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导和学的辩证关系

2013-04-29 16:03苏均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政治课主体思想

苏均

导,在教学中一般是指教师的主导、指导,主旨在于解决导什么、如何导的问题,并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学,在教学中一般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突出学习主体地位,自主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品质的过程。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看似是一对矛盾的结合体,实际是一种有机的统一。实践证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既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好“导”与“学”的辩证关系,对于提高教与学的双边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本文着重就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处理好导与学的辩证关系问题进行简单论述。

“导”与“学”要寻求最佳统一

教师的主导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观念问题,也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导”上,具体表现在教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领导者、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和学生求知的启发者。学生“学”的主体着重体现在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知识的摄入、分析、判断和创造性地运用。因此,老师要把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激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学习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导”与“学”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两个方面,是启发学生独立思维的阵地,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教师的“导”要服务于“学”,教师“导”要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脱离了学生实际的“导”是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同时,学生的“学”要求助于“导”,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将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挖掘学生的潜质。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导”与“学”的统一。

“导”与“学”要寻求最佳结合点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正确发挥主导性,就必须具有较强的主导能力。在角色上,实现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在情感上,既要融情于思想政治课教材又融情于学生;在方法上,要目中有人,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尽可能地要求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学生能干的教师坚决不干,让学生充分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并能针对出现的不足进行指导、调控、激励、点拨,从而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

“导”与“学”要发挥“导”的最佳效用

以“导”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学生倘若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自己要学的需求,就不会有创新的出现,也创造不出新东西。因此,教师的“导”要能被学生所渴求,要有利于突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体意识和地位。

通过“导”,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高中思想政治课由于理论知识、概念较多,若没有好的“导”,学生易感到枯燥、烦味。这就需要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起自信心,并敢于打破常规。

通过“导”,变“死学”为“活学”,激活学生的创新细胞。引导就是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把问题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促进学生自觉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讲“自律”的含义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切入,引发学生对自己的言行标准、班级的言行标准、中学生的言行标准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比较中进行鉴别并发现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只要言之有理,老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承认。

通过“导”,变“学会”为“会学”。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及一定的思维方法。因此,思想政治课老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认知策略的指导,即要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变知识为能力;另一方面要进行学法指导,要指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变“学会”为“会学”,能举一反三,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发散性思维,杜绝给一个标准。

通过“导”,使“难学”为“易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引学生走出思维误区,为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使学生思维顿开,疑云顿消,完成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目标,从而完成认知上的一次飞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以“导”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现“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目标,不断提升“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性毅力、意志等等,给学生自由学习探索的天空,敢于质疑,敢于探究。

通过“导”,激励学生主体意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老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动眼、动口、动手、动脑,把外部的学习思想政治技能的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促进知识、能力、觉悟的协调,提高、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有“寻根问底”的勇气和毅力,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培养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品质。

通过“导”,让学生充分“质疑问难”。提出一个问题,培养创造力,胜过给学生解答十个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质疑问难”,露出学习中遇到不能理解、未能完全理解的问题,教师要针对问题精点细拨,驱动学生深入思考,从中获取真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对一些关键性问题,如果学生没提出,教师也可设问挑疑,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将学习引向深入。“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正确把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导”与“学”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扎实的思想政治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个性,敢于、善于发现问题,并具有锐意进取、勇于革新的胆识。

猜你喜欢
政治课主体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