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琪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近日,国家相关部门频出重拳,严厉打击网络谣言这种危害国家和人民正常生活的行为现象。摸清网络谣言的本质特征对其进行持之以恒地针对性治理是加强国家网络建设,促进网络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网络谣言对网络正常有序运行及社会的安全稳定都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对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刻不容缓。该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对其特征进行描述,试图使读者对网络谣言能够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并提出治理意见。
何为网络谣言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认为,谣言是指“凭空捏造的消息。”这是对于谣言最一般的解释。而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也对谣言这一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及进一步地阐释,大体涵盖了谣言的主体、目标、方式、内容、效果等方面,对谣言概念的认识较为一致,在此不再赘述。而网络谣言是谣言传播的网络化,是通过网络媒介生成并进行传播的谣言。
网络谣言特征
在传播学中,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传播者、受传者、媒介、信息内容和反馈。而网络谣言从本质上讲是信息的传播,具备上述五个基本要素是网络谣言得以顺利传播的条件。因此,从基本要素出发,能够对网络谣言的特征得到更加清晰的认识。
传播者目的的多样性和源头的不确定性使得网络谣言难以追本溯源。网络谣言的传播者对信息的编制、修改、发布的过程必然有其特殊的心理基础。有报复攻击以宣泄其对个人境遇的不满心理:有唯恐天下不乱,在网络上造成影响以便满足自己看热闹的不健康心理:有抱有政治性或经济性目的的不法集团的逐利心理等。在纷繁复杂的传播心理的支撑下,传播者的传播目的呈多样化趋势,为治理网络谣言的调查取证工作制造了不小的难度。网络的匿名性导致网络谣言的隐蔽性,使其来源难以确定,传播难以控制。特别是新媒体的出现,其平台开放、平等表达、虚拟身份、无界传播的特性和功能,使得网络谣言难以追根溯源。
受传者的从众心理和双重角色极易引起网络谣言网上及网下的交叉传播。部分网民自己无法独立思考,盲目跟风,从众心理作祟,无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在谣言传播者言之凿凿、并拿出看似可信的依据时,通常无法分辨。特别是网上充斥着不少所谓“意见领袖”和“网络公知”,他们利用其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带头对谣言进行渲染和肯定,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这些网民在受到网络谣言侵害的同时,自己也无意识地成为了谣言的“二传手”,充当了受传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谣言对个体所造成的心理恐慌最终将体现在其趋利避害的行动中,而该行动又对其他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随着该行动的人群规模逐渐膨胀,极易引起社会性恐慌。
媒介操作的简化及良好的互动功能为网络谣言传播提供便利环境。网络文档复制的低成本和便捷性使更多的人们通过网络传递信息。而网络发布信息的“低门槛”又使得任何人都能够通过网络进入公共领域。特别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以移动网络为平台,借助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传播。而这些移动网络的操作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强调的是人性化和友好化,操作的简化是其重要的内涵之一。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中,传播模式演变成群体性的互动和交流,每一个终端都是一个自媒体,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使用者,网络信息呈现出裂变式扩散的传播,其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途径更多。这就为网络谣言“插上了翅膀”,为其大肆传播提供了便利环境。
网络谣言治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斩断网络谣言背后的非法利益链条。网络谣言的产生有时看似毫无根据很难捉摸,但是人的各种行为的背后往往有着确定的动机,网络谣言的传播往往有着切实而强劲的经济利益驱动,巨大的经济利益可以促使造谣传谣者不惜铤而走险。近日,知名“环保专家”董良杰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依法刑事拘留。据其供述,他之所以编造“自来水里的避孕药”、“舟山人头发里汞超标”的网络谣言实则是为了打开其净水器的销售市场,在网络“大V”薛蛮子的帮助下,董良杰获得了投资,产品也投入了量产,获得了大量非法利益。可见,在网络谣言的背后,通常都潜伏着利益链条,在网络谣言的治理过程中应首先斩断这根链条,让谣言的传播者和制造者付出足够的经济成本,这样网络谣言就失去经济驱动力,治理才能取得长效。
提升网民判断力。网络谣言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网民认知结构的影响。网民是网络谣言的直接参与者和受害者,提高网民的谣言判断力和免疫力对于网络谣言的治理有着根本的作用。在法国,针对各种谣言,一些网民和记者自发成立了“停止传谣”等辟谣网站。西班牙巴塞罗那市政府设立了“抵制谣言代理人”岗位,招募和培训工作人员,专门从事破除谣言和向社区邻里传播真相的工作。无论是官方组织还是民间自发,只有逐渐建立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融合社会、媒体的多种力量,综合运用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等多种手段提升网民法律素养和谣言判断力,这样网络谣言才能不攻自破。
强化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是现代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源泉,也是现代政府治理的一种庞大的无形资源。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冲突经常发生,对于政府公信力造成不断的挑战。一些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发生,极大的考验着政府的施政能力和人民对政府的信任。特别是制度的不健全和不透明,加之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失范,服务意识不强,都导致了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因此,从根本上提升政府公信力,才能压缩网络谣言的空间,破坏其生长的环境。
主流媒体要发挥良性引导作用。建立信息发布机制。网络谣言的治理应以预防为主。获取信息,消除认识的不确定性,不仅对于生产活动、社会交往,对于人的心理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信息的不透明,会使人产生焦虑和畏惧,网络谣言通常存在潜伏期、增长期、爆发期、波动消退期四个阶段,预防的目的就是能够在网络谣言产生初期就对其实施有效监控和消除,不给其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主流媒体应注意其引导方式,多软性疏导,少硬性控制,避免网络空间“泛政治化”局面出现。一般情况下,人们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后,70%的人会再从主流媒体处求证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因此,主流媒体应在谣言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及时跟进报道,发挥其资源优势及核心能力,尽力还原事实真相,传播主流价值观,引导民众认清谣言的本来面目,减少损失。另外还应注意与网络媒体的联动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进而发挥更为有效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