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课堂“活”起来

2013-04-29 12:59郭燕梅
新课程·小学 2013年9期

郭燕梅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应当以回归生活为基本取向。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依据教科书,又不拘泥于教科书,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理念,品德课堂必须真正让学生“活”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教在教学形式上不拘一格,根据教学目标、内容、条件资源不同,因地制宜,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从而使品德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重组文本教材;优化活动设计;合理设计情境;利用网络空间;再现现实生活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应当以回归生活为基本取向。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依据教科书又不拘泥于教科书,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由教育意义的内容。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体验来进行思考这一发展特点,根据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理念,我认为,品德课堂必须真正让学生“活”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教学形式上不拘一格,根据教学目标、内容、条件资源不同,因地制宜,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从而使品德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重组文本教材,激课堂灵“活”

新教材给我们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驾驭使用教材的空间。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本班级的实际情况,善于对教材进行取舍、扩展,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素材。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改进补充教材资源,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回归生活、贴近生活,努力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重组文本教材,超越教材,真正实现课堂的灵动,激活学生思想的火花,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优化活动设计,诱学生心“活”

教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中《春天来了》一课,正好是春季。课前,我要求学生到龟山公园,到郊区踏青去,看一看自己身边的春天有哪些变化。学生在我的带领下沿着公园走了一圈,除了看到吐蕊的花朵,抽芽的柳树,争艳的桃树——还看到了被折枝的柳枝、桃树,游人随手丢弃的塑料袋随风乱飘,湖面上漂浮的塑料瓶,恶劣的环境。这样的卫生状况给学生敲响了警钟,他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改善环境人人有责,共同的家园,需要共同维护。在我的启发下,学生赞美春天,快乐地歌唱,并编写题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倡议书,将倡议书在班级、学校中宣传,在教学中学生不仅达到认识环境、保护环境的学习目的,而且找到了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的有效途径。

三、合理设计情境,促学生脑“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实的生活就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源头活水。教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中《我换牙了》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请两名学生吃巧克力,俩人吃得津津有味,吃完后,让学生观察他们张开的嘴。学生惊奇地发现他们的牙齿变黑了。“为什么他们的牙齿变黑了?你们喜欢黑牙齿吗?怎么让牙齿变白呢?”我引导学生思考,聪明学生举手说道:“吃完东西要漱口,食物残渣就不会留在牙齿上,牙齿就会变白。”活动中,运用讲故事,唱儿歌,模型演示如何刷牙,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生如何正确刷牙,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平常是怎样护牙的,从而使学生确立讲究卫生的观念,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通过吃巧克力这件小事,还原生活情境,一步步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去关注、探究并不断修正自我,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

四、利用网络空间,让学生眼“活”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课程资源,实现学习方式的变化,借助网络平台,开发利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在网上搜索素材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网上学习。网络拓展了教与学的空间,学生可以在网上共享一些资源,进行广泛交流,发布学习和研究的成果。教师在网上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当然,在利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了解网络可以带给自己益处的同时,还存在哪些危害。这样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从而明辨是非,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实处。

五、再现现实生活,令教学内容泛“活”

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作为品德课教师,应立足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事件、运用社会生活问题,去认真思考,关注人的价值,张扬人的个性,提升人的精神,培养人文素养,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建议。在生活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又进一步回归生活。因而,品德课堂教学中应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方式,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和生活技能,构建个性化、生活化的德育课程,能够将德育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使命。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安实验小学)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