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解读的教学实践

2013-04-29 00:44:03黄东兴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个性化妈妈语文

黄东兴

课堂本应该民主开放,充满活力,为何会折腾得死气沉沉?学生本应该灵性飞扬,聪明可爱,为何被扼杀得了无生机?教学过程总希望起伏有致,精彩纷呈,为何会演绎得机械沉闷?我认为,这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没有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允许儿童拥有自己思想和声音的结果,是没有积极提倡个性化的解读,把一千个读者引向了“同一的哈姆雷特”的结果。

一、尊重学生真诚的生命感受

语文具有人文性,倾听不同的声音,能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性美。

(一)多一点欣赏,少一点抱怨

A教师上《月光曲》时,先让学生阅读全文,理解语言文字;再让学生听一听这首钢琴曲,与课文“挂钩”;然后问学生,你能把月光下大海的画面描述出来吗。学生眼前的画面感苍白了。B老师则直接让学生听曲,再让学生谈一谈各自的感受和联想,学生随想象自由驰骋……这些都不是教材中所描述的“大海”的形象,而是学生心中《月光曲》的形象。在这样的状态下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语文课不是精彩起来了吗?而精彩的原因,是让学生实现了个性化的理解后获得了鲜活的思维,焕发了生命色彩。

(二)多一点服务,少一点控制

《妈妈的爱》教学片段。

师:默读这首诗,然后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生1:世上最关心孩子的人是妈妈。

生2:母爱是最伟大的爱。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想怎样学这首诗歌?

生1:我想把诗歌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生2:我想把诗歌的内容画成一幅画。

生3:我想把诗中的故事演出来。

生4:我也想仿写一首诗,写出妈妈对我的爱。

师: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新颖,就按你们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学。(自由组合自学)

教师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给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顺着自己的个性倾向,形成独特的、真诚的情感体验,学得活、趣、实、有灵气。

二、发展学生潜在的独特感悟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个性化的解读就是感悟。感悟是潜在的、独特的,像创造力一样是不能教的,只能引领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情感去挖掘、丰富和发展。

(一)让学生舒畅地说

一位二年级老师让学生用“亲自”造句,要求学生实话实说。

一学生造了这样一个句子:爸爸亲自吻妈妈。全班哄堂大笑。老师柔声启发:“别笑,这个小朋友有他的道理呀。不信,你听!”学生说:“那天妈妈生日,爸爸亲自吻妈妈,是我亲眼看到的。”这时,老师走上前去,轻轻捧起学生的小脸蛋,在他的前额上留下了一个深情的吻。全班响起1r热烈的掌声。老师这么做,是对学生独特视角的理解,是对学生坚持“真知灼见”行为的尊重,它告诉了全班学生:老师喜欢的,就是这种思维活跃,想说、敢说,个性飞扬的孩子。

(二)让学生批判地读

《游子吟》中的最后一句“准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后面用了句号。一学生尝试着向教材提出异议:句号不妥当,应改为问号,问号可以更强烈地表达出游子对母恩的报答。老师当即眼睛一亮: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呀!

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生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真实地展示自己的学情,这才是真读书啊。

(三)让学生真实地评

“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评判——学生认可”,这种打乒乓球式的教学过程常常会控制学生个性化的想法。实际上,任何一种对话,在没有结论之前,同学们是不会停止对它的思索和争论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教学的责任,在于发动学生来自评、互评、争论。在自评时,保护学生热情,不“上纲上线”扣帽子;在互评时,平等地发表自己真实看法,指导客观描述;在争论中,倡导多元理解,化曲为“正”,逼近本质。

(四)让学生大胆地写

作为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不人云亦云,还要学会个性化地表情达意,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

我在进行“感受秋天”的习作指导时,有人爱上了调皮爱哭的秋雨、凉爽舒服的秋风,有人被五彩的落叶、诱人的果实深深吸引,也有人对渐渐衰老的小草产生了同情之心——学生以孩子特有的眼光感受着秋天。写出的习作有童话、诗歌、记叙文;人称上有第三人称,也有第一、二人称。每一篇习作都充满着童真童趣,闪烁着灵性的光芒。

三、变革学生单一的阅读方式

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走向系列的开放空间,引领学生观赏和摄取课堂以外更多更美的风景,保证个性化解读的丰富性。

譬如说网络的介入,使教材由单一走向多元,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为学生个性化解读开了条小渠,语文资源的活水荡涤出学生创造性的思想。

又比如生活的介入。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的语文能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生成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

一位老师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的导入。

师:(神秘地)小朋友们,刚才老师在校门口看到一张特别的《寻人启事》,想看看吗?

生:想!

(出示课件,在配音中展示文字《寻人启事》:“我是一只小丹顶鹤,因为贪玩……”)

整堂教学,以学生喜欢的童话形式为主线贯穿全课,以“为小丹顶鹤找妈妈”的爱心活动激活了文字。学生有了相应的生活经验作支撑,自由欢快地在找中说,说中创,读中想,动中背,个性全力张扬,课堂时时处处流溢着生命的动感。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阅读课正是学生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个性化解读的实现,将使课堂活力充盈,灵性飞扬。

作者簡介: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个性化妈妈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12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10
鸟妈妈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我的妈妈是个宝
37°女人(2016年8期)2016-08-11 12:03:47
不会看钟的妈妈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01-22 17:20:15
妈妈去哪儿了
南方周末(2014-09-25)2014-09-25 01:12:23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