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书屋管理员眼里的环溪村

2013-04-29 00:44
农家书屋 2013年9期
关键词:周敦颐农家书屋

1997年,毛冬梅嫁入环溪村的时候,不禁皱起了眉头。这是她看到的环溪村景象,后来,人们给这景象编了首打油诗,再合适不过:臭水靠蒸发,垃圾靠搬家,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溪坑是垃圾家。

这个北宋哲学家理学鼻祖周敦颐(《爱莲说》作者)后裔族居地一点都没有它应有的文化气息,反而是满眼的脏乱差。

毛冬梅说,这是一个很合理的现象,在越干净整洁的地方,人越不会随意丢果皮纸屑,反之亦然。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同样也约束了人。而那时候的环溪村,人让环境越来越差,同样,环境让人的行为更加肆无忌惮。

和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毛冬梅不喜欢住在环溪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住在衢州开化的娘家,她习惯那里的生活,最起码,干净。

回到环溪村已经是2007年的事情了。毛冬梅看到了这几年村子的变化,并且在此后的时间里,为环溪村的建设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村主任周忠莲说,环溪村的变化要从2002年开始说起。

环溪村目前共有658户、2098人,这其中95%姓周,且同根同宗同脉。而周氏祠堂名为“爱莲堂”,就在环溪村的中心。

爱莲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可已经很久没有人进去了。祠堂里面杂草丛生,有些村民把自己家里堆不下的杂物堆到了祠堂外围,周忠莲曾经走进去过,她说,里面有点阴森。

一直到2002年,周家后人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再加上经济也还算富裕(环溪村主要工业为玩具箱包加工、针织品来料加工、医疗器械加工,是名副其实的小康村),村里人决定集资修缮爱莲堂。

这就像一道口子,忽然就打开了环溪村寻找文化渊源的大门。

环溪村人只知道自己是周敦颐的后人,可具体最早是周敦颐哪一代孙迁到了这里却是不清楚的。环溪人决定明确自己的身份。这事情,还跟当时环溪村决定修族谱是相关的,世代相传的族谱在十年动乱中付之一炬,后人们就这样跟祖先断了联系。

爱莲堂修缮之后,环溪村决定把它更好地利用起来,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到它的历史根源。通过访问村里老人、查阅古籍等种种方法,一直到2005年,确定环溪村为周敦颐第14代孙的迁居地,环溪村周氏便是从那时开始繁衍下来。

在这个基础上,环溪村深入挖掘“莲”文化。他们在家家户户门口种上了莲花,还规划了莲花区域,发展莲花产业。更重要的是,村委会把爱莲堂深入利用起来,在这里成立了爱莲书社。

此时的环溪村,已经跟毛冬梅在1997年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景象。干净,整洁,溪水环绕,翠绿环抱,“门对天子一秀峰,窗含双溪两清流”,环溪村村貌跟村名相副了。

而爱莲堂除了有爱莲书社之外,还是环溪村的远程教育站点、党员学习基地和农家书屋,成为环溪村的文化中心。

毛冬梅就在这个文化中心工作,是环溪村的文化员和农家书屋管理员。

每天早上,毛冬梅从家里步行到爱莲堂上班,第一件事情是从里到外,把农家书屋给收拾一番。从以前的典型脏乱差,到2009年被列为杭州市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 示范点,环溪村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好了,再加上古村落的文化吸引力,到村里参观、游玩的人也就多了起来。而爱莲堂是每一个游客必去的地方,毛冬梅说,这卫生可不能马虎。

卫生打扫了,书归了类,白开水也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她便等着村民们上门了。

与一般的图书馆不同,农家书屋因为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到这里来的未必都是真正看书的人。大娘们结伴来到这里,她们一边编着扇子,一边聊天,在饭点之前站起身,掸掸灰尘,回家给家人准备晚饭,这里是她们聚会的一个场所,跟看书无关。大爷们偶尔也会过来,喝茶下棋,嘴里还哼两句越剧,悠哉悠哉。

当然,看书的人自然也是有的,他们多以年轻人为主,放暑假或者周末在家的学生是农家书屋的主要人群,另外一部分,那就是跟毛冬梅差不多年纪的妈妈们,各类言情、穿越小说是她们的最爱。

当看书的人和聊天的人撞到一起的时候,毛冬梅就会想办法把他们分开,比如,把书架边上的桌子留给看书人,而大爷大妈们则被她邀请至爱莲堂的外间,那里的空间更大。

从毛冬梅上任到现在,环溪村农家书屋的藏书从11000册增加至15000册,书架都多了好几个。而2012年,毛冬梅还曾经获得过“杭州市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的称号。

毛冬梅还有另外的身份,她是环溪村腰鼓队的队长,排舞队的负责人,以及剪纸、猜灯谜等各种活动的组织者。

环溪村文化活动丰富可见一斑。这里重点要说的是排舞队,由20个人组成,大部分年纪与毛冬梅相仿,环溪村的排舞队不仅仅在村里表演,还曾经代表桐庐到杭州表演过。年轻人参与热情高,毛冬梅称,偶尔受到上台人数限制,她只能从队里挑选一部分演员,为此落选的人还会对她有点小意见。

大概是看到了环溪村文化活动的积极,再加上环境好这个硬指标,环溪村承办了很多活动,比如,2011年的浙江省美丽乡村现场会就放在环溪村举行。

除此之外,一些跟文化相关的试点活动,相关部门也愿意首先在环溪村开展。

对毛冬梅来说,她最开心的是,图书馆一证通的推行。所谓图书馆一证通,那就是环溪村的农家书屋跟桐庐图书馆、杭州市图书馆,实行一证通,读者可以在这三个图书馆之间实现书籍的异地借还。对很多在外读书的学生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他们可以在村里的农家书屋借了书,带到学校附近的图书馆还,也可以在外面借了书,暑假回家了,带到村里的农家书屋还。

毛冬梅说,附近的几个村子就环溪村是实行这样一证通的。而这是基于环溪村农家书屋本身就做得比较出色的基础上,才争取来的试点。

毛冬梅开心的,并不仅仅是这个试点是对环溪村农家书屋的肯定,更是因为实实在在给孩子们提供了帮助。她告诉记者,村里有一个小姑娘,小学四年级,每三天就来换一本书,这个暑假已经看到十几本书了,还有个小朋友,四岁就能把一本儿童读物给看下来,每次看书都特别认真。

说这些话的时候,她面露得意。她知道,这些孩子便是环溪村的未来。

猜你喜欢
周敦颐农家书屋
农家笑
人何以成圣?——明清《濂溪志》中的周敦颐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春回农家
周敦颐赏莲图
梦幻书屋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