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新知
立春吃春饼
□ 魏世平
立春是新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是万物复苏春季的开始。此刻“嫩于金色软于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欲试的小草,都在等待着“春风吹又生”后的萌发吐芽与勃勃生机;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则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
每年立春日,大部分人家都有吃春饼的食俗,名曰“咬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风俗: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会以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民间也用以互相馈赠。
吃春饼的习俗,历史悠久,发展到今天,其形制亦随地而异,食用时间也因地而别: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团扇,或小如荷甲。吃春饼讲究和菜一起吃,就是将时令菜,如韭黄、菠菜等,切丝炒制,叫炒和菜。有的地方还讲究把酱肚丝、鸡丝等熟肉夹在春饼里吃。
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就是吃个热乎劲儿。咬着热乎美味的春饼,仿佛看到春天正悄然走来。
(选自《节日吃食俗 养生自有道》/魏世平 主编/东方出版社/2012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