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为骨 乐为魂

2013-04-29 22:10:36张小燕
新课程·小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古诗音乐

张小燕

摘 要:文学以语言为中介,音乐以特有的节奏和旋律为媒介,共同点就是为了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将“古诗”这种民族文学的最初和最基本的形式与“音乐”这种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相结合,通过吟诵、演唱、演奏、卡农、情境表演等实践活动,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感受歌曲的情感。让学生得到心灵深处最美的享受和感悟。

关键词:古诗;音乐;古诗新唱

李吉林老师在《为了儿童的学习》一书中提出:如何让儿童从抽象单纯的符号体会语言的神韵及字里行间的情感,最优的手段无疑是艺术。因为艺术让人看到“形”,体验到“情”,享受到美。李老师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成为儿童主动、乐于参与的活动。将艺术的直观与语言描绘结合起来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从而找到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艺术是最形象、最富美感、最生动的文化。而作为艺术教师的我不禁也在思考,如何让我的学生爱上音乐、爱上演唱、爱上演奏,如何让儿童从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的音乐音响中体会丰富的情感?能不能借鉴李老师的方法,将文学与艺术最优化结合,创设音乐中的情境,实现音乐教学中“以美育人”的重要功能。

语文以语言为媒介,音乐以特有的节奏、旋律、曲式结构为语言,共同点就是为了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美好情操、健全人格。都是传递“美”、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的重要途径。

在教授古诗新唱《静夜思》的过程中,我尝试将“古诗”这种民族文学的最初和最基本的形式与“音乐”这种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相结合,通过吟诵、演唱、演奏、卡农、情境表演等实践活动,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感受歌曲的情感。让学生得到心灵深处最美的享受和感悟。

一、从“作品分析”入手,确立感情基调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古诗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古诗朗诵时的节奏、平仄韵律与音乐是相通的。从古至今许多作曲家都致力于古诗歌曲的创作,如,耳熟能详的《满江红》《水调歌头》《虞美人》,到最近红透的《菩萨蛮》。如,小学音乐教材上的《梅花》《春晓》《枫桥夜泊》等等。作曲家们就是希望通过古诗歌曲的再编新编,让学生们从古诗中受到教育,让古诗更加深入人心。“古诗新唱”就是用现代的创作手法创作的古诗歌曲,用现代的审美意识重新演绎古诗,使古诗歌曲更能为现代的孩子们接受。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之一。大意是:看到床前地上撒满的月光,还以为是落下的霜,抬头看着明亮的月亮,不禁思念起自己的故乡。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情感真挚感人,不带半点修饰。本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歌曲为两段体,中国民族宫调式。节奏舒缓,速度稍慢。五言诗在每一句最后一个字要稍稍停顿并拖长声音,因此歌曲采用了4/4拍,既符合五言诗的吟诵又兼顾歌唱特点。

第一乐段有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以级进为主,第二乐句第二小节中休止符的运用非常有特点,声断气连的演唱深刻地表现了思乡的情绪,第三乐句虽然在节奏上是第二乐句的重复,但它不是可有可无的重复,而是歌曲的高潮点,第一小节的八度大跳,把思乡的情绪推向了高潮。词曲结合得也非常巧妙,“举头”的旋律突然上去八度,“低头”的旋律又到全曲最低音,音乐形象非常鲜明。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合唱形式。不停地重复再重复,一共三遍,从而令人感到思念的情绪连绵不绝。

二、从“吟诵”入情,体会平长仄短

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代表,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

我首先请学生按照吟诵的初级要求“平长仄短”来读歌词。其中平声指一、二声,仄声是三、四声。(“—”代表平声,读长音,“·”代表仄声,读短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 - · -, - · · · - 。· - · - ·,- - - · - 。

接着我试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控制声音的高低、强弱、疾徐、曲直,变化分明来读一读。有的学生便不由自主地摇头摆身起来。如,声音强时向后,声音弱时向前。(f代表强;p代表弱;mf代表中强;mp代表中弱;代表渐强;代表减弱)

f mf mp p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 - · -, - · · · - 。· - · - ·,- - - · - 。

然后我请学生随着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进行再次吟诵。乐曲缠绵而邈远,小提琴用长弓、揉弦等技巧,以如歌似诉的旋律表现出远离家乡的人们对故乡所怀的思念之情。学生已经深深被这种情境感染并震撼。

吟诵是中国汉语古诗文的活态。在吟诵中,包含了很多语言本身所没有的意义,这些意义也是附着诗文一起流传的。古人的心态、情态、意境,只有吟诵的时候最接近,最能体会。

三、从“二度创作”入境,演绎故乡情思

英国著名指挥家亨利·伍德在其所著《论指挥》一书中说:“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杰出的二度创作可以使作品的精华体现得更加鲜明和突出,甚至超出作曲家的预想。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通过模唱、跟唱、接龙唱不断地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让他们体会音乐旋律的起承转合和节奏的抑扬顿挫。歌曲中切分音节奏的运用让歌曲在开篇就显得有生气和独特魅力,学生在演唱时我要求用轻柔的声音唱出旋律起伏感,仿佛诗人在月下独自徘徊,仰天遥寄思乡情。第二第三乐句中前八休止符的出现则为歌曲营造了一种欲言又止、思乡情更怯的意境,五声宫调式的创作手法在这里多了一丝中国戏曲唱腔的韵味。我要求学生在演唱这几句的时候用声断气连的方法演唱,即刻复活了一位长吁短叹的游子形象。

这时音乐材料经过呈示,展开,出现了八度的大跳,从低音“5”到中音“5”,就像一株花的花朵经过天地孕育此刻灿然绽放,情感与旋律均发展到最高峰。也称之为歌曲的高潮部分,是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有力表现,是主题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必要进程,是使乐曲完整统一的重要因素,是艺术感染力之所在。为了唱好这个部分,我让学生采用突发式演唱和高潮弱声唱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学生发现突发式演唱法固然能很好地宣泄情绪,但高潮弱声唱法可以把情绪表现得更深沉、更强烈,所谓情到深处人孤独。

接着歌曲的主题再次重复,并加上了简单的二声部,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最终在一唱三叹中徐徐落下帷幕,增添了歌曲浓浓的思乡情结。

月是故乡明,华夏民族是最恋家的民族。这首歌曲虽由词曲作者共同创作完成,但还没有成为有声、有字、有情、有形的“活”的歌唱艺术,只有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二度创作”,才能体现演唱中所需表现的情美、声美、字美、味美、形美。又使作品表达的内容更加透彻,使歌曲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创作了一批为中国古诗词谱曲的《新学堂歌》,并致力于将古诗词少年儿童歌曲作为重点项目向全国学校推行。因此,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应将古诗新唱这种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习惯,也非常符合儿童教育心理规律的艺术形式继续传承下去,充分发挥音乐语言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审美愉悦。

参考文献:

[1]李吉林.为儿童的学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1.

[2]李磊.浅谈歌曲的二度创作[N].安康学院学报,2009,21(08).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郭里园小学)

编辑 卞良胜

猜你喜欢
古诗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拟古诗”之我见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2
古诗中的鸟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2期)2018-12-06 09:30:4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56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 02:24:50
音乐从哪里来?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6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品读古诗
金桥(2017年5期)2017-07-05 08:14:35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