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国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从理论、方法、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运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一种教学模式,其在课堂中的价值及作用是明显的,为广大英语教师所喜爱并接受。但是,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由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时间短,很多时候还是在不断的尝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思考,逐步解决。本文主要阐述通过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建立“荣辱与共”互相依赖的关系和精心的设计教学任务这几方面来阐述如何优化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合作学习;优化;效果
学生学好的关键不是教师教得好,而是要让学生自己愿意学,想学,乐学。教师的教学只能作为学生学习的外驱动力,外驱动力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学生自己愿学、想学、乐学才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内驱动力起到的才是关键作用。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学习中,让学生成功,让学生进步,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和进步带给他们的快乐与成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部推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一种全新的教育学习模式——合作学习,给新课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促使课堂教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合作学习,带的好处太多,一是以前沉闷的课堂,被活跃的课堂扭转代替;二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发表自己观点,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拓宽了学习视野;三是调动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成绩大面积提高;四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五是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现在,合作学习已经得到了广大老师的认可和肯定,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把握基本情况,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合作成功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得以成功的重要手段。把一个班集体分成一个个的合作学习小组,其实可以把这个小组看作这个集体的一个缩影。在构建合作小组前,我们要深入研究,掌握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性别等基本情况,然后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把学生分组,起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的作用。构建时,要运用搭配合理,注重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如,将性格内向的同学与性格外向的同学组合,将胆小不爱说话的与善于言谈的同学组合,将抽象思维强的与具象思维强的学生组合,小组之间注重男女比例,确保学生之间真正做到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发挥合作小组的最大作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运用不同的教学合作模式进行教学。譬如,在一问一答的英语句型练习时,就可以根据学生成绩好差搭配,组织成两个人为一组的pair work来进行;在进行讨论、调查、辩论等口语交际活动的时候,可以运用四人一组的group work的形式来进行;在进行如单词竞赛等规模较大的竞赛时,可以采用多人一組的大组形式来进行。总之,不同的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来选择和运用,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最大的效益。
二、建立“荣辱与共”互相依赖的关系
在形成合作小组后,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荣辱与共”来形容了,小组内各个成员的成功才能确保整个小组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不再是独立的个体,也不再是单独作战,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关系。也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这种“生死与共”“共进退,同命运”的关系,也就是刚才讲的只有所有的成员成功,小组才能成功,也才能体现他本身的成功,只有这样,小组成员之间才会更加自觉主动地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各个任务。因此,让小组成员之间明白建立“荣辱与共”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建立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环境就变得非常重要。如果合作小组成员之间,没有积极互相信赖、互相依赖,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成员个人依旧我行我素,没有集体意识,没有大局意识,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三、精心的设计教学任务
有了合理的学习分组,建立了相互依赖的关系,是远远不够,这些只是成功的基础,成功的关系还在于教师对于教学任务的设计。教学任务设计的好坏,能不能有效地开展合作性学习,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合作是否能取得成功。因此,对于教学任务的设计就变得非常重要,要想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就需要是设计时遵循教育性、趣味性和阶梯性等原则。在问题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充分考虑问题趣味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考虑设计的问题的教育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思考,感悟生活哲理,体味人生。另外,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依然要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实现任务的阶梯性设计。在英语学习中,要特别注重任务设计的阶梯性,在学生对比较级了解,掌握了一定句型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如角色扮演、辩论、采访、讨论等一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任务。在此阶段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合作的技能。
参考文献:
[1]徐诚.新课程标准下合作学习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