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玉珠
对于初中这个人生关键的时期,教育工作者要主动认识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与学习特征,进一步夯实自身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不断增强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和组织能力,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综合学习能力一、更新教育思想,转变语文教学观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学习的需要,新课改也要求教师把身份从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为了更好扮演好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两种角色,就必须在掌握先进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主动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征,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与教学方法的设计,既考虑到课文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更要考虑到学习主体的特点与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
二、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基于当今知识急剧膨胀的时代,语文教学若还是定格于传统的“以本为本,唯书是教”,那么即使质量再高、内容再多的教材也必定难以满足今天的语文教学和学生需要。为了充分调动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为了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对学生知识增长与能力培养的作用,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必须要跳出教材的束缚,主动拓展延伸、优化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使其变得更加底蕴丰厚与丰富多彩。具体而言,一是紧抓教材中的佳作美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配乐诵读、反复诵读,让他们真正地品味到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二是使语文贴近生活实际,在课文理解时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以促进他们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在作文写作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写起,以改变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无米下锅”的现象。三是打开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将其融会贯通,以弥补分科教学存在的不足,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我的中国心》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引入诸如钢琴演奏、学生合唱等音乐课的元素,如此也就增加了语文教学的活力和学生学习的动力。四是把师生身边发生的事以及社会热点融入课堂,为语文课增添活力,如在学习《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一文时,可将其与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的成绩、北京奥运会遗产等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了解奥运会的相关知识,并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创新教学方式,引入现代教育手段
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语文教学若能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从而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则定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主动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创设故事情境,将课文内容以剧情表演形式展示出来,既锻炼了他们的公众表演能力,更是有利于促进其对课文的理解与学习兴趣的提升;倡导分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教师的组织协调下,学生分组后按照一定的学习顺序进行合作学习并交流学习情况和结果,使学生在自由轻松、融洽互助的环境中学到语文知识;运用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语文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复杂的过程以生动逼真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情感共鸣,使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与无限活力;增加现场教学的比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把语文课堂设置于公园、博物馆、生产车间甚至烈士陵园之中,让学生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触景生情、感悟知识。
四、丰富课外活动,扩展语文教学空间
语文教学理应涵盖课堂内外,尤其对于学习压力相对而言不是太大的初中学生,更应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来增加他们课余时间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以进一步扩展初中语文教学“活”的空间。
首先,用丰富的课外阅读来开阔他们语文学习的视野,推荐一批优秀书籍,订阅一些报刊杂志,制订一份阅读计划,促进学生的主动阅读、乐于阅读,让阅读逐渐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需要,让他们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开展自主学习。
其次,动员学生走进广阔的现实生活,借助校外远足、郊外野炊、工厂参观、社会调查等途径,让他们观察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助他们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把语文学习外延至日常生活,提升语文学习的内涵。
最后,帮助学生组建语文兴趣小组或文学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写作指导、创作交流、专家讲座等,在巩固课堂所学语文知识的同时,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使这些组织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总之,对于初中这个人生关键的时期,教育工作者要主动认识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与学习特征,进一步夯实自身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不断增强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和组织能力,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国萍.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1,(12):106.
[2]卢秋月.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初中语文课堂[J].快乐阅读,2012,(1):47.
[3]曾雪琴.小议构建充满活力的初中语文课堂[J].广西教育,2011,(9):40.
[4]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J].文学教育,20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