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量利和因素分析法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2013-04-29 16:04王燕
中国集体经济 2013年9期
关键词:全成本核算因素分析

王燕

摘要:本文运用本量利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全面剖析医院成本、工作量、结余间的关系和规律,从而计算出保本工作量。通过对某院近年经营状况的分析,找出盈亏的原因,针对医院经营的具体实际,提出改进建议,旨在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全成本核算;本量利分析;因素分析

全成本核算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不是一种产品,其自身不会产生直接的效益。如何做好全成本核算结果的分析工作,真正发挥全成本核算的管理效益,才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某院为江苏省全成本核算试点医院,2004年起开展成本核算工作,2010年启用专业成本核算软件,实现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并轨作业,积累了一定的数据和信息。本文以该院一段时期的经营情况为例,探讨和分析本量利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在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应用。

一、资料来源

1.医院成本报表

医院成本报表是成本分析的主要资料来源,包括《江苏省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要求报送的成本报表、成本核算系统内自定义的成本报表及项目成本、药品成本、物料成本、病种成本报表。这些报表不仅涵盖了医院总体的成本信息,还包含了各科室成本的信息、不同分类方式下的成本信息等。

2.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反映了医院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情况,为决策提供各种重要的财务信息,包括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3.医院其他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包括医院的物料领用单、低值易耗品消耗单、工资表、各类科室工作量统计报表等。

二、成本分类和计算

本量利分析需要根据成本习性将医院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指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医院中典型的变动成本有药品、卫生材料、水电费、办公用品费等。固定成本是指在业务量的一定变动幅度内,成本总额并不随之变动而保持相对稳定的那部分成本,医院中典型的固定成本是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成本。该院根据《江苏省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和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建立了“成本项目—费用要素—支出细目”三级成本项目体系,定义了200多个支出明细项目,逐一对支出明细项目按不同属性分类(主要包括费用要素、分配方式、资本化属性、控制性态、成本习性、考核分类等)进行了详细界定。界定的变动成本项目有210个,固定成本项目74个,在此基础上归集出各成本核算单元一定期间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逐级往上汇总便形成各科室及医院层面的总成本及其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因为要计算保本点工作量需分别计算门诊和住院的保本点工作量,因此将医院成本分为门诊和住院两部分,各门诊诊疗科室的成本(含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汇总形成门诊成本,各住院诊疗科室的成本(含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汇总形成住院成本。

三、成本分析

1.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又称CVP分析、保本分析、盈亏平衡点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的简称,即指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盈亏平衡点是指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用业务量来表示这一经营状态即保本工作量或保本收入。安全边际是指正常销售额超过保本点销售额的差额,它表明医院有多少收入弥补变动成本后可以变成结余。

相关计算公式为

单位贡献毛益=单位收费水平-单位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业务收入-变动成本

保本工作量=固定成本/(单位收费水平一单位变动成本)

利润=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该院2012年门诊和住院科室有关收入、成本相关财务资料见表1

其中

门诊科室单位贡献毛益=7110/71.1-5297/71.1=25.5元

门诊科室保本量=2524/25.5=99万次

住院科室单位贡献毛益=26767/29-18409/29=288.2元

住院科室保本量=8367/288.2=29万次

通过本量利分析发现,该院2012年门诊保本人次为99万人次,实际门诊诊次为71.1万人次,低于保本人次,处于亏损水平。假设医院仅通过提高门诊量来实现门诊服务盈利,则门诊量至少要提高39.2%,这对于一个二级医院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实现。2012年住院保本床日数为29万,实际住院床日为29万,相好持平。假设每床日收入水平及单位变动成本维持不变,住院床日数每高于保本床日数1日,医院可获收益288.2元。

2.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法又称因素替换法、连环替代法,它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分析对象,即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在于,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对象发生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第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接上例,假设该院2013年门诊目标结余为300万,如果仅通过提高门诊量来实现增长盈利1000多万元,几乎不可能实现,而如果相应改善门诊服务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则实现这一目标并非难事,具体数据见表2。

2012年门诊结余:71.1×(100-74.5)-2524=-711(万元) (1)

第一次替代:75×(100-74.5)-2524=-611.5(万元) (2)

第二次替代:75×(105-74.5)-2524=-236.5(万元) (3)

第三次替代:75×(105-67.5)-2524=288.5万元) (4)

第四次替代:75×(105-67.5)-2474=338.5(万元) (5)

门诊诊次的影响:⑵-⑴=99.5(万元)

每人次收入的影响:⑶-⑵=375(万元)

单位变动成本的影响:⑷-⑶=525(万元)

固定成本的影响:⑸-⑷=50(万元)

全部因素的影响:99.5+375+525+50=1049.5万元)

如果门诊经济指标实现如下综合变动:门诊诊次量提高5%,每诊次收费提高5元,单位变动成本下降7元,固定成本下降50万,则门诊服务总收益预计增加1049.5万,实现门诊结余300万的目标并非难事。医院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下。一是加强诊疗过程中药品、卫生材料的使用管理。设立药品、卫生器材的使用标准、给药剂量、途径、手术方式的改进,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合理使用药品及消耗材料,降低单位变动成本。二是通过提高服务的附加值(增值服务),提高单位门诊收入。三是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购进和修缮进行可行性论证,降低折旧等固定成本。四是积极开展新的医疗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吸引周边地区病员就诊,增加就诊人次。通过门诊科室的全成本控制,调动门诊科室的积极性,设置奖惩措施,使门诊诊疗服务收益得到有利保障。

四、结语

本量利分析,有助于医院更好地进行计划、预测和决策,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帮助。通过分析能够全面剖析医院成本、工作量、结余间的关系和规律,从而计算出全院及各科室保本工作量,预测一定业务收入下的工作量目标和利润计划,以及确定某一工作量下应达到的业务收入和利润目标,以便建立全院及各临床科室具体量化的工作目标。全成本核算下定期对医院成本进行因素分析,找出差异,解决问题,可以促使医院走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医院的竞争能力,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吴强.本量利分析方法在医院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09(07).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全成本核算因素分析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探讨
桥梁抗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医院加强全成本核算研究
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常见问题与对策研究
医院全成本核算推行工作中的思考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