and ethical issues in psychotherapy [J].Current opinion in psychiatry,2003,16(6):685-689.

[2]Gerald Corey.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M].石林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4:317-318.

[3]Barlow D.H.心理障碍临床手册[M].刘兴华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4:520.

[4]П.H.费多谢耶夫等著.唯物主义辩证法理论概要[M].愚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7.

[5]Linehan,M.M.(1993a).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New York:Guilford Press.

[6]Marsha M.Linehan.Cognitive- behavioral treatment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The Guilford Press.New York,1993:11-141.

作者简介:

陈思佳(1985-),女,湖南邵阳人,本科,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辅导员,助理讲师,音乐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声乐。

邹穆(1984-),男,湖南长沙人,硕士,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理讲师,哲学专业,研究方向:辩证唯物主义。

猜你喜欢
辩证法心理治疗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工业设计(2020年3期)2020-05-14 13:48:02
融媒时代,新闻报道要用好辩证法
传媒评论(2018年11期)2018-02-16 07:31:40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动力取向心理治疗改善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症状个案研究
转诊率下降背后的“辩证法”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