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心灵” 实现“自我”

2013-04-29 11:16许健玲董小华
科教导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心灵

许健玲 董小华

摘 要 在习作指导中,教师可从“用心”感悟、“随心”写作、“开心”运用三个方面引领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表达”、实现“自我价值”,從而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目标。

关键词 三用式 自我发现 自我表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作品就是情感。”“情感”源自哪里?源自人的心灵。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作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因此,进行习作指导时,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与事物产生共鸣之契机,帮助学生解开心灵的束缚,燃点灵感的火花,唤起写作的欲望与热情,让学生自由地“我手写我心,我口抒我情”,才能根治“无话可说”、“无病呻吟”、“千人一面”的弊病,才能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的“赏心悦事”,才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目标。

1 “用心”感悟,方能回归“自我发现”

1.1 “发现”客观世界“独特”的事物

指导学生习作时,我们常常会要求:要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可不少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依然简单、空洞,千篇一律,没有特色。究其原因,是他们只在“用眼”观察,而缺少了一颗“感悟”的心。作家张洁说过:“人和人的眼睛是不同的,每个人的瞳仁,实际上是长在自己的心灵上的,他们只能看见各自心灵上所给予他们的那个界限之内的东西。”因此,当学生睁大“心灵之眼”,在客观事物身上细细观察,用心感悟之时,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才能发现事物独一无二的特性,才能把现实中的事物内化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独特形象。

有一次,笔者指导学生描写学校花坛边上的一丛小野花,不同的学生写出了不同的形象:有朴素无华、默默绽放的小野花;有不畏风雨、顽强生长的小野花;有不自卑、不怕嘲笑的小野花,有不慕虚荣、甘当“绿叶”的小野花……,经过学生独特的情感浸润,思维加工,在孩子笔下就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小野花了。

1.2 “发掘”精神世界“独特”的感受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灵,人的精神世界,是较之客观世界更为辽阔的疆域,更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课堂上,你看到一个学生托腮凝视,一动不动,也许你以为他什么都没做,可实际上,他早已思接千里,浮想联翩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一座有生命力的、不断生长的、丰富的宝库,里面充盈着无穷无尽、千奇百怪的独特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我们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和感悟,“发掘”他们心灵的“独特感受”,并把它化为蕴含真情实感的语言文字。

如让学生写“给老师的一封信”,有些学生写出了对老师的赞美,有些学生写出了对老师的敬佩,有些学生写出了对老师的不满或指出老师的不足……,对于这种种不同的情绪,教师要抱有平等、公正、宽容的心态,要尊重学生言语表达的自由,要肯定学生敢于说真话、实话的勇气,这样,学生智慧的火花才会在习作中不断闪现。

“感悟”如此重要,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我探索了“三用式”感悟法:

第一,“用实践”生成感悟。“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圣陶先生如是说。学校生活生动有趣,家庭生活温馨和睦,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自然生活美丽多姿。学生积极身处其间,多实践,勤思考,真心诚意地感受生活的精彩,各种各样的信息便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心灵的宝库,情感愈发丰满,感悟就会愈发敏捷。

第二,“用随笔”记录感悟。叶圣陶先生这样谈论“感受”:“你只要随时反省,就觉得自己胸中决不是空空洞洞的;随时有一些意思情感在里头流衍着,而且起种种波澜。你如果不去把捉住这些,一会儿就像烟云一样消散了,再没痕迹。”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写随笔的练习,把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下来,不失为训练“感悟”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第三,“用情境”激发感悟。小学生的情感非常容易受感染,教师在指导习作时,以图片、实物、音响、视频等教具为学生创设凸显主题、气氛热烈的情境,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挥想象,加深对事物的感悟。笔者在教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畅想未来世界”时,就用多媒体动画设计了多拉A梦和大雄利用时光机穿越而来,和孩子们一起“畅想未来世界”的情境,在备受喜爱的动画形象面前,学生情绪高涨,表达欲望强烈,生发了许多奇思妙想。

2 “随心”写作,方能凸显“自我表达”

2.1 低年段:无拘无束“自信”地写话

低年段的写话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的确,对低年段的学生来讲,没有什么比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写作兴趣、信心更重要。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写,写童话中的形象,写现实生活的人,写好玩的游戏,写有趣的活动等等,在老师欣赏的目光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才能树立起写作的信心,增强写作的动力。

2.2 中年段:不拘形式“自由”地写作

中年段是学生写作能力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这就强调学生要做真人,说真话、写真事,教师在写作指导中,要渗透写作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观察、想象、思维、表达等多种能力。只有把自由表达与方法训练结合起来,学生的“自我表达”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写作能力才会扎扎实实地提高。

2.3 高年段:个性化的“自如”地表达

高年段的学生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应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捕捉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特别感受,并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与方法,写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文章,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独特见解。

“随心”写作,要得到教师的肯定、鼓励和正确的引导,教师要想方设法关爱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自我表达”才会纵情、惬意,才能在自由写作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

3 “开心”运用,方能实现“自我价值”

学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目的不光在于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更在于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只有意识到写作不但是学习的一部分,更是生活的一部分,他的写作兴趣才会长久不衰,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写作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与朋友QQ聊天,发电子邮件,微博上发表习作、写评论;在学校论坛上发帖、回帖;节假日制作贺卡、写信或发手机短信给父母、亲人送祝福;出班级墙报,给红领巾广播站投稿;写请假条、留言条、通知……当学生意识到写作给自己生活带来便利与快乐,感受到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成功和喜悦,学习写作的兴趣才会更浓厚而持久。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言论摘要.智仁勇等摘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心灵
心灵奇旅
心灵奇旅
心灵的感恩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心灵安慰
心灵感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胆小的心灵
唤醒心灵
为心灵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