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言光 徐爱霞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对人的认识和活动具有强大的动力作用,能直接使人产生强烈的动机和欲望,成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心理效应这一调控杠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活了数学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益。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情境在各级教学研讨活动中,总会听到教师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教师在课堂上言之切切,而学生却总是听之藐藐?教师对学生可谓是苦口婆心,而学生却总是无动于衷?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主要是由于教师与学生心向不一,没有产生有效的心理效应。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我认为就是要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对人的认识和活动具有强大的动力作用,能直接使人产生强烈的动机和欲望,成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初中数学教学中,我注重运用心理效应这一调控杠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活了数学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益。
一、从生活中引入学习的“活水”,让学生在情境中“卷入”学习活动
新课程标准倡导转变过去的“静态的被动式教学”为“动态的主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将过去“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面对静态的教材,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积极的挖掘教学素材,创设学习情境,变静为动,引导学生“卷入”学习活动中。
1.创设生活化、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例如,教学“数列”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酒神曲》“1、4、7、3、6、9,上下通气不咳嗽”。学生听后立刻士气高昂,学习兴趣倍增,很快进入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更主要的是体会到了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在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和解决问题的思考。从本质上讲,激励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就会局限于表层,流露于形式。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从而使他们融身数学世界,达到知识意义的构建。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我先组织学生做一个猜数游戏,让每个学生选一个数,把这个数先除以2,再减去3,再乘以8,然后把结果告诉老师,让老师猜出你选的数是多少。老师立刻说出结果后,学生都非常惊讶,不经意间进入角色。在学习之前,通过这个游戏加深了本节课的神秘感,随着内容的展开,问题被揭开,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3.创设类比性的情境,引发学生知识的有效迁移。课堂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主动的去学习和探究。数学教学就是把一个新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问题,转化方法之一就是类比,如果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较好,那么通过类比和举一反三,对新知识很快就会熟练掌握,直至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分式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小学学段学到的分数的有关知识,并逐渐过渡到分式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分析,准确把握了分式的本质就是分数,从而易如反掌的掌握了分式的定义、性质及运算方法。
二、巧用教学机智,增强学生自信,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1.合理运用“心理效应”,转变教学作风,把教学批评转化为风趣幽默的激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兴趣。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因势利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能力。
2.把教室里的“小课堂”变成社会上的“大舞台”。记得央视曾有名牌节目“开心辞典”,受到诸多观众的喜爱。在课堂教学中当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有些分散时,就模仿其形式适时提出问题,并提供三种回答方式:A.自己回答;B.求助现场观众;C.打电话求助。学生一听就乐了,显然后两种方式不太可取。于是,在高兴的同时,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顺利的完成。
三、立足学生实际,合理整合教材,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看问题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的存在,到处都有数学思想的渗透,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学生身边的素材,然后合理利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有生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盎然不衰。
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内容的呈现方式可以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出示一则招领启事:初一三班一位同学拾到人民币a元,请丢失者到初一教室办公室领取。学生通过分析可以理解,启事中的人民币不能写出来,所以要用一个符号代替,启事中的字母表示钱数,使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字母表示数,也是来自生活的数学问题。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努力地去探求新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动手实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学生生活实践中经常发生的数学问题
有些数学问题非常抽象,初中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同时,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认识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观点去认识、分析事物的习惯,并用数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例如,在教学曲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因为内容比较抽象,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更难以认识,单纯的说教很难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清楚。为此,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硬纸板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或圆锥,在上面找两个点,然后展开观察一下,这时同学们就发现,这实际上还是一个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学生的认识就会豁然开朗,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真正地立足学生,立足实际,立足课堂,尽可能地寻求激发学生兴趣的突破点,从而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和活力,实现活泼高效课堂就不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