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
“儿子,你能把书包放个固定的位置吗?不至于天天早上玩捉迷藏吧!”每天清晨,我们全家都会心急火燎地为儿子找书包,五岁的儿子却依然不改随手乱丢的坏毛病。
“乖乖,老妈求求你,每次拿起馒头前,先去洗洗手成么?别让细菌全部钻进肚子里!”每个中午,这句话成了我无可奈何的“口头禅”,可一旁狼吞虎咽的儿子却是无动于衷。
……
诸如上述的情景在我家不断地上演着,儿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悠闲日子,却把我这个老妈苦口婆心的叮嘱当做“耳旁风”。没想到,事情的360°大逆转竟是从不经意间开始的。
那个中午,社区区委会发来了“清洁洗手”的宣传画,画面中的小男孩正在仔仔细细地洗着手,同时还附上了脍炙人口的“洗手歌”—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手背搓一搓……我望着如此精彩的宣传画,便一时心血来潮,贴在了洗手间的墙壁上。不一会儿,中午放学的儿子回来了,他一头扎进洗手间小便,却突然看到了崭新的宣传画。小便过后,儿子竟然学着画面中的孩子,按着儿歌中的要求认认真真地洗起手来,其专注度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后来的几天里,儿子一直坚持了下来,昔日的“顽疾”轻轻松松地克服了。
为儿子的改变得意之际,我终于欣喜地顿悟:无声的提醒胜于严厉的说教与苛刻的指责。那么,不妨专门针对儿子的坏习惯,设计出一些醒目的标志,让儿子在环境的渲染中懂得规则,从而改掉陋习。于是,我便利用自己大学时的美术功底,在深夜的灯光下精心绘制起来。
“天黑了,夜静了,我要与小主人一同休息哟!”这条颇具人文关怀的标语被我贴在了儿子的台灯上,或许明晚的小台灯就不会彻夜通亮了。“嘘!轻轻地,我怕疼!”这句话旁边我还画上了一只温柔的手,这个显然是贴在门后的,或许明天的房门就不会遭受儿子“飞脚功”的“蹂躏”了。书房里的抽屉上,我设计上了“关闭”的标志;厨房里的餐桌上,我涂画上了“端坐”的姿势,还编出了“文明用餐歌诀”;阳台上的花草旁,我张贴上了“轻轻呵护”的图画;卫生间的坐便上,我轻轻几笔描出了“哗哗冲水”的符号……短短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家里的角角落落就有了不小的变化,但我的心里还是有点忐忑:这些对于一向我行我素的儿子会奏效吗?
第二天一大早,儿子刚刚睁开惺忪的睡眼,就露出了惊讶的神情,望着一个个温馨提醒的小标志,竟然不好意思地垂下了头,或许这小家伙终于能领会老妈的良苦用心了。
变了,果然变了,昔日无法无天的“霸王小子”竟成了彬彬有礼的“小绅士”,他做事变得中规中矩起来,从自我的清洁卫生到学习用品的整理,从科学文明用餐到遵守作息时间,从主动做起家务到热情待客,儿子做得头头是道,博得了邻里朋友的刮目相看。
是啊,一个个有趣生动的小标志时刻提醒着儿子,激励着儿子,把整个家装扮成了和谐阳光的“磁场”,置身其中的儿子又怎能不被熏陶感化呢?看来,趣味小标志,帮助儿子养成了文明言行的“大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