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助·思”:体验课堂新模式的尝试

2013-04-29 00:44:03刘雪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利亚气球自学

刘雪美

第一板块:直接揭题,了解大意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2课:窗前的气球。(板书)

生:(齐读)窗前的气球。

师:同学们,你们预习了吧?窗前的气球主要写谁?他怎么了?最后怎么样了?

师:谁能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的句式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科利亚得了__,同学们不能__,用__问候他。)

第二板块:互助合作,品悟“高兴”

师:是呀,就是因为有了同学这种特殊的问候,科利亚最后高兴地笑了。同学们,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他高兴地笑了?

(自由读,画出有关句子,小组同学互说为什么画这个句子。)

第三板块:互助合作,体验“孤独”

师:科利亚在没有得到同学这种特殊方式的问候前心情怎么样?

生:很难受。

生:觉得没意思。

師:那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他觉得真没意思?

第四板块:总结回顾,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通过抓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要把句子读好,并通过关键词、关键句来理解文章的意思。

教后反思:

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模式单一,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上学生总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师想改变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又苦于束手无策。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校申报了“学·助·思: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创新的实践研究”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这一课题研究由校长挂帅,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黄伟直接指导,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这一课题的核心理念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应该先有尝试,并通过导学,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尝试学习;通过尝试,体验学习疑难点、困惑处,从而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生生互助、教师导学解决学习疑难点,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窗前的气球》一课的教学就是在这一精神指导下大胆地进行的“学·助·思”课堂模式的实践,作为实践者的我首先体验了课堂改革的甘苦,也获得了一些具有启迪性的思考。

一、学前有导,聚焦问题

课题中的学就是教师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内容与方法。“导学案”的设计重在了解学生在本课预习中自主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特别期望通过“质疑问难”来聚焦学生学习问题。深刻领会了课题学前有导、聚焦问题这一环节的精神后,我又进行了文本研读,《窗前的气球》一课要求学生认读的生字不多,只有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8个,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读懂课文来体会人物前后的情感变化,,进而让孩子们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二年级孩子已经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完成生字词的学习。鉴于以上对文本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我的学案设计重点抓住3个板块:1.通过读文、读重点句、读词、选择重点字读音、重点词运用等环节学生自学本课生字词;2.通过两个能体现人物情感变化的核心问题,学生先尝试着去学,去思考,为课堂上聚焦问题作好铺垫;3.通过自学课文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想了解的问题。学生自学因为有了学案的引导,学习的目的性则更明确了,大大提高了自学的有效性,也为课堂留出了宝贵的时间进行更自主、更有效地探究学习其他知识。在教学生字词时,我主要以检查为主,在检查中发现孩子在自学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如“猜、拴”二字学生就不容易读准,教学时我则重点通过开火车、男女分读等形式落实读音,从作业本反馈情况看学生都能正确掌握。生字词的教学因为有了学生先前的自学,大大节省了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从孩子们提的问题看出有些孩子很会学习,很会思考,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如:科利亚病好以后他会说什么?为什么科利亚看见气球心情一下子好了呢?为什么米沙会想出这个办法?

二、学中有助,适当点拨

课题中的“助”,由生生互助和教师指导组成。生生通过合作的形式解决组内问题,老师通过指导的形式解决学生尚未解决的、有困惑的问题,最终达成深刻理解和双向理解。主要包括“合作互助,适当点拨”两个环节。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科利亚得传染病后那种孤独、没意思的心情和同学用气球问候他后高兴的心情,前后的情感变化是孩子们需要理解体会的。二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虽还不够强,但想象力很丰富,如何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突破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课文设计了两个核心问题:1.科利亚为什么高兴地笑了?2.科利亚为什么觉得没意思?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这两个核心问题。在合作中我非常注重渗透一种思想,就是通过思考,不会说的同学要学会主动请教同学,会说的同学也要主动帮助不会说的同学,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这样才不会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真正让孩子们感受到互助互学的快乐。从孩子们的课堂学习表现看,孩子们是学有所获,学有所乐的。那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如何适时、适当地导呢?小组学完后孩子们对两个核心问题进行了反馈,发现孩子们能找到关于这两个问题的词句,有的孩子能说出具体的理由,但是很大一部分孩子的理解表面化,并没有很好地深入词句体会科利亚心情变化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发挥导的作用,如在学习4、5自然段时,学生都抓住了这些重点句: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如何让孩子通过对这些重点词句的研读体会科利亚高兴的心情?我觉得想象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如小伙伴在拉动气球时的言行和心愿是什么?这一空白点能为孩子们提供想象的空间,同时这个空白点也是学生们理解文本中小伙伴对科利亚的真挚情感的突破点。以此为突破口,我给学生提供一个句式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科利亚好像看到了( ),听到了( ),想到了( ),他高兴地笑了。从孩子们说的句子中看出他们真正进入了科利亚的内心世界,孩子们的理解力、思维力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学后有思,提升思维

课题中的“思”,指学生的回顾反思,知识整理;教师思考学习效果检测或评估的多元化,反思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性,促进课堂教学。主要包括“多元评价,反思提升”两个环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方法是同化和顺应,学生在学习时经历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回顾反思的过程便是最好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反思学习过程,回顾自己是如何探究的过程,这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本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提炼出孩子们在预习时提出的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让孩子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不会解决的则课后带着问题走进文本继续研究。孩子们学前有思,学后有思,循环反复,有助于思维的提升。让孩子们回顾本堂课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回顾反思。虽然二年级的孩子还难以全面地表达出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但是我想经过这样的训练,他们的学习反思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

作者简介: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正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利亚气球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6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08-11 09:36:46
花之舞,舞之韵
读者(2018年16期)2018-07-31 05:08:12
找气球
库车克孜利亚胜景
丝绸之路(2016年7期)2016-05-14 18:38:44
气球
一样多的气球
有趣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