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心好
【摘 要】美术教学中应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在以往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很少有“爱”的教育的成分,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把人文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教师就必须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情趣,自己要感情投入,教学时精力充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美术;教学;情感
一、教师方面因素
(1)教师自身要具备丰富的情感。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仍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教育,原因就是许多美术教师并未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情感教育,也就是所谓的真教育。陶行之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由此可见,美术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你自己首先要具备真实、强烈、深刻、稳定的情感,要有利用美术教学传递情感的能力。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加强理论方面学习,加强智力、道德与情感的整合,树立当代教育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要保持良好的心理气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在教学时,我们才能利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
(2)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情感目标及相关的评价方式。在教学时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时接受情感教育。
(3)教师在教学时要付出情感。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情趣,自己要感情投入,教学时精力充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只有付出真实的情感,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以利于情感的沟通。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美术学科不是考试科目,许多美术教师常对学科歧视有情绪,上课时不够投入;又加上教师在社会上的角色也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调节自己的情感,把美术课上好,这也是我们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有许多美术教师做得很好,他们在上课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关注自己的课堂,关注自己的学生;能以饱满的激情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使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激励。
二、学生方面因素
(1)通过自我感悟提高美术素养、丰富情感。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让学生自我感悟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分析。自我感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应的情感、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要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来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能放得开,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这一课时,学生对人体艺术欣赏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只从性方面进行理解,甚至个别女生不愿打开课本去欣赏。我先让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许多学生由于对西方文化背景不了解,开始时抓不住作品的主旨,只是从画面上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于是我加强引导,介绍《创造亚当》和《维娜斯的诞生》的文化背景和创作背景,让学生理解艺术不仅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也是审美与道德和理性融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发挥了“自我”,又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判断等方式加深了对作品的认识,不但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美术素养,丰富了情感。
(2)改变学习方式,发挥主体作用,树立自信心。现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中增加了“人文性”,强调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应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要改变过去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要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去主动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情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从而增强自信心。而自信心的树立是培养学生美术学习情感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师生之间要加强情感交流,同绘美好图画、共奏和谐乐章
长沙市有位父亲在鞭策儿子成才时,由于方法不当,缺乏沟通,儿子虽然考上大学,但却不愿再叫爸爸,可见情感交流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动情呢?对于美术教师,由于课时少,和学生接触时间有限,我们不能把情感交流仅局限在课堂上,要通过课堂或课余时间与他们多交流,多谈心,做知心朋友,爱他们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维护他们的自尊、用爱滋润他们的心田,使他们得到爱的呵护。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生活上体贴、学习上指导、思想上关怀,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才便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同绘美好图画,共奏和谐乐章。
四、教学中渗透情感
(1)美术与文化相结合。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其产生的背景,体现作者内心的情感。我们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时,应从了解作者开始,进而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所体现的价值与意义等。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创作历程,才能体会艺术作品深刻的内涵,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加以想象。
(2)美术与幻想相结合。中学美术教学重点在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驰骋在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当中,在他们的心灵中埋下艺术的种子,他们就会在成长中,对生活、对艺术、对世界保持长久的兴趣。有了兴趣,才可能带着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学生的心里往往拥有最美好的画面,这是他们通过心灵去触碰这个世界而留下的印记,如果可以用美术作品把这些美丽的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将受到极大鼓舞,能激发他们创作的动力,对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美术与情感相结合。艺术是感情的表达,是灵魂的体现。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感染学生,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创设艺术情境,需要根据美术作品的风格和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艺术欣赏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在艺术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体验,从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境界。
五、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很高的美术素养,还要有一定教学机智。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氛围及学生学习情绪等因素,进行灵活多变教学:如巧设情境,激发情感;以知育情、深化情感;加强情感与品德、意志等其他因素结合,拓展情感阈限等。如在欣赏蒋兆和的《流民图》时,我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放映一些抗日画面,巧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当时国破家死亡感受,激发学生的护国情、爱国心,学生在学习时心灵受到震撼,深化了情感,得到了很好的教育。
六、结束语
总之,初中美术教学不仅是美术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活动,也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活動,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美术教育背景下,我们更要重视情感教育。以前如果忽视了情感教育,现在就要尽快补上。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