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籍诗人黄濬诗歌在同光体中的影响

2013-04-29 19:06陈琼莲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传媒

陈琼莲

摘 要:黄濬是同光体闽派后劲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黄濬的家世及其与同光体诗人之间的渊源谈黄濬本人在同光体诗人群中的地位。同时从黄濬诗歌的影响以及传媒视角看黄濬诗在同光体中的地位,从而有利于我们把握同光体诗歌后期的发展。

关键词:黄濬 同光体 传媒

近人夏承焘在其《天风阁学词日记》中这样说道:

黄秋岳、黄晟父子与其他汉奸共十八人以二十六晨枪决。午后繙《石遗室续诗话》,读黄各诗,诚极工,此人可惜可恨。顾宁人谓,“士大夫无耻,是为国耻”,此尤不但无耻而已。拟抄起好诗印为一册,曰“黄汉奸诗抄”,以伯衡所藏秦桧墨迹冠其封面,骂此等人,使此等人遗臭千古,是忠厚之道,浑非刻薄。

言谈之中提到的黄秋岳、黄晟父子即近代闽人黄濬父子。黄濬(字哲维,号秋岳)是同光体闽派后期的重要人物,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生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十二岁入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十七岁毕业。以父荫授七品京官。尝从同光体闽派巨擘陈衍治学。孙雄辑《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将其列入,是年十四岁。入民国,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归国后任交通部秘书,财政部佥事、参事,官至行政院秘书。1937年因勾结日寇被处死。黄濬善属文,肆力骈文,诗功深厚,长于近代史笔,熟谙人物掌故。近代史料笔记《花随人圣庵摭忆》便是他所著,此外还有《聆风簃诗》、《聆风簃词》。钱仲联先生在《梦苕庵诗话》中说:“石遗门人黄秋岳梁众异二家诗,皆青出于蓝,秋岳所造尤深邃。”由于黄濬堕落卖国的政治事实,建国后近代文学中对其作品,尤其是诗歌的系统研究,几乎是隐晦不言的。

一、黄濬家世及其与同光体诗人之间的渊源。

在谈黄濬在同光体中的影响之前,有必要理清同光体这一概念。

同光体的概念源于同光年间陈衍、郑孝胥提出的“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陈衍在其《石遗室诗话》中指出,道光以来诗分两派,一为清苍幽峭,“以郑海藏为魁垒”,即所谓同光体闽派。一为生涩奥衍,“沈乙庵、陈散原,实为流派”,即所谓同光体浙、赣两派。之后汪辟疆以地域为划分标准,析为六派,即湖湘、闽赣、河北、江左、岭南、西蜀。而闽赣派即所谓的“江西派”、“同光派”。

综上,“同光体”在诗史上即“同光派”、“闽赣派”、“宋诗”抑或“江西派”,叫法不同,仅是因为划分标准不一,有侧重于诗歌风格、有从地域划分,有的甚至是为了区别于其他诗派。

黄濬毕业于京师译学馆,父亲黄彦鸿乃晚清翰林院编修,同林纾,陈宝琛、陈宝璐兄弟拜在福州致用书院主讲谢章铤门下。黄彦鸿致仕之后,便以弈自晦,杜门课子。同时,陈衍与林纾又同为宝廷门生,且早年在闽结“福建支社”,故黄濬自小便认识他们。黄濬初见陈衍时,陈衍举经济特科,具体时间不可考,大致应当在1898年到1903年之间。此外民国二年癸丑(1913)冬,袁克文招易顺鼎、陆彤士、罗瘿公、何震彝、闵尔昌、梁鸿志、黄濬等集于南海流水音,嘱汪鸥客绘《寒庐茗话图》,诸公并题,时人称后七人为“寒庐七子”。

如上所言,黄濬十二岁入京师译学馆 。十七岁肄业,并以父荫授七品京官。梁鸿志、林庚白、胡先骕、汪辟疆、王易、姚鹓雏等都是黄濬在京师大学堂时候的同学。这群年轻才俊在京师大学堂浓厚的文学氛围下,以陈衍为中心形成了一股步趋宋诗的力量,客观上为同光体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他们也依靠着同光体这棵大树得以为时人所知。

二、黄濬诗在同光体中的地位

(一)“北来莫问新人物,邺下风流尽付君”——黄濬诗歌在同光体耆宿中的影响

黄濬师承陈衍,私淑陈三立,与郑孝胥、陈宝琛、沈瑜庆、夏敬观、沈曾植等诗坛老宿皆有诗歌酬唱。

黄濬师事陈衍,他与陈衍之间的渊源在上文已有提到,这里要阐述的是,黄濬与陈衍在治学上的互动。事实上,黄濬始从陈衍治经,为骈文,兼而学诗。陈衍赞黄濬“短章长谣,骎骎雅才,而不遗风人旨趣。近贤中况诸广雅、涧于,殆足方驾,亦以难矣。” 俨然将黄濬与张之洞和张佩纶相提并论。同时,在《石遗室诗话》卷二十一中,专论黄濬诗歌,尤其是黄濬十九龄所作《铁扇子歌并序》,极得陈衍赏识,客观上为黄濬驰名南北提供了很大助力。

陈宝琛作为黄濬父执,对黄濬的影响不可谓不深。黄濬在《聆风簃诗》中称其为“弢庵师傅”。纵观黄濬的诗歌创作历程,陈宝琛贯穿始终。 陈宝琛与黄濬同游唱和诗甚多,这对黄濬的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黄濬《聆风簃诗》中80%以上都是写景之作。不同的是陈宝琛诗多时事入诗以纾心中块垒,而黄濬则少抒胸臆,这当然和黄濬本身的复杂性有关。

在同光体闽派中,有一个人是不能被忽略的,他就是闽县沈瑜庆,字志雨,号爱苍,又号涛园,清末名臣沈葆桢四子,林则徐的外孙。 黄濬与沈瑜庆因缘颇深 ,民国七年戊午(1918)九月初二,沈瑜庆病殁于上海,黄濬作诗四首挽之,其一云:“嗜左如君实,能诗逼后村。不平棋局近,独醒酒场尊。札短书逾劲,谈清貌益温。向来涵盖意,今日付邱原。” 崇敬之情赫然言表。

(二)“杜、韩之骨干,兼苏、黄之恢诡”——黄濬诗歌在同光体平辈诗人中的影响

平辈之中,黄濬诗亦不能掩美。同学林庚白在其《孑楼诗词话》中这样说道:“北大同学与余负笈者,有姚鹓雏、胡步曾、黄有书、汪辟疆、王晓湘,皆工诗。前乎余者,则有梁众异、黄秋岳、朱芷青;后乎余者,则有俞平伯,而平伯又擅新旧体诗。鹓雏与余,号‘太学二子,其佳篇甚富。”以上诸人,大半作诗 “不墨守盛唐”。 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同光体以其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作用于当时同辈以及后来者。

三、《青鹤》、《庸言》、《东方杂志》——从传媒视角看黄濬诗在同光体中的地位

自晚清列强敲开国门以来,近代新闻报刊得到长足的发展。事实上,我国自唐代开始便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传播方式,即“邸报”。“京报”实际上是“邸报”在明、清时期的改良和发展,它为人们了解官方新闻提供了方式。1898年戊戌变法,康有为上达光绪帝设报,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新闻报刊业才在曲折中前进。

综上,本文从黄濬与同光体诗人的渊源以及黄濬诗歌在同光体中的影响来分析黄濬在同光体中的地位。对于黄濬的探讨研究,有利于我们探讨同光体发展后期,尤其是同光体进入民国之后的诗歌走向。最后,黄濬的诗歌创作在清末民初的期刊杂志上的传播。报纸作为新兴的传播方式,不仅为同光体诗人提供了创作平台,同时也为中国古典文学绽放了最后的一道光彩。

注释:

[1]经济特科始于1898年,1903年即废。

[2]黄濬《挽沈涛园先生》,《聆风簃诗》卷三

猜你喜欢
传媒
德国双元制教育对我国高职传媒类专业教育的启示
军事新闻传播与军队文化建设
基于传播要素的传媒供给侧改革思考
以高铁为媒介的辽宁城市旅游广告投放效果分析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解析数字插画发展的相关因素
浅析国内传媒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大众语言艺术与现代视听传媒
舞蹈毕业生在社会文化传媒中的作用研究
传媒业态变化视野下新闻编辑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