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荣君
县域经济是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阶段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该文从县域经济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对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几点途径。
中央近几年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模式,十六大首次提出“县域经济”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的范畴。中国经济已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宣告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今要想实现县域经济的新跨越,必须把握时代的主题。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县域经济的范畴。截止到2010年,我国共有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853个市辖区、370个县级市、1461个县、117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2个特区、1个林区)。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主要包括县级市和县,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主,包括县城关镇,镇域经济和乡村经济。不包括市辖区,市辖区一般是地级市辖区,属于城市经济范畴。
百强县和贫困县。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为:人口83.4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07.1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4350元,城镇居民的现今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20750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约9240元。
中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为:人口73.3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为173.5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960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0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6220元。西部百强县平均规模:人口51.6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6.3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2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41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6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20元。
2012年全国贫困县592个。其中在公布的名单中,各贫困县都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中部省份217县,西部省份375县。在所有省份中,贫困县最多的是云南,有73个;其次是陕西和贵州,有50个。
县域经济实现发展跨越的可行性
县域经济发展虽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但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我国政府的重视支持,为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我们只有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巨大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吃苦耐劳的品质。吃苦耐劳的民族品质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适应恶劣的自然条件中形成的。由于我国县域地区长期形成的“以山为基、以农为本”的农本思想,他们又处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边缘,自然只能行走在市场经济的边缘,不得不被动地接受现代商品经济的侵染,因此在吃苦耐劳的民族品质中=同时蕴含着对现代商品经济的隔膜和进行的淡然的定势思维,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商品意识和市场博弈能力必然会逐渐累积和加强,进而推动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国大部分县域地区都拥有非常丰富山林土地资源和物种资源,只是现在开发利用的程度还比较低,当地人民重视程度不够,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仍然是民族乡镇的支柱产业,农业生产合作化、机械化水平低,仍然没有形成集约化生产经营,所以如今发展生态效益农业潜力很大。
民族文化与生态。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乡镇地区的人民蕴育了璀璨丰富的民族文化,民间传说、歌舞、服饰手工艺、婚俗、体育等传统文化艺术体育保持完整,充分展示了畲族文化古朴、厚重的底蕴和艺术感染力,而且这些都可以很方便地包装成“农家乐”项目,很有市场开发和推广价值。
国家政策的扶持。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眼于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积极推动县域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使之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路径
用顶层设计的思路谋划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科学的规划是保障。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要注重把握发展大趋势,用顶层设计的思路谋划发展,具体来讲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基于比较优势、有错位竞争的产业体系的建立,二是保障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有助于提升发展质量和生活舒适水平的生态建筑,四是能够充实发展动力的体制机制建设,五是能够提高区域和谐程度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每个县市区的情况不同,规划当然也要体现差异化。成功不可复制,但是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对于县域经济不是特别发达的地区来讲,先进的规划理念是可以考虑借鉴的。
坚持产业立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区域经济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产业链条与产业集群的竞争。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将决定着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要靠产业,现代产业的支撑是科技。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会长管益忻说,当前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生产效率将出现几倍、十几倍的提升,3D打印、网络营销、个人定制等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的颠覆性变革,给我们今后产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县域经济的产业发展不能总是走低端、低质、低效的路子,要在新的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中自觉地迎接新工业革命的挑战。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要站在国际国内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谋划,处理好三个关系:平衡较快增长与转调的关系,注重新老产业的有效衔接;当前增长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一些传统优势产业不能一概否定,要在产业升级的同时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发挥自身优势与学习借鉴别人经验的关系,打造具有独特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提升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说到底县域经济发展还是要产业为本,这个产业不光是工业项目,也包括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相互配合。
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县域经济既承担着发展产业经济的重任,还面临着城乡二元结构、“三农”发展的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当前内外需不振的大环境下,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现在正是大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方面,政府财力的增加,使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在增强:另一方面,城市资本下乡的步伐也在加快。加快城镇化进程,一要大力发展重点镇,加快农村社区化建设。社区的集中居住,使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在“村村通油路”、“村村通自来水”的基础上,实现集中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和垃圾清运也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
当前,县域经济要实现跨越发展,关键是要选择一条适合自身条件、能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科学发展之路。总结一些先进县市区的发展经验,并结合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可以看到:发展路径的选择,一定要坚持高点定位、规划先行,从主导产业的确定、区域发展的布局、平台载体的建设等方面做出高水平的规划,并一以贯之地严格执行;要着眼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的力度,坚持产业兴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同步协调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