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小波
摘要:企业政治关联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回顾和综述了政治关联的内涵及度量方法,以及政治关联对企业融资和经营绩效的影响等问题。通过对目前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增进了人们对企业政治关联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政治关联;度量方法;企业融资;经营绩效;经济后果
一、引言
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关系”文化,是人们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行为规范。其中,“政治关联”作为“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由于我国目前GDP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国外学者对我国企业拥有的政治关联表现出极大兴趣,希望通过对企业政治关联因素的分析,来解释中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及我国经济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并且,国内的学者们根据我国特殊制度背景进一步对企业政治关联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这使得企业政治关联成为了研究热点。
二、政治关联的内涵及度量
政治关联在国外文献中被表述为“political connection”、“political relationship”等,国内学者的表述有“政治关系”、“政府背景”等。对政治关联的探讨,最早可追溯到经济学领域对寻租的研究,Krueger在研究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时提到了企业政治关联的影响。但直到21世纪初,政治关联的研究才真正兴起。Fisman把与印尼执政者苏哈托家族有密切关系的企业作为政治关联企业进行研究。随后,Khwaja、Faccio等学者用企业的重要人物(包括实际控制人、董事会成员等)是否曾经或现在在政府相关部门担任某些职务作为衡量标准。在国内相关研究中,余明桂、潘红波考察企业主要决策者(包括董事长、总经理)是否担任(或曾担任)相关行政职务,是否当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衡量企业的政治关联。
政治关联度量是本类研究的重大难点之一,不同学者进行的政治关联量化处理也不尽相同。目前主要有虚拟变量法、比例法及赋值法三种度量方法。虚拟变量法的度量规则如下:企业关键人物在或曾在政府相关部门任职取值1 ,如没有取0。Faccio、吴文锋等都使用此方法。比例法则是计算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层中拥有政治联系的人数与总人数之比,来作为企业政治关联的得分,如罗党论等。赋值法度量原理如下:根据个人主观经验对企业关键人物的政治身份进行赋值,如省部级赋10分,副部级9分,厅局级8分,以此类推,用总得分来作为企业政治关联指标,如杜兴强等。
从上文可看出,虽然政治关联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大多都以企业的关键人物(包括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及相关董事会成员、总经理及其他高管等)有没有(现在或曾经)一定的政治身份(包括政府部门职务、军队职务、人大代表职务、政协委员职务等)来衡量企业是否有政治关联。它不同于政府因为持股而与企业形成的密切关系,也不同于政府作为控股股东与国企的“父子”关系。企业政治关联的不同度量方法各有优缺点,并没有哪种方法得到学者们的一致认同,它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中。笔者认为,不同的度量方法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应根据研究问题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度量方法,使政治关联的度量尽可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三、政治关联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如果把企业比作人体,那资金便是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资金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而银行贷款是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来源。而银行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政府又作为银行的实际控制人,大量支配着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因此,与政府关系不好的企业,很难获取银行信贷的支持。于是企业就想通过建立政治关联,依靠政府部门对银行施加影响以获取融资便利。
在国外相关文献中,Rajan是较早研究政治关联与企业融资之间关系的学者,他发现小规模民营企业为获取银行贷款,需花费一定成本去与政府构建政治关系,通过政治关联来消除银行的贷款歧视。Khwaja 和 Mian通过对巴基斯坦企业银行贷款情况的研究,发现有政治关联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大致是无政治关联企业的2倍左右。此外,Faccio、Claessens等学者也发现政治关联能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贷款。在国内相关文献中,胡旭阳发现,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能够传递企业信用良好的信号并会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使企业贷款更便利。孙铮、余明桂等都得到类似的结论。罗党论等把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因素考虑进来,发现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的影响非常明显。吴文锋等进一步把政府的行政干预因素纳入考虑,发现具有地方政府背景的民营企业比无政府背景的民营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
从上文可看出,学者们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即企业的政治关联能使企业获取更多的银行贷款。具体原因可能是银行对政治关联企业认可度较高,认为贷款给政治关联企业的风险较低。由此可见,政治关联作为一种对正式制度形成补充的非正式制度,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目前落后的资本市场对企业融资的阻碍,帮助企业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更多地获取银行信贷。然而,学者们多是基于企业短期的财务指标来考察政治关联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很少有学者考察政治关联对企业融资的长期影响,并且现有文献大多都是基于上市公司的情况,鲜有学者考察中小企业的政治关联情况及对企业融资的影响,这有待后续研究者进一步研究。
四、政治关联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政治关联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它会影响到企业的银行贷款、税收缴纳、行业进入、人员雇佣、财务风险等各个方面,从而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显著影响。目前学术界在政治关联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问题上,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认为政治关联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在国外相关文献中,Fisman采用与印尼总统有密切联系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发现政治关联带来的企业价值提升,可占到企业股票价格的20%左右。Faccio利用事件研究法,发现在企业关键人物从商界进入政界的事件发生时,企业的价值有显著提升;并且,企业家政治身份级别越高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越大。Ramalho、Ferguson和 Voth等都得到类似的结论。国内相关文献中,陈冬华以我国上市公司为实证检验的样本,发现有政治关联的企业能获取更多的政府补贴和财政支持,并且还发现企业经理层的政治背景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王庆文和吴世农采用我国上市公司多年的指标,计算企业的政治影响力指数,他们的研究表明,民营上市公司的政治关联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提升非常明显,对公司具有“扶持之手”作用。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政治关联会降低企业经营绩效。在国外相关文献中,Shleifer研究发现,政府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会对企业产生“掠夺之手”的负作用,从而大大损害企业的价值;Frye为 “掠夺之手”观点提供了大量的实证证据。Boubakri使用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回报率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他们的研究表明,与无政治关联企业相比,有政治关联企业的经营业绩更差。在国内相关文献中,张维迎认为企业的政治行为会耗费企业的大量财力和精力,从而对企业经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邓建平和曾勇以IPO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发现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强度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成反比;但当政府减少行政方面的干预和提高法律的保护力度时,企业的政治关联因素会减少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肖浩和夏新平以国企为研究对象,他们发现在行政干预程度高的地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会较高,并且政治关联会降低国企的价值。
从上文阐述可看出,学者们关于政治关联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并没有一致的结论,造成结论不同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首先,学者们对企业的关键人物范围理解不同,从而使企业政治关联范围的界定有所不同,而且其度量方法也不同。其次,学者们选取的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也不同,有的使用财务绩效指标来衡量企业绩效,有的则用价值绩效指标,并且即使都采用财务绩效指标来衡量企业绩效,具体指标还不同,有的用净资产报酬率,有的用总资产报酬率,还有的用销售回报率。最后,学者们研究企业的范围不同,有的学者只研究了民营企业,有的只研究国企,有的则不分企业性质一起研究。笔者认为,欲深入研究政治关联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必须尽可能地统一政治关联的度量、企业重要人物的范围及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还需要控制企业经营业绩与政治关联的内生性问题(企业业绩较好的企业家成为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可能性会较大),减少研究的系统性偏差,这些都有待后续研究者进一步探索。
五、结语
企业政治关联是目前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学者们对企业政治关联的范围界定及度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政治关联对企业融资、经营业绩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相关文献的不同特点及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得到不同结论的原因,从而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虽然目前学术界关于企业政治关联的研究已有众多成果,然而由于此研究领域的问题较多,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一,通过问卷调查或其他有效途径获得企业关键人物的父母妻子、亲戚朋友等的政治关联情况,使企业政治关联的界定更加合理。第二,深入考察政治关联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相关性、可靠性等的影响,对企业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从而使人们更全面系统地了解政治关联的各种经济后果。第三,加强政治关联对整个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整体福利影响的研究,目前鲜有学者涉及此领域。
参考文献:
[1]杜兴强,郭剑花,雷宇.政治联系方式与民营上市公司业绩:“政府干预”抑或“关系”?[J].金融研究,2009(11).
[2]余明桂,回雅甫,潘红波.政治联系、寻租与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有效性[J].经济研究,2010(03).
[3]Goldman, Rocholl.Do Politically Connected Boards Affect Firm Value?[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9(06).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