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指导“三要素”

2013-04-29 00:44:03韦珩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三要素卢沟桥烽火

韦珩

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一般从简要复述到详细复述,再到创造性复述。无论哪一层次,都要做到这“三要素”,即顺序、具体、情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经常开展复述作品训练,不仅能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而且能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现以苏教版第12册教材《卢沟桥烽火》一文为例,谈谈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复述叙事性作品做到“三要”的。

一、把握文章脉络。做到复述课文要有顺序

叙事性文章要想学生能有序地简要复述,首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脉络。只有在理清课文思路的基础上,复述时才能做到有条理。

[课堂回放]

1.课文2-5自然段讲述的是“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段落,圈出有关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

2.这三个时间段发生了什么?读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简要讲一讲“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设计意图]

对小学生来说,有序性是比较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智能,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条理清楚,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先让学生找出表现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帮助学生理清事情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段。学生按照时段理清脉络后,把握住了事情的时间线索,就能有序简要地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了。

二、分析人物形象,做到复述课文要具体

详细复述课文并不是机械地背诵,而是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个性化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因此复述课文必须建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在写我军与日军交战场面时,用枪声、炮声、喊杀声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课文描述了日军的险恶用心和中国军民誓死卫国的抗争精神,内容具体生动,所以在指导复述时,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握敌我双方的不同表现,在心中塑造出敌我双方的群像,才能将课文复述具体。

[课堂回放]

1.按时段找出文中描述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

2.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教师做相应指导。

3.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日军挑衅→进攻→被歼;我国守军退守→还击→夹击。

4.根据板书再次复述,不仅要说清时间,更要将日军和我国守军的不同表现复述清楚。

[设计意图]

复述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讲述和转述原文内容。复述的训练是语感的训练,可以训练语言的张力;复述的过程更是对课文感知、体味、消化、理解、筛选、概括、表达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描述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作为复述的“路标”,牢记课文所展现的激烈场面,从而进行具体地复述,提高学生语言的再运用能力。

三、辨析词语色彩,做到复述课文要有感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3学段的要求中提到:“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课文通过记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文中许多词语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色彩,用好这些词,学生才能在复述中做到有感情。

[课堂回放]

1.出示下面句子进行比较,想一想有下画线的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出示例1:同是写偷袭

a.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b.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2)出示例2:同是战斗失利

a.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b.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2.像这样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在课文2-5自然段还有很多,自读,圈出。

3.师小结:由此可见,不同的立场,不同的环境,作者与读者带有的感情色彩也不同。

[设计意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作者在《卢沟桥烽火》中使用了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教学时,我通过这一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来辨析词语感情色彩,进一步看清侵略者的丑恶嘴脸,感受我国守军的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这样学生在复述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爱憎表达出来,做到了复述有感情。

复述课文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的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思、记、说等能力的综合训练。《卢沟桥烽火》一文,我通过对学生有效的复述指导,不仅让学生受到了愛国主义教育,更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有序、具体、有感情的复述指导,锤炼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教师,京口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三要素卢沟桥烽火
烽火瞬息
散文(2022年4期)2022-06-02 13:13:24
卢沟桥建桥八百年
中华诗词(2021年10期)2021-12-31 08:56:46
烽火豪情:初光先照映初心
金桥(2021年9期)2021-11-02 05:54:34
“三要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5:31:29
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活动书画展
北京观察(2016年10期)2016-11-26 03:12:17
卢沟桥,跨越历史之桥
初中生(2016年19期)2016-08-12 08:12:26
烽火戏诸侯
激活“三要素”,让课堂高效
难忘烽火岁月
大江南北(2016年8期)2016-02-27 08: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