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点滴之组屋印象

2013-04-29 00:44赵培
中学生天地(B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组屋新加坡政府外籍人士

赵培

前几日,在国内的朋友向我诉苦:她考入了离家较远的重点高中,为了方便上下学,父母想在高中学校附近购房,然而面对高昂的房价却只能仰天长叹,现在她只有每天乘坐拥挤的公交车,在家与学校之间辛苦奔波。

这些年来,国内的房价迅猛上涨,“买房难”的相关报道还登上过新加坡各大报纸的版面。作为弹丸小国,新加坡的居住条件也不好。大部分新加坡中学生也是每天乘坐拥挤的公交车或地铁上下学,新加坡的中小学普遍要求学生在早上7点半之前到校,离学校远的同学往往要提前一两个小时就从家里出发。

对于在新加坡留学的奖学金生来说,住宿条件则要好得多。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会从中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中学和大学招收成绩优异的学生,为他们免费提供舒适的学生宿舍和优厚的奖学金。粗略估计,目前有将近2000个中国留学生在新加坡各中学和大学享受着此等优厚待遇。不仅如此,政府还为每个在新加坡就读高中的外籍奖学金生提供免费的一日三餐和医疗保险。新加坡大多数的学生宿舍都是专为外籍留学生开放的,琴房、运动房、餐厅、运动场和自习室是每个学生宿舍必备的硬件。各个宿舍都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如晚宴、电影观赏会和新年联欢会等来丰富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了照顾那些思乡情切的奖学金学生,不少学生宿舍还开设了心理咨询社,方便留学生和心理辅导员倾诉谈心。

不是所有留学生都有这样好的住宿条件,绝大多数自费留学生只能居住在组屋区里,为每天的柴米油盐精打细算。新加坡居民的住宅环境大致分为三种:富裕家庭青睐优雅的别墅,小康家庭跻身在公寓里,工薪一族和外籍人士多数都居住在价格低廉的组屋里。

为什么外籍人士大多会居住在组屋里呢?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限制外籍人士的购房。比如,如果没有成为新加坡的永久居民,不可以购买单户型房产。就在去年,政府再次调高了外籍人士在新加坡购房时缴纳税款的比例(目前已达房价的15%)。如果购买一套标价为60万新币(约300万人民币)的二手组屋,外籍公民不仅需按原价付款,还要支付一大笔税款、手续费及其他额外费用;相反,新加坡公民享受政府提供的补贴(最高约为4万新币),花56万新币就能买到该房产。

新加坡的组屋群与国内的老式小区颇为相似。标准的组屋楼大约15层上下,每层楼都有十几个独立单元,多数单元都是三室一厅或四室一厅的结构,适合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居住。一个组屋区往往有六七幢组屋,配备民众健身的空地和供孩童玩耍的小操场。组屋区在新加坡的总体建筑面积并不大,但是组屋的居民人数却达到了新加坡总人口的80%。因此,组屋也成了新加坡人的标志性住宅。

许多来新加坡求学、打工的华人大多租住在组屋里。在新加坡租组屋的一间房间,市场价大约每月600~1000新币。在新加坡的自费留学生大多都依靠家里的积蓄,昂贵的学费已经是不小的负担,加之新加坡的物价高于国内,所以在住房开销上总是能省就省。留学生经常会在网站上登帖子,寻找合租伙伴来租下一整套组屋。很多来新加坡留学的学生,就是因为合租在同一套房间中渐渐熟络起来的。

在新加坡,华人的比例占总人口的70%,马来人的比例约为20%,剩下的10%由印度人和欧裔人口组成。为了保证各个种族间能和谐相处,新加坡政府制定政策,要求每幢组屋里的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必须达到一定比例。不过,就算有这样的政策,人口混杂的组屋里,还是不能完全杜绝种族之间的摩擦。两年前,新加坡发生了著名的“咖喱事件”。从国内移居来新加坡的华人家庭无法忍受印度族邻居在家里煮咖喱散发的味道,于是发生争执,双方都不肯退让,冲突渐渐升级,最后只能请来社区管理员来协调。这件事被披露后,成了在组屋区内发生的种族摩擦事件的一个典型。最终,“咖喱事件”以双方的让步妥协结束,印度族家庭同意只会在华人邻居不在家的时候烹煮咖喱,而华人家庭要理解适应邻居的饮食文化。

虽然偶有摩擦,但是大多数组屋区的居民还是能和睦相处的。组屋区融合了来自华族、马来族和印度族的居民,从狭长的组屋走廊一路看来,可以看到不同家庭的不同文化信仰和习惯:印度族居民往往会把信奉的神象摆在门口,地毯上画着一些不知名的图案;爱好干净的马来西亚人喜欢把鞋脱在大门外,马来族少女把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华人则喜欢在屋外的走廊上晾晒小件的衣物或是摆上很多盆栽花草,有的家庭门外还挂了火红的纸灯笼和象征吉利的红绸绳。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特征,聚合在一起能衬托出邻里间和谐的文化生活,组屋渐渐成为一个能折射出多样文化的象征。

安家在组屋区里的居民其实很幸福,只需要下楼走上几分钟,就可以买到日常所需的物品。新加坡政府为每个组屋区配备了完善的生活服务社区,从体育娱乐设施、电梯设备、自动售货机,到大排档、小超市、水果摊,组屋的服务一应俱全。大部分组屋区都分布在新加坡的主要地铁站附近,为居民的出行提供方便。农贸市场也只有在组屋区附近才能找到。相比之下,别墅豪宅基本位于远离地铁站的地方,很少能看到市场或超市的影子。

由于天气炎热,大部分新加坡人都没有在家做饭的习惯,因此,坐落于组屋区的食品大排档在正午和傍晚就会变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有些店家甚至会灯火通明地营业到晚上11点。经营这些餐饮店的,有不少是来自中国广东福建两省的同胞。走在组屋的饮食区里,常常能听到华语的吆喝声——肉臊面、潮州小菜、海南鸡饭、老北京炸酱面等中华文化气息浓郁的食品应有尽有。当然,每个大排档里总也少不了专门经营印度和马来食品的摊位,规模大一些的还能吃到韩国泡菜和日本拉面等食物。亚洲各国的文化,以饮食的方式渐渐融入新加坡组屋区的日常生活。

来到新加坡组屋区,自然不能错过它独有的亮丽风景——站在组屋楼下仰望,很多扇窗户的外面都随风飘扬着一面面“彩旗”——居民们洗得干净喷香的衣服。新加坡政府允许居民在窗外晾挂衣物,并不认为这种做法会影响市容。相反,新加坡人认为这种设计非常人性化,还可以节省出很多空间。在新加坡各式各样的组屋房型中,很少能看到阳台的存在。几乎每个户型的窗外都有设计好的衣竿衣架,方便人们晾晒衣服。新加坡阳光充足,晾在窗外的衣服很快就能干。即使下起了雨,也设有顶棚保护衣服不受雨淋。

近年来,新加坡和中国的合作全面展开,并在沿海城市天津规划建造了中新生态城,将新加坡的生活方式带进了中国。此事吸引了不少海内外华人的目光,新加坡各大媒体也持续关注报道,不过中新两国在国情上差异甚大,参照新加坡组屋所建造起来的生态城是否真的能让老百姓称心满意,这还是未知数,有待时间去检验。

猜你喜欢
组屋新加坡政府外籍人士
“经济适用房”转租?新加坡密切关注
维珍老板拒绝新加坡死刑辩论邀请
走进湖州 感受“最美中国”
新加坡没有人敢炒房
新加坡组屋,这边风景独好
义乌:举行外籍人士旁听人员座谈会
缅甸联邦政府将整顿外籍人士未经允许租赁土地种植水果的问题
建立新型组屋模式新加坡组屋政策重视“刚需”群体
新加坡政府用机器人解决养老问题
新加坡政府招商引资给我国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