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
“老人城管”一出,执法效果显著。“老人城管”不可能一上去就是“拳打脚踢”,打的必然是温情牌,是语重心长的劝说、是非常耐心的叙说,当“城管”姿态低了,商贩们自然也会客气几分。这就避免了“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的发生。
然而,所谓的“老人城管”,虽然从执法效果来看,是“很美好”的;但从执法方式来看,仍难逃“道德暴力”之嫌。让老人扮演城管的角色,这背后隐含了无形的来自于道德的压力,你可以和城管打得鸡飞狗跳,但你若要和老人动手,必然会处于道德的劣势。
此种裹挟着道德的做法,必然会为这“道德正能量”带来负向价值,也让人拷问这背后的程序正义、拷问这般做法的别有用心。
我们总不能把所有的城管都换成“老人”吧?因此,无论是从程序上还是从效果上,“老人城管”都不是改善城管形象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