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坞:致青春

2013-04-29 00:44乔安
中学生天地(B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辛夷赵薇原著

乔安

今年,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点燃了这个春夏的话题,大人们从影院走出来,纷纷怀念起自己的青春,而正值青春年少的孩子们竟也对那些电影中似曾相识的青春元素津津乐道。青春,这是一个太美好又太感伤,太仓促又太永恒的词汇。青春是什么?本期中天会客室,就请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作者辛夷坞,和我们一起聊聊——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火爆的电影

记者(以下简称记):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热映,作为小说原著作者,你有没有去看?看着自己的小说被搬上大银幕,是不是感觉挺特别的?

辛夷坞(以下简称辛):当然看啦。我觉得挺欣慰的,原著中青春的迷惘和选择、成长的得与失、感情和现实的碰撞,也是电影同样想表达的。电影中有我很喜欢的细节,开场的那个奇幻梦境也让我印象深刻。

记:《致青春》票房超过7亿,赵薇也由此将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作为小说原著作者,你认可赵薇的导演水平吗?

辛:赵薇导演在这部剧作上下了很大工夫,也投入了很多情感。其实我在写《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本书的时候确实想到过赵薇,但当时我与赵薇并不相识。女主角郑微是一个洒脱、执著、敢爱敢恨的人,那种灵气劲很像10年前的赵薇。她们都有点理想主义,同样单纯、勇敢、重感情、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不顾一切往前冲。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作为导演的赵薇会比演员赵薇更能淋漓尽致地在电影里表现郑微和她的青春。

记:电影的前半部分,也就是大学生活那一段让许多生于不同年代的人都特别有感触,甚至也让许多现在的高中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作为原著作者,小说中的大学生活有你自己大学时代的影子吗?

辛:作为一个作者,在笔下的作品里彻底摆脱自己的影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一个成熟的作者也不可能完全在小说里复制现实中的自己。我觉得无论是谁,她们身上都有某种和我相似的特质,至少是有某种引起我共鸣的东西存在,但她们的经历和我完全不一样,我也不是她们中任何一个的原型。不过性格上嘛,我认为我是苏韵锦和郑微的混合体。

炽烈的青春

记:有些同学看完电影有这样的疑惑,电影的前半段很灿烂、幽默,而后半段却充满眼泪,很压抑,难道人的长大是一件越来越沉重的事吗?你对青春的看法是什么呢?

辛:其实在我看来,20岁有20岁的青春,30岁有30岁的爱情,40岁又有40岁的风景。青春是无法渴求的,因为人的成长不可避免,你可以说这是一种灾难,也可以说是一种智慧的积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年少时的冲动、勇气、天真、热情都很珍贵,然而那往往源于无知者无畏,成长的过程很漫长,在那些年里,你也许冲动后尝到了恶果,勇敢后发现荒唐,天真后遭遇被骗,热情又被辜负……所以你会害怕了,学会自我保护了,而你的青春也就永远离你而去了。

记:那你还记得你的中学时代吗,中学时代做过什么“疯狂”的事吗?

辛:中学时代的疯狂与爱情有关。我曾为喜欢的男孩熬通宵恶补他最喜欢的武侠小说,啃完厚厚的三大本!然后在冻得死人的夜晚徘徊在他可能经过的路上,就为了和他搭讪几句,冷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了,还要装作漫不经心地把话题扯到那本小说上,然后因为他无心的一句“哎呀,你也喜欢这本书”,高兴得整晚都睡不着。

记:似乎爱情是青春里的一个重要词汇,即便对于中学生而言,爱情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爱情这件事有所思考的,就是从中学时代为那个男生恶补武侠小说开始的吗?那个时候的你对爱情的看法,和后来的、乃至现在的你,会有什么不同吗?

辛:18岁时的爱情观是我可以为这个人付出一切,他也能够为我赴汤蹈火。现在的爱情却是在他为难的时候,我能设法理解,给他一个释然的笑容;在我不安的时候,他能安抚地拍拍我的胳膊。其实爱情唯一的准则就是没有准则,一切不能太较真,模糊中彼此认可,彼此包容,彼此谅解,彼此慰藉,就是相濡以沫的一生。

记:“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一场伤痛,来不及了。”你书中的这句话广为传播,拨动了许多青春不再的人的心。但我们知道它也被很多中学生摘抄在自己的笔记本里、QQ空间上,对这些青春旅程刚刚展开的孩子们,你有什么忠告?

辛:我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最后说到:青春对于正在经历它的人而言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当你怀揣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回过头去看,一切才有了意义。我正享有青春时,心里从未有过“青春”这一概念,相反,那时的我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认为自己作的每个决定都是正确的,经历过的一些小悲喜,都以为是一辈子的事。现在回过头去看,那只是我生命中很短暂的一个阶段,一切都会过去,也会被时间抚平。其实我现在看来,青春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错得起”。什么都还有可能,什么都还来得及,即使痛过错过,回头想想,也不失为一段值得珍藏的记忆。

恬静的创作

记:你的笔名来自王维的诗《辛夷坞》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辛夷坞这个名字的确出自于王维那首叫《辛夷坞》的五绝,那是我最喜欢的古诗词之一。在我看来这种自开自落的情怀非但不是寥落感伤的,而是充满一种恬淡寂静之美,这也是我理想中的精神世界。

记:在青春文学领域,你成了今年最热门的作家,你是如何看待为当下年轻人所追捧的流行文化的?有哪些元素容易被时下的年轻人所接受?

辛:我个人觉得流行文化有两点相当重要,“共鸣”和“情感寄托”。前者要求作品里必须有使读者感同身受之处,那通常需要真实的情感贯穿于故事始终,“青春记忆”自然也是一种共鸣;而后者却是要在小说中给读者留一个做梦的空间,让她们找到现实生活之外的慰藉,哪怕只是一点点。我想,这也许就是好的作品要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另一种解释。

记:王蒙的《青春万岁》曾被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读者热捧,张蔓菱的《青春祭》是写给文革期间女知青的青春祭奠,你的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写给70后的读者,却被80后和90后同时接受,你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浓烈怀旧气息的时代吗?

辛:青春每个人都有,每一个年代的人都觉得自己的青春与众不同,每一个时代也都有它特有的烙印,但是剥除那些外在的东西,其实大多数人经历的青春都殊途同归,从懵懂到清醒,从勇敢无畏到成熟审慎,其中有得到,有失去,这是所有人在自己的青春里都能感知到的东西。所以我并不觉得这本书需要划分特定的读者群。也许等我的孩子长大了,他一样会从这本书里找到共鸣。

记:在你的几部小说中,创作的主要角色往往是有关联的,这是你创作上的一个野心吗?为何要这样设计?

辛:其实我所有的作品都可以说是“系列小说”,因为书里的人物或多或少都存在相互关联,这个故事里的路人甲可能就是另一个故事里的主角,换而言之,同一个角色,在这本书中是绝对的主角,在下本书里或许就成了个过客。我喜欢并且享受着去织这样一个繁杂交错的关系网,因为我们的人生其实也是这样,没有谁是完全孤立的存在,但也没有谁能够在任何时候都独领风骚。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里的主角,也可能是他人故事里的陪衬。写“系列小说”和“单独故事”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只是一个故事,前者对于我而言像是真实存在的小世界,是我虚构的“真实人生”。

记:我很好奇,一个写了很多让人悲伤的故事的作家,她自己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辛:我是个业余作家,专职闲人。写作只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时间我玩WoW(网游名称)、当猫奴、看肥皂剧、做不靠谱的饭菜,种怎么也种不活的花……以及做很多时候想起来很无聊,自己都忘记当时做了什么,但下次依然乐此不疲的事。

记: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

辛:接下来跟大家见面的,会是一部新作《应许之日》。大致来说还是延续了一贯的“辛式风格”:小说里依旧会有读者们熟悉的“老朋友”出现,但主角会是新人,只不过他们的身世会和之前的作品有所关联;作品整体的风格没有那么沉重和压抑,更偏向大家熟悉的“暖伤”调子。至于更多的细节,还是等待作品完成之后再一一向大家揭晓吧。

猜你喜欢
辛夷赵薇原著
读原著学英语(三)
你好,我叫乌鸫
漂流瓶
鼻塞不通食辛夷花
鼻炎防治良药——辛夷
拔牙
水家乡
关于辛夷坞青春小说的赏析
赵薇:自己挣的是应得,他给的是惊喜
“大叔控”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