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远方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研究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价格的影响已经越来越重要了。该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其次着重通过举例分析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对我国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从中发现了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股票价格的影响均与基本理论并不完全一致这一特殊情况;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有直接的影响。货币政策通常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货币供应量对股市的影响一般是通过下面三个途径:
存款准备金制度。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市场资金趋紧,投资者手中的资金减少,投资者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减少,投资者会减少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证券市场不再活跃,进而推动股票价格下降。
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市场资金趋松,投资者手中的资金增加,投资者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增加,投资者会增加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证券市场会活跃起来,进而推动股票价格上升。反之,股票价格下降。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例如:
从2007年01月05日到2008年06月07日央行连续上调了14次存款准备金率,旨在抑制通货膨胀,减少货币供给量。但股票价格在存款准备金上调之日后有9次不但不下跌反而在上升,在短期内与基本理论极不相符。
从2010年01月12日到2011年06月14日央行再次连续上调12次存款准备金率,目的也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减少货币供应量。但同样的股票价格在存款准备金上调之日后有6次不但不下跌反而在上升,在短期内与基本理论也极不相符。
从2008年10月08日到2008年12月22日央行结束了连续一年多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转而连续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旨在抵御经济危机,增加货币供应量。但股票价格在存款准备金下调之日后并没有随之上涨,反而继续下跌。
从长期来看,央行从2007年01月05日开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经过半年到2007年07月30日,期间连续上调了6次存款准备金。而同期股票价格却是一直在上涨,直到2007年09月06日股票价格才有随着前期存款准备金的上调而相应下跌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存款准备金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存在着很大的滞后性。
央行从2007年01月05日到2008年06月07日连续上调的14次存款准备金率,导致了股票价格从2008年01月16日到2010年05月02日在其相应的调整日后的连续下跌。
由上得出,我国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影响的理论效应并未充分体现,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再贴现政策手段。中央银行通过采取再贴现政策手段,提高再贴现率,收紧银根,使商业银行得到的中央银行贷款减少,资金成本增加,市场贴现率上升,证券市场资金供应减少,投资者手中的资金减少,因此会减少对证券市场的投资,使证券市场行情走势趋软,进而使股票市场价格下降。
中央银行通过采取再贴现政策手段,降低再贴现率,放松银根,使商业银行得到的中央银行贷款增加,市场资金供应相对宽松,投资者手中的资金增加,因此会增加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证券市场会活跃起来,进而推动股票市场价格上升。
公开市场业务。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就会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这就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反之,就会卖出有价证券,股票价格下跌。
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中央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上升,而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就下降。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利率水平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融资成本,从而影响到股票价格。利率低,可以降低公司的利息负担,直接增加公司盈利,证券收益增多,价格也随之上升;利率高,公司筹资成本也高,利息负担重,造成公司利润下降,证券收益减少,价格因此降低。另一方面,利率降低,人们宁可选择投资股票而减少对固定利息收益金融品种的投资,同时,证券投资者能够以低利率拆借到资金,会增大股票需求,造成股价上升;反之,若利率上升,一部分资金将会从证券市场转向银行存款,致使股价下降。除此之外,利率还是人们藉以折现股票未来收益、评判股票价值的依据。当利率上升时,投资者评估股票价值所用的折现率也会上升,股票价值因此会下降,股票价格相应下降;反之则股价上升。
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但利率的变动在股市的牛熊阶段理论与实际并不完全一致。
从加息和减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程度来看,利率上调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弱于总体调整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利率下调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强于总体调整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即降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比加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更明显。回顾上证指数,2007年10月16日盘中最高曾达到6124点,2008年11月4日盘中最低点曾达到1679点,一年间盘中最大跌幅接近73%与2007年年底相比,2008年股票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分别下降63%和51%,总成交额下降42%。在股市跌宕起伏的过程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也是频繁变动。2006年4月28日到2011年2月9日,中央银行14次调整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16次调整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但基本上是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调整:自2006年7月5日到2011年3月25日,中央银行31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变动如此频繁,在调整利率的过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在2007年前期大牛市中利率上调难改股市上扬之势,2007年中后期到2008年下调利率难改熊市中股票价格下跌之势。
结论和建议
结论。货币政策并不能有效的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并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存贷款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我国股市的反应不尽相同,甚至有时候它们的调整会加速我国股票市场当时的运行趋势,所以投资者不能单凭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消息判断我国股票市场的走势。
建议。进一步健全和规范我国股票市场。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遭到广大投资者的诟病,称我国的股票市场是“最不讲回报的市场”、上市公司“圈钱”市场,这一切都是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不规范,投资者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所造成的。所以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严厉打击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行为,使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更为市场化。
加强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传导机制建设。要实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必须加强货币政策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完善它们之间的传导机制,使得货币政策的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