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村信贷效率的变参数分析及政策效应评价

2013-04-29 08:09:42胡振刘艳范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效率

胡振 刘艳 范静

摘要:以柯布和道格拉斯提出的经典C-D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利用1978-2010年吉林省农村信贷等相关统计数据和状态空间模型,结合政策变动分析了吉林省农村信贷效率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村信贷效率是一直在变化的;吉林省农村信贷效率的变动受政策变动影响较大,政策推动农村金融资源供给增加时,信贷效率就会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农村信贷政策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贷;效率;状态空间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9-2204-0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三农”问题逐渐突出,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作为农村经济核心的农村金融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户贷款难问题长期存在。所以中央政府也高度重视,2004年以来,党中央连续9年出台锁定“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问题进行规划,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对农村金融改革予以特别关注。农村金融问题成为农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农村金融效率更是热点中的热点。在已有的文献中,多数研究是使用静态的固定参数模型,但当时间序列跨度较大时,固定参数模型就无法估计不可观测的时间变量的影响程度,导致估计出来的结果可能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离。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状态空间模型对这一难题有了比较好的解决办法。该模型算法用的是强有力的迭代算法Kalman滤波进行估计,并可以将不可观测的状态变量并入可观测模型,然后进行集成估计。20世纪80年代该模型在经济计量学领域的应用逐渐兴起。

国内运用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成果也比较多。比较早的用状态空间模型研究经济管理类问题的有谢科范[1]、杨德权等[2]。最近两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刘和东[3]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在知识生产函数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原始创新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原始创新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进行了动态分析。刘家悦等[4]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对FDI的就业效应进行估计。贾江涛等[5]构建了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关于能源消费的多变量变参数模型,研究各种因素对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动态影响。高丽等[6]采用1988-2009年的数据,运用ADF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状态空间模型对金融发展与对外开放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动态变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此外,研究农业贷款效率的成果也有不少。杨栋等[7]基于双方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农业贷款效率,计量结果显示长期信贷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但发现自1979年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始终不能内生吸引信贷资金。扈映等[8]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大規模撤离农村并未使农村金融发展发生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农村金融市场也并未明显恶化,原因是我国农户信贷特点导致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在相当程度上替代了正规金融的功能。罗剑朝等[9]利用东、中、西部面板数据,对农户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种渠道融资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两种渠道融资均能提高农户收入,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正规金融在西部地区作用最为显著,非正规金融对中部农户增收作用最显著,这对政府制定差别化农村金融政策有借鉴意义。李凤升[10]选取1990-2009年我国居民收支数据,用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在0.63~0.74之间波动,应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来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吉林省作为我国典型的农业大省,以其为样本进行研究具有典型的意义,但目前应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吉林省农村信贷效率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借鉴现代经济理论中经济效率的概念,即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出不变时投入减少或投入不变时产出增加即为有效率,考察吉林省农村信贷对农村经济产出影响的效率变动问题并对农村信贷政策效应进行评价。

1 模型简介、指标设计及数据来源

2 估计结果、说明及政策效应评价

因为样本数据选取的是时间序列数据,现实中的时间序列往往是非平稳的。当时间序列数据是非平稳的序列时,对变量间关系进行分析就会出现伪回归,即如果两时间序列数据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非平稳),即使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经济关系,但进行回归分析也可表现出较高的可决系数。因此为了克服可能出现的伪回归问题,先对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然后再进行状态空间模型的估计。

2.1 单位根检验

对本研究的时间序列GDP、LOAN、INVEST、LABOR进行ADF检验。c、t、k分别代表是否带有截距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滞后阶数根据AIC和SC准则确定。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4个指标的原序列除LABOR的原序列是平稳的外都是不平稳的,经过检验序列GDP及LOAN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序列INVEST的二阶差分是平稳的。

2.2 协整检验

有些时间序列,虽然它们自身非平稳,但其中某种线性组合却平稳。这个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称为协整关系。因此要确定GDP、INVEST、LOAN及LABOR这4个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是否平稳,即是否存在某种长期的稳定关系,进而判断模型设定合理与否,就需要判断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本研究采用常用的Johansen协整检验。进行该检验首先要确定滞后阶数,因此需要先建立4个变量构成的VAR模型。表2显示了根据AIC、SC及LR准则选择的滞后阶数,这里选择VAR模型滞后阶数为5。

因为Johansen检验中设定的滞后阶数是差分序列的,故根据检验结果选定滞后阶数为4。检验结果(表3)显示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都拒绝了在5%显著水平下没有协整向量的原假设。因此这4个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所以模型中量测方程的设定是合理的。下面将对其进行估计。

2.3 状态空间模型估计结果及政策效应评价

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贷款的效率为0.450 789,即从1978年以来,吉林省农村贷款对农村GDP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自1978年以来吉林省农村信贷效率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将各年的SV1的值绘制成折线图(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农村信贷对农村GDP的增长一直是起到拉动作用的,其效率也是一直变化的。同时可以从中看出我国农村金融政策变动的痕迹。因为状态空间模型的估计结果可能受到初始值的影响,开始几期的效率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准确,而且可能对后面一段时间的效率产生影响,因此这里重点分析1982年以后的效率变动趋势。1982-2010年吉林省农村信贷效率整体的趋势是上升的,但也有一些波动,其变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982-1996年,整体呈上升趋势,部分时段上升很快。1982-1986年波动比较大,1986-1996年上升比较快,特别是1993-1996年这段时间迅速上升。吉林省农村信贷效率出现这样的变动情况,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吉林省农业发展起点还比较低,农村改革大幅度地释放了农村生产力;二是1984年后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大力发展,为农业经营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由于资金在农村经济领域是极度稀缺要素,所以导致资金的边际效应很突出,投入资金后农业生产获得飞快的发展,而1992-1995年正是农村合作基金会快速扩张的阶段,此时吉林省农村信贷效率出现了一个跳跃式增长。对这一时段的跳跃式增长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计算数据只统计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而1996年农村基金会投入到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生产的资金比重合计占到全部支农资金的63.2%,这大大高于农村信用社的比重,也就是说这里把由农村基金会的投入效果累计到了农村信贷上[12]。

2)1996-2003年,整体呈小幅下降阶段。1996年国家开始对农村合作基金会进行整顿清理,直至1999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全国统一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至此,农村合作基金会消失。在2003年之前,农村信用合作社积重难返,效率很低,支农地位比较弱,此时的信贷效率并不高,1999年吉林省农村信贷资金为117.12亿,到2000年降低至95.41亿,降幅达18.54%。

3)2003-2010年,缓慢上升阶段。这一时期内可以分为两个时段,一个时段是2003-2006年的先上升后疲软,另一时段是2006-2010年增长阶段。农村合作基金会关停后,又经过2003年农村信用社的以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为核心的大幅变革,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地位逐步得到强化,截至2010年全國共有7.7万个农信社网点,占全国银行业网点的39.5%,从业人员73.9万,占全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的24%,发放的涉农贷款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3,发放农户贷款占全国的78%,所以2003年以后,吉林省农村信贷效率得到了提高,但很快进入了增长疲软状态。2006年银监会出台以放松农村金融市场管制,建立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量改革。吉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2007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获得银监会金融许可证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梨树县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2010年又有3家农村资金互助社获批。2006年以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对增加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小结与建议

3.1 小结

本研究基于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利用状态空间模型进行估计,对吉林省1978-2010年间的农村信贷效率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农村信贷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农村信贷的效率也是变动的,效率的变动受政策的影响较大。提高农村信贷的效率需要对信贷的配置机制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3.2 建议

1)放松农村金融市场管制,建立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坚持适度监管和审慎原则的均衡,试点农村金融利率市场化。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多样性,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中小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特点也是多样的,农村金融需求的类型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需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机构来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使得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共存,适度竞争,在保证农村金融机构的财务可持续基础上,让农户受益。

2)积极推进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开展涉农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产品创新的核心是价值创新,关键是做到金融产品的风险可控,引入多个利益主体,合理分担风险。

3)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出台涉农贷款税收优惠激励政策,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强化农村信贷服务;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到县城、乡镇设立村镇银行,同时对其贷存比、市场准入、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适当放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

参考文献:

[1] 谢科范.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状态空间模拟模型[J].运筹与管理,1994(1):39-42.

[2] 杨德权,袁佩良,史克禄,等.状态空间模型、协调积分与股票价格预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5(5):55-60.

[3] 刘和东.中国原始创新投入要素产出弹性的动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6):40-46.

[4] 刘家悦,王 晗.FDI就业效应的状态空间模型估计[J].理论月刊,2010(6):81-84.

[5] 贾江涛,李雷鸣.我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0):7481-7485.

[6] 高 丽,赵新鑫,曾彩玉.山东省金融发展与对外开放度实证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视角[J].当代经济,2011(19):122-123.

[7] 杨 栋,郭玉清.中国农业贷款效率——基于双方程误差修正模型[J].金融研究,2007(97A):151-159.

[8] 扈 映,陈伟鑫,王振江.国有商业银行的退出恶化了农村金融吗?[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13-17.

[9] 罗剑朝,王磊玲. 农户融资绩效区域差异分析——基于1995—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15-21.

[10] 李凤升. 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状态空间模型研究——基于1990-2009年中国统计数据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19-22.

[11]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2] 温铁军.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兴衰史[J].中国老区建设,2009(9):17-19.

猜你喜欢
效率
你在咖啡馆学习会更有创意和效率吗?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2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效率的价值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49
引入“倒逼机制”提高治霾效率
辽宁经济(2017年6期)2017-07-12 09:27:16
如何提高中年级语文学习效率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质量与效率的争论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4
跟踪导练(一)2
提高食品行业清洁操作的效率
OptiMOSTM 300V提高硬开关应用的效率,支持新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