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宁
虽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一定的现实基础,但人民币在实现国际货币的进程中还存在很多障碍,比如,人民币还不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我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还不健全等,这些都将决定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不会一蹴而就,针对这些障碍,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由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使人们开始反思当前以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利弊同时,伴随着来自于我国决策层的一些举措和姿态,如中国与韩国香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和对外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政策的实施,促使人们再次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给予高度关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再次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主权货币具有成为国际货币的可能性,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目前来说,还存在很多障碍,这些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如何克服当前诸多障碍,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货币国际化
“欧元之父”蒙代尔认为,当货币流通范围超出了法定的流通区域,或该货币的分数或倍数被其他地区模仿时,该货币就可以认为已经国际化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文献则指出,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越过本国的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充分自由流通、兑换和交易,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本质上讲,以上两种定义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描述了货币国际化,所表达的含义基本相同。因此,货币国际化可以概括为:一国货币超出该国法定流通区域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发挥流通、兑换和交易的职能最终成为国际化货币的过程。一般说来,国际化的货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应该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的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具体来说,作为价值尺度,国际货币表现、衡量和计算国际商品的价值;作为流通手段,国际货币充当国际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作为支付手段,国际货币用来清偿国际间的债务或支付国际间的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作为贮藏手段,国际货币充当私人机构的金融资产(如债券、储蓄和贷款)或者官方机构的储备资产(如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余额)。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制约因素
金融市场落后。健全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是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一国货币要成为世界货币,必须满足其兑换基本不受管制,且拥有一个具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等要求,但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及其监管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金融创新能力不足,用于规避风险的衍生金融产品没有得到发展,总体竞争力不强;金融市场发展结构性失衡,直接融资比重低,城乡区域金融发展不协调,对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相对薄弱;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变等。我国国内金融市场发育也很滞后,无论是资产总量、交易规模,还是金融产品的品种、质量以及金融创新能力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汇率、利率未完全市场化。一国货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利率和汇率作为货币的使用价格也必须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不能存在被压制及歪曲的现象。从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利率市场化和相对自由的浮动汇率制是它们走向国际化的首要一步我国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利率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对其仍没有完全放开。
金融监管水平滞后。货币国际化将使一国的金融风险增加,这就要求该国政府要有很强的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具有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拥有丰富的宏观调控实践经验和高超的操作技巧,并成熟运用政策工具进行调控。但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应对经济变化的经验不足,至今未有过处理大的银行系统性危机的经历。
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会引起发达国家的排斥甚至联手抵制。人民币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中国就可以分享原来由发达国家独享的国际铸币税收入、国际贸易投资借贷便利、国际实物资源占用等各方面的利益。已经实现货币国际化的发达国家肯定不愿意放弃这些利益,这种对发达国家原有利益的挤占,必然会引起发达国家的排斥甚至攻击,可能引起更为激烈的中国威胁论。以美国为例,凡是不符合美国战略利益的事情,都会遭到其反对或打击。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中国对美国的利益影响将加大,这时候它可能会利用其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联合其他发达国家,采取国际贸易、国际投资、金融交易等方面的限制措施,阻碍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及推进措施
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和可持续性。从国际货币发展史来看,一国的经济规模、经济实力只有达到一定程度,该国的货币才会被别国接受,这也是市场自发推动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较快速度发展,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但若按人均计算,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的差距仍然较大。如何实现又大又强?是解决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着力发展资本集约型经济,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形成我国独特的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出台政策启动民间投资,扩大国内需求,改变经济增长长期赖出口的局面,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和可持续性。
发展金融市场,完善金融体系。我国必须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中央银行制度,排除国家经济部门、地方政府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促进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如建立国际板,培育多元化的市场投资主体;大力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增加债券品种和发行主体;把实际上以汇率为导向的货币政策架构转移到关注价格稳定上,增强其他国家的居民和企业对人民币价值的信心,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可信度,维护本币价值对内对外的长期稳定保持人民币对外价值的稳定。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最终目的在于保障人民币资产的价值稳定,让世界各国的投资者相信人民币国际资产的安全、可靠,并且能够保值和增值,这样人民币才有可能国际化。
加快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进程。一是坚持外汇管制放松的理念,加快人民币自由可兑换进程。在资金流入方面,可逐渐实行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汇兑自由,并逐步放宽外国直接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规模。在资本流出方面调整和简化审批程序,逐步放松境内居民以及金融机构对海外投资的限制,鼓励其用人民币对境外进行直接投资;银行应适当地向周边国家的政府机构和企业提供中短期人民币出口信贷,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和区域影响力。二是初步建立各层次的人民币跨境流动机制,可借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试点范围,逐步从沿海发达省份向边境省份和内陆省份转移,逐步从周边国家向亚洲国家渗透,有效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半径,初步建立人民币流出机制。人民币走出去之后国家可适当出台鼓励政策,如银行可围绕贸易项下的交易活动对境外非居民开展人民币融资在支持别国经济发展中培养扩大境外非居民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需求,初步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
以货币区域化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国际化的道路是有区别的,即在没有完全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情况下,我们依靠边境贸易的推动,自发的走向中国周边国家,实现区域化发展趋势。2006年,根据中国统计局的统计,与我国毗邻的14个国家和地区(不含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边境贸易额超过了896.7亿美元,并呈现出进一步增长的势头,而这些贸易相当部分是用人民币结算的,如在越南,双边贸易90%以上已由人民币结算。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我国应该采取一系列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自身发展特点的具体措施,比如,中国政府可以做出一些制度性的措施,如支持人民币银联卡走向世界,积极推进与东亚货币合作;借鉴欧盟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亚洲货币单位的实现,如果人民币在其中发挥较大的作用,这无疑有利于人民币进一步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因此,推动边境贸易的发展,推进跨境结算业务,促进人民币的跨境流动,逐渐使人民币成为中国和中国边境贸易伙伴国家的区域货币,最终实现由区域货币转化为国际货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