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多黎
【摘 要】微格教研是基于微格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对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能够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本文就微格教研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格教研;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一、微格教研的定义
微格教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始创的,于8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它是基于现代教育和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备,培训教师教育技能的理论和方法。
微格教研是在微格教学的基础上演变发展来的,微格教研采用微格教学的手段,提取教学中的某个环节,供教研室成员进行研讨,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联系相关的教育理论,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
不同于微格教学,微格教研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微格教研的主要目的是改进教学实践活动,是对某个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的探讨,研究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现象;第二,微格教研不仅仅是改进具体的教学实际环节,更是为了加强对理论的学习和完善,从而能用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第三,微格教研是教师的一种合作研究,不是个体的个别行为,微格教研需要各方面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参与和配合。
二、微格教研的特点
微格教研有以下几个特点:
(1)微格教研的方法可以准确的记录教学过程,可以随意定格某个环节进行分析、分解、比较,可以对教学行为进行细致分析,帮助教师重塑教学行为。教师也可以有效的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从“他人”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方式,以更好的改进教学模式。
(2)在教研活动中,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技能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从“小点”切入,深入探讨。
(3)可以对同一门课不同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横向分析对比,从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设计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4)多角度审视教师的教学实践,从不同时间段,不同教师授课方式对比,让教师不断的在学习者和执教者之间实现角色转换,将总结归纳的教学技能不断的结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5)在同一教研组里,对一些常见的教学方式达成共同的认识,定期总结教学经验,形成一套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教学经验。
三、微格教研的内容
微格教研应当包括以下三方面:
(1)基本教学技能,基本教学技能包括教学用语言、板书设计、内容讲解、教师教态、教学演示、课堂提问技能等。
(2)教学过程的调控技能,包括知识点复习、新课引入、教学重点组织、课堂气氛调控、总结、作业布置、结束等等。
(3)相关的其他技能,包括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师生配合程度的控制、教师间的合作评价、编写教案等。
四、微格教研的形式
微格教研的形式主要指观摩和公开课后的评价:
观摩分现场观摩和录像观摩两种。现场观摩是指听课活动,微格教研的现场观摩要求对教学过程采取全程录像,之后教師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共同研讨、总结,之后形成理论并将之运用到之后的教学实践中。
公开课后的评价要求微格教研组研究成员对每次的公开课进行及时的评价,积极评价能让授课教师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优势,并将这些优点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发扬。重点评价可以让授课教师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敦促教师不断的改进不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微格教研的方法
一堂标准的微格教研课应当包括“教——评价——再教——再评价”的过程。
(1)教。教研组长指定某个教学任务,接受教学任务的教师对这部分指定内容进行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并请教研组成员对教学过程进行观摩。
(2)评价。教研组成员对这一教学过程进行及时的探讨评价,同时可以请高水平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并给出意见。总结评价意见及改进方法。
(3)再教。运用教研组成员的评价意见和改进方法再次设计教学过程,并且多次进行片段式教学。同时请教研组成员继续观摩。
(4)在评价。教研组成员对教学过程进行再评价,帮助主讲教师发现自己教学过程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总结教学经验。
六、微格教学实施的局限性
微格教研的实施有其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微格教研课的过程包括“教——评价——再教——再评价”,这一过程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很多,目前的教学课程安排的非常紧张,很难达到深度探讨。
(2)硬件受限。由于一个微格教室的配备费用远远超过普通教室的费用,学校的教学经费有限,一般每个学校只能配备一间微格教学的专用教室。因此进行微格教研的灵活性不足,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了微格教研的进行质量。
(3)微格教研的评价没有规范的标准,评价的主观性较强,部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碍于同事面子等其他因素,出现“人情评价”,比较容易出现不真实的现象,势必影响到了微格教研的效果和目的。
七、结语
在微格教研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它的优势,即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设计,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但也在同时发现了实际操作的一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探讨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最大程度的达到良好的教研效果,以求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等师范学校教师职业技能形式训练大纲,<试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范建中,高慧仙.微格教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3]王凤桐,陈宝玉.走进微格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10
[4]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荣静娴,钱舍.微格教学与微格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