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生命中必须承受之重

2013-04-29 12:59姜德珍
新天地 2013年9期
关键词:老年夫妻丧偶老朋友

姜德珍

丧偶是沉重的打击

这是因为老年夫妻情感深,互相需要的程度高。有一项对老年人的调查问卷显示,最亲近的人是老伴(65.5%),最了解自己的是老伴(59.5%),最愿意一起娱乐、做事和休息的还是老伴(49.1%),和老伴同以前一样亲密或比以前更亲密的也占多数(72%)。老年夫妻有长期共同的生活经历,生活模式的相互适应持久,并且很巩固。特别是有病相扶持,无病话沧桑,这些都不是儿女媳婿所能代替的。

如何缩短哀伤过程

丧偶一般需要经过呆木期、渴念死者期、抑郁期、恢复期四个阶段才能缓和下来。在儿女生活自立后,老伴之间的“相依为命,相互照顾、相互依恋”就更加重要了。配偶不幸死亡,痛失所爱,往往会有一种惨遭掠夺的感觉,难以适应。特别是对那些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突然遭受丧偶的老人更是沉重的精神刺激。

怎样缩短哀伤过程达到恢复期呢?必须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科学的态度,面对现实。同时还要取决于老人的准备程度,取决于他(或她)与死者相处的经历,取决于内部力量和外部支持。

丧偶的悲伤还需要用时间去克服,需要时间的长短要看丧失的情形而定。无论什么情况,不能不切实际地期望“迅速恢复正常”,这会令伤痛的过程更加持久,更难结束。在悲痛的早期阶段,一个人通常会时而平静、时而悲伤,对于所发生的不幸仍难以置信,不知所措,悲痛不已,任何事物都会使他(她)触景生情,想起自己的悲哀遭遇。

这时需要亲友的热情关怀,倾听他(她)的内心悲伤,让其发泄出来。否则,会导致疾病缠身,或失去生存的意义。一位刚丧偶的老教授说:“我的夫人患癌症后,我虽有长时间心理准备,但当她离开人世时,对我仍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不想做什么,好像过去工作是为她做的,我每天做些什么,总要跟她说,现在没有人谈了,我还做什么呢?”

一位老年知识分子,64岁时身患第二次乳腺癌,正在手术后不久,丈夫突发心脏病去世,给了她双重打击,但她还是挣扎着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她的具体做法是:

排泄悲痛。向老朋友们倾诉内心的悲哀,以得到劝慰。刚丧偶时,悲痛、孤寂使人难以忍受,几乎每日早起(即丈夫逝世的时间)就拿起电话向老朋友、老同学哭着诉说内心的痛苦,朋友们听了就反复劝说,如老两口离世总是有前有后,不可能同时走,每人都会有这一天,不要把眼睛哭坏了等等,每听一遍劝说都能使丧偶者得到安慰。尤其在过分难过时,朋友来或被请去,得到多方关怀与劝勉,使其排除了内心的空虚,得到人生的温暖。

哭也是一种宣泄烦恼的有效办法,在过分痛苦和忧郁时不妨大哭一场,这也会减轻烦恼。狄更斯《苦海孤舟》中的笨伯说:“哭可以打开肺腑,洗涤面孔,锻炼眼睛,温抚脾气。”在烦恼不堪时可以放声大哭,以消除烦恼。

投身工作。投身工作有助于思想平静,可以减轻内心的痛苦。丧偶者因病不能上班,而且即将退休,到亲友家走走吧,人家都双双对对,热热闹闹,更加重对自己失去亲人的怀念。干些家务劳动,也难以排除心灵上的痛苦。这时,就要下决心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重新拿起自己的调查材料,阅读文献,写文章写书,在强烈追求的动机推动下,尽量把悲伤从头脑中挤出去。

转移注意力。看书是个好办法。《人性的优点》一书有这么一个观点:要使自己生活在和别的日子完全隔绝的今天,用铁门把过去与未来隔断,不要回忆往事,也不要担心未来,而是把握住现在。这个观点对丧偶者启发很大,使其得到了一些排除烦恼的力量。多看些有助于消除忧郁的书,好像得到了好友的劝说,可以帮助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从小说中找那些同病相怜者的描述用来劝慰与鼓励自己。有老年丧偶者曾反复看作家聂华苓在小说中写的“寄亡母的信”,每看一次,都备感亲切,似乎说出了自己想要说的话。“你撇下我们的时候,天都塌下来了,我不知道是否能活下去。”这些话与自己的感情发生共鸣,丧偶者感到自己真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又看到“我现在仍然活着,而且好像活得很好,人就是这个样子,生活在动力的时代,苦也好,乐也好,谁也不能停下来,非往前走不可”。她边看边哭,排泄了内心的悲痛,同时也看到了自己还有希望,鼓起勇气往前走。

帮助别人。关心他人的疾苦则可以减轻自己的悲伤。如果把感情集中在自己的悲痛上,就会越来越难以解脱。与他人同舟共济,关心他人的幸福和痛苦,可以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安慰,同时也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烦恼与悲痛。“每逢佳节倍思亲”,曾有一位老者在丈夫去世的第一个除夕之夜,非常思念亲人,这时她想到楼下刚丧偶的老太太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亲人,于是去找老太太谈心,相互劝慰,在劝慰别人的过程中,自己感情上也得到了一些解脱。

化悲痛为力量。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不但要寄托哀思,还要坚强地活得有意义。确实,“未致我于死的东西,使我变得更加坚强。”要化悲痛为力量。生存的意义在于“有所为”和“有所用”。清明节时,有丧偶者到八宝山扫墓,许下自己的诺言:“从事科研努力干,发挥余热作贡献。”后来老朋友见到她说:“出乎我的意料,你的身体和精神面貌如此好,为你做出成绩而高兴。”当人们看到她写的、听到她讲的感到有帮助时,她感到无比欣慰。她就是这样采取上述积极措施,终于从悲痛中逐渐挣扎出来,大约有半年多时间达到恢复期。

总之,人一辈子要做许多调整,做许多改变。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应战措施,可以驾驭自己,驾驭生活,适应不可避免的一些变化,使生活质量提高,愉快、充实、幸福地度过晚年。

(责编:辛娅)

猜你喜欢
老年夫妻丧偶老朋友
说“足”
老年夫妻长期分居,该怎么处理才好?
丧偶后的老人该如何安排晚年生活?
生活的最深处
丧偶老人多孤独 银发找伴顺自然
“丧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这个症结上
如何拯救一段“丧偶式”婚姻
“口头语”伤了老年夫妻
珍惜“老来伴”
再见了,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