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引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例探究

2013-04-29 11:54:01唐小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温迪语言文字角膜

唐小芳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体会的到阅读教学着力两个转化。一是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直面文本,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想象,将语言文字转化为个性化的感性的生活画面、人物形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透过形象感悟到背后隐含的思想、精神、品质,受到情感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二是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言语材料,从而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刻画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可贵品德,并借此来教育“我”和所有的人。由此,本课教学应以语言文字的学习、实践为主线,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一、课前铺垫至关重要,促进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上第一节课时,我首先问学生:“你认为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学生各抒己见:钻石、母爱、宇宙、某种精神、品质……我说:“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有许多可以永恒的东西,但要看你会不会利用好它,让它永恒”。我在黑板上写下“永生的眼睛”这个课题,“我们这节课要学习课文讲的就是怎样让自己的眼睛得到永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很快融入到课文中,能深切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也容易多了。

二、反复的诵读,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我让学生读中感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探究课文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以“情”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其中,我觉得教学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感受时比较成功,其中以父亲的话为中心(“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别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上下结构全文的理解体系,在学习母亲捐献角膜部分,通过“我”的愤怒和父亲的“平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初步感受父亲的伟大;然后再学习父亲捐献角膜时,再次读父亲的话,深层次理解父亲的话;最后“我”签署了温迪捐献角膜的同意书,最后再一次读父亲的话,验证父亲所说的有意义。自我感觉理解课文的层次清楚,一步一步层层深入的理解课文。

三、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同情之心

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谈到:“教师当然须教,而尤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我用几句经过改编过的散文诗作导入。“我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我的眼中。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献的角膜。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此时我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对盲人的同情之心,感受到语言的巨大力量,还能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奠定一个情感基调:人与人之间需要关爱。

四、通过课堂小练笔,体会关爱他人的精神

在理解温迪的话:“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痛苦吗!”这句话时出示句式小练笔:他们听得见海浪拍击岩石的声音,看不见广阔无垠的大海,他们摸得着娇艳的花朵,却看不见他们缤纷的色彩。他们……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送给失明的人。他们……那时候,他们看得见……看得见……)背诵《语言的魅力》里描写春天的一段话。(那时候,他们看得见生机勃勃的春天,看得见那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看得见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小练笔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盲人的痛苦以及他们重获光明以后的幸福、快乐,更深的理解父亲、温迪,他们一家三口为什么以捐献角膜而自豪,体会他们关爱他人的精神。

五、发挥语文阅读的德育教育功能,教学生学会做人

学生掌握了字,懂得了词句的意思,领悟了文章的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了怎样做一个善良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无私奉献的人。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学生如能对文章人物产生了共鸣,学会做人就更为重要了。在学完课文后,我对全班进行了一项调查:你对捐赠人体器官有什么看法?写一写心里话。调查结果收上来,我被深深的感动了,35张纸上无一例外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对捐赠人体器官做法的肯定,也肯定了自己有必要时一定会捐赠器官,希望自己身上的器官也能像小姑娘温迪一样得到永生。

六、拓展课外资料的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

吕叔湘说过“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所以我在第二课时补充课外资料《天使留下眼睛飞走了》让学生把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可以是一段心靈感悟,也可以是一首小诗。既扩大了学生课外阅读量,又能使读写结合,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这样的做法有效地实现了阅读的延伸,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生活的感悟,更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探索语文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找到切实符合学生实际,符合课文内容和语言,学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温迪语言文字角膜
长期戴隐形眼镜会导致角膜变薄?
科教新报(2023年38期)2023-10-05 19:22:53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因谐音不雅 用了15年的车牌被回收
环境与生活(2019年9期)2019-09-10 06:19:50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效果分析
心中的玫瑰
超薄角膜瓣LASIK与LASEK的观察对比
超薄角膜瓣与普通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对比研究
幸福的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