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有无对处所格的影响

2013-04-29 23:58曾玲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句法介词

摘 要:Filmore提出了“格”的概念,并指出“处所格就是表示由动词确定的动作或状态的处所或空间方向。”汉语中的处所格大多用介词短语表示,但是,如果处所成分是动词的配价成分,那么处所成分和动词就可以直接结合成述宾结构。介词的出现具有重要的区别意义的功能:没有介词出现的“V+L”结构是表示未然的动作行为,而“V+介词+L”结构侧重于表达已然的动作行为,但是有时候也可以表示未然的动作行为。

关键词:处所格 介词 句法

一、绪论

美国的Filmore在《“格”辩》中提出了“格”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语义格——施事、工具、对象、方位、受事、伴随等。其中,他认为:“处所格就是表示由动词确定的动作或状态的处所或空间方向。”汉语中的处所格大多用介词短语表示,如“他在食堂吃饭”,有时也用方位词,如“你在食堂里吃饭”,有时连介词也不用,而直接让处所格和动词连接,如“我们今天吃食堂吧”;并且,处所格有时在动词前面做状语对动作进行修饰,有时在动作后面对动作进行补充说明,如“他在桌子上写字”、“他把字写在桌子上”。

二、处所格中的介词

“V+介词+L”是最明显的处所格形式,但是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我们也时常发现“V+L”的形式,例如:

(1)书放在桌上。

(2)你把书就放桌上吧。

但是,我们又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可以不用介词的参与而直接连接处所格,或者用与不用介词所造成的意思不同。例如:

(3)小明出生在/于北京。 *小明出生北京。

(4)我军大量歼灭敌人,迫使国民党军缩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互不相连的城市。

*……迫使国民党军缩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互不相连的城市。

(5)对外贸易渐渐集中到广州口岸。

*对外贸易渐渐集中广州口岸。

(6a)小张村合并到张桥村了。

(6b)小张村合并张桥村了。

上面四组例子中,(3)、(4)、(5)是必须加上介词用“V+介词+L”形式,否则,去掉介词整个句子就不成立了。例(6)有介词和无介词都是成立的,只是在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别。(6a)有介词“到”是表示小张村被张桥村合并了,而(6b)没有介词的意思则相反,是小张村把张桥村合并了。因为会造成很大的意义差别,所以介词在这样的句子中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为什么有的动词可以、而有的动词却不可以直接连接处所格呢?我们发现,能与处所成分结合的动词在性质上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动词的配价结构中包含着处所成分,或者说处所成分是动词的配价成分,那么两者就可以结合成述宾结构,即进入“V+L”结构中。曹重乡通过分析整理,发现处所格与以下四种动词的关系密切:

A.趋向动词,如:去食堂、回四川、进屋里、来上海。

B.位移动词,如:穿过门砥柱、奔赴新华门、靠近地平线;

C.附着动词,如:躺床上、趴桌上、系腰上、贴墙上;

D.存放动词,如:存银行、放柜子里、盛碗里、塞口袋里。

上面是可以让处所成分直接进入“V+L”结构中的动词类型。虽然可以不用介词,但是我们发现,有些动词在“V+介词+L”结构中同样可以成立。例如:

(7)回四川 回到四川

(8)放桌上 放在桌上

(9)存银行 存在/到银行

三、处所格中有无介词的区别

我们将上面的几个例子放入具体的常用语境中来看:

(10a)我们还是回四川吧!

(10b)我们回到四川了。

(11a)把书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11b)他把书放在桌上就走了。

(12a)她的钱从来不存银行。

(12b)我的钱都存在银行。/我把钱存到银行里。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介词绝对不是自由隐现的,而是具有重要的区别意义的功能。这种功能就是:没有介词出现的“V+L”结构是表示未然的动作行为,而“V+介词+L”结构侧重于表达已然的动作行为,但是有时候也可以表示未然的动作行为[2]。

a组的例句中都是还未发生的动作行为:10a是说话人在其他的地方提出“回四川”的建议,实际上还未回;11a是让动作的施行者施行“放桌上”的动作,实际上这个动作还未发生;12a也是说她从未施行“把钱存银行”的动作,还是一种未然的动作行为。

同样, b组的例句都是表达已经发生了的动作行为,并且,我们还常常通过汉语中表示完成时态的“了”来加强这种已然的意义。

由于“V+L”结构具有表示“未然”的区别意义,它在具体的用法中呈现出一些和这种区别特征相适应的时体特征:

A.常常被用在祈使句中。

祈使句是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可分为“命令、禁止”和“请求、劝阻”两类,并有肯定句和否定句之分[3]。肯定句通常是说话人让对方去做现在未做的事,否定句是禁止说话人去做某件事情,即在说话的以后不要再做这件事。其中都含有“未然”的意味。例如:

(13)“福贵,就放这里吧。” (命令)

(14)你别坐人家床上。 (禁止)

(15)请把名单贴公告栏上。 (请求)

B.常常用在“想、打算、准备”等能愿动词后做宾语。

能愿动词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隐含着一种将来的时态意义,所以可以和表示未完成的“V+L”结构结合。例如:

(16)她打算把照片挂墙上。

*她打算把照片挂在墙上。

(17)我们应该去学校了。

*我们应该去到学校了。

(18)他准备把鸟儿关笼子里。

*他准备把鸟儿关在/到笼子里。

C.在假设复句的正句中也要用“V+L”结构。

假设复句是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假设复句分一致关系和相背关系两种。一致关系是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结果,结果是假设成立以后才会出现,和“未然”意思相符。相背是假设和结果不一致,偏句先退一步说,把假设当做事实承认下来,正句是不因假设实现而改变的结论[1],也是一种“未然”。例如:

(19a)如果你想躺下,就躺草坪上吧。

(19b)*如果你想躺下,就躺在草坪上吧。

(20a)即使外面下很大的雨,他也会按时回学校的。

(20b)*即使外面下很大的雨,他也会按时回到学校的。

a中前一分句表达的是一种未然的事件,b中前一分句是退一步把“外面下大雨”当做事实承认下来,实际这一事件并未发生,所以a、b的后一分句都要用表示“未然”的“V+L”结构。

关于“未然”和“已然”的问题,我们再通过以下几句话来更真切地理解:

(21)我们今天吃食堂吧!

(22)我们今天打算去食堂吃饭。

(23)他今天在食堂吃的饭。

(24)他正在食堂吃饭。

(21)是提出建议的祈使句,很明显,“吃”这个行为还未发生;(22)中有特征提示词——“打算”,还在打算阶段,动作未实行。所以(21)、(22)是用“V+L”结构。(23)是一种过去时态,是在描述一件过去发生的事;(24)则是进行式,表示他此时此刻正在食堂进行“吃饭”这个动作。所以(23)和(24)用带介词的结构。

综上可知,如果处所成分是动词的配价成分,那么处所成分和动词就可以直接结合成述宾结构,即进入“V+L”结构中而可以不用介词。但是,介词绝对不是自由隐现的,而是具有重要的区别意义的功能,即:没有介词出现的“V+L”结构是表示未然的动作行为,而“V+介词+L”结构侧重于表达已然的动作行为,但是有时候也可以表示未然的动作行为[4]。

注释: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3版

参考文献:

[1] C.J. Filmore.“格”辩[M].胡明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 曹重乡.处所格在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中的地位[J].甘肃高师学报.2008(4)

[3] 张亚军.泰如片江淮方言中的“V+L”和“V+在+L”结构[J].语言科学.2003年(7)

[4]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3版

作者简介:曾玲(1988.8-),女,四川广汉人,汉族,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2012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

猜你喜欢
句法介词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介词和介词短语(二)
介词和介词短语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句法二题
介词不能这样用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介词填空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