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在学前教育专业琴法课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不足和学生练习与教学设备空间的矛盾是造成学生技能技巧不易掌握的一个难点。手风琴在琴法课中的应用,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为学生掌握这门重要技能技巧开辟了一扇方便之门。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琴法技能技巧的掌握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受教学设备紧缺、练习时间不足而造成的。实践证明,仅限于短短两年在校琴法练习课是无法实现教学任务的。为了保证学生琴法课的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手风琴在琴法教学中的应用恰好弥补了学生琴法练习中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琴法课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演奏水平,完成了教学任务,突破了这一难点。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中,琴法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学生在短短两年在校学习时间里要想较熟练地掌握这一重要技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一是我们招的学生音乐方面的知识薄弱没有基础。二是教学设备紧缺,练习用琴有限。三是学生琴法练习没有足够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学生有时间而没有琴练习,造成了学生琴法练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矛盾,直接影响着学生琴法技能技巧的掌握。为什么手风琴的应用恰好弥补了学生琴法练习中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呢?这是由手风琴这种乐器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手风琴属于活簧类乐器,它借鉴中国笙簧发音原理而形成的。十八世纪下半叶,中国笙传入欧洲,随即便在欧洲开始出现了手风琴。真正用手拉的风琴是由德国人布期曼1828年创造,后经奥地利人德米安集当时各种手风琴之大成,成功的改良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手风琴。由于钢琴的启示,键钮式手风琴改进为键盘式手风琴。这一改进使手风琴这件欧洲民间乐器迅速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的普及。
我国的手风琴艺术,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兴起和发展的。从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初期,随着从部队到地方、工厂到学校、城市到农村这样一条独特的路线,在人民群众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普及。同时各类师范院校和部分音乐艺术院校也逐步开设了手风琴必修和选修课。到了70年代后期我国手风琴教育和演奏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80年代,全国音乐艺术院校手风琴学术会议的召开,1984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手风琴学会的建立,1989年全国手风琴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手风琴演奏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手风琴是一种既能独奏,又能伴奏的簧片乐器,不仅能够演奏单声部优美旋律,还可以演奏多声部乐曲。更能如钢琴一样双手演奏丰富的和声,手风琴声音宏大,音色变化丰富,手指与风箱的巧妙结合,能演奏多种不同风格的乐曲。除独奏外,还可以重奏、合奏、伴奏,音高固定,易学易懂。
手风琴同钢琴相比较既有键盘乐器的演奏共性,又有和声理论的运用共性。但手风琴却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手风琴体积小,重量轻,可随身携带,随时随处演奏练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其次,手风琴和声理论的运用,右手键盘的演奏手法上同钢琴完全一致,体现了键盘乐器演奏技巧的同一性,音乐理论运用的融合一致性。第三,手风琴由于巧妙的变音器可模仿多种乐器音色,具有更好的音乐表现力。其不同的音色与各种乐器融合、搭配演奏,音响效果既能柔和自然、委婉优美,又能铿锵有力、节奏鲜明。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琴法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钢琴设施有限,按教学计划两年中安排的琴法实践课不足150课时,加之学生没有音乐基础,要在有限的练习中完成教学任务确实困难重重。学生想利用业余时间练琴而没有琴练,仅凭课堂练习中那点时间根本完不成作业。我们知道,琴法练习是一个持久、艰辛的过程。练习时需要双手同时参与,而且手指尖不停地与键盘进行不同速度、不同时间的接触,从而增加了神经末梢与大脑信息的传递机会,手指肌肉的控制能力也相应提高,长时间练习,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大大加强,反应能力提高,手指更加灵活,经常练习就会提高双手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在读谱并同时进行视奏时,注意力也会相应提高,注意力提高了,记忆力随之增加。此外,当琴发出声音时由耳朵将听到的声音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需要对声音是否正确,音是否合适,音符长度是否符合乐谱的要求等迅速做出判断,同时也使得眼睛、大脑、手指及上肢肌肉同步反应能力变快,思维速度随之加快,使人对音乐的表现力、想象力与表达力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依据键盘乐器练习的这一特性,无论是手风琴还是钢琴的练习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保证。为了解决琴法练习中学生练习时间与空间的矛盾,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用手风琴练习来弥补这一缺憾。
手风琴在琴法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利用大量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学生不仅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空旷的校园练习,也可以利用星期天在校园外合适空间进行练习,从而很好的解决了琴法课练习中时间不足的问题。在钢琴课教学中我们发现,仅凭每周两节课的教学时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况且,手指的灵活性需要反复不断地练习,才能不断提高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同大脑思维的融合与协调。事实上,音乐的节奏感才是音乐的灵魂,无节奏感的音乐是不存在的。节奏感的建立是音乐学习的必要条件,只要经过不断反复的琴法练习才能逐步确立节奏感,掌握技能技巧。仅凭理论的理解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在练习中只有经过固定音高乐器的不断练习,音乐感受才能形成,节奏感与音高才能达到统一,音乐感才能在大脑中形成,进而产生音乐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音的“感觉流动”。当手风琴列入教学后,学生可利用大量业余时间加强练习,练琴时间上有了成倍的增加。弥补了钢琴练习时间不足从而加快了学生的琴法练习速度。
手风琴在琴法教学中的应用同样也解决了学生在练习空间上的矛盾。一般的音学院校招收的学生音乐基础好,个别专业尤其是技巧性专业都实行一对一教学,学生练习的空间、时间条件都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高职院校,因建校时间短,基础设施薄弱,加之学生基础差,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技能技巧课的练习,困难可见一斑。尽管我们利用数码钢琴,采用大班授课,由于人多琴少仍然不能满足学生的练习需要。手风琴体积小,重量轻,不受空间条件和电源条件的限制,可以在任何合适的时间或空间进行练习,灵活、机动,极大地发挥了手风琴优势,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保证了琴法技巧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
歌曲即兴伴奏在高职学前教育琴法教学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为歌曲弹好伴奏,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琴法教学的目标及任务。但是要想在钢琴上学好、弹好歌曲伴奏,是比较难的,需要有扎实的钢琴演奏技术,掌握丰富的和弦织体,要有良好的和声基础,而这些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因为他们钢琴技巧薄弱,和声知识几乎没有。手风琴歌曲伴奏相对于钢琴来说,就比较简单了。手风琴是一件和声性很强的乐器,相对于钢琴歌曲伴奏中左手的弹奏,手风琴左手B.S键盘的首调音阶位置,因为其合理的排列结构,使得12个大调B.S音阶结构的距离位置完全相同,按照C大调的dao与其它音符的固定位置,上下移动找到新调dao的位置,按照同样指法手位进行演奏就可以了。所以在歌曲伴奏左手演奏这一点上,手风琴就比钢琴要简单得多。对于一首歌曲或者儿歌,先在手风琴上练好了伴奏,然后在钢琴弹的时候,就能很快的找到左手和弦与和声进行。所以,手风琴在琴法歌曲伴奏教学中,解决了钢琴中的一些难点,加速了学生对歌曲伴奏技法的掌握过程。
手风琴在琴法教学中的应用,加速了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理论课的掌握运用水平,拓展了学生琴法技巧的实用功能。虽然手风琴与钢琴发音原理不同,但键盘一致,和声理论运用相同。而且手风琴左手是无视觉演奏。演奏更精细,难度更大,全凭感觉、触觉进行。更加值得说明的是手风琴演奏使用的是演奏者自身的力量。也就是说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与自身力量的运用有直接关系。音乐的表现力说到底是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主观感受力的释放。因此人们常说,音乐表现力是唱出来的第一,吹出来的第二,弹出来的第三。为什么唱出来的第一呢?是因为人体整体用力才使声带振动发音从而表达人体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力,而手风琴演奏也恰恰是人体整体用力的过程,只不过振动的是簧片而已,这样就形成了人对音乐感受力的提高,形成了高素质的演奏效果。中国钢琴演奏家李云迪四岁开始学习手风琴,后转为钢琴演奏。2000年在波兰华沙举行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中一举夺得空缺两届15年的肖邦金奖,成为开赛73年来最年轻的首奖得主。国际乐坛称之是震惊世界乐坛的壮举。就足以说明手风琴演奏中音乐感受的重要意义。手风琴同钢琴相比除了演奏手法,音乐感受的相同性外,在音乐理论、和声的运用方面也具有相同性,凡是能在钢琴上演奏或运用的和声理论都能在手风琴上演奏和运用,而且手风琴左手和声运用由于全感受无视觉演奏更加方便。整体上无需复杂的变化和演奏难度,只需随着调子的变化而变动位置而已。无论是首调演奏还是固定调演奏都十分方便。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事实:凡是手风琴拉的比较好的学生钢琴演奏效果都是最棒的。在利用手风琴促进钢琴练习的同时,客观上使学生掌握了一件既实用又灵活的重要演奏乐器。手风琴对于我们培养的对象来说,确实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手风琴的实用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都能进行伴奏、独奏、合奏。难怪人们常说一架手风琴就是一个乐队。
手风琴以其自身的特性,应用于琴法教学中,不仅弥补了琴法练习时间上的不足,而且解决了因教学设施条件限制在空间上的矛盾,加强了学生的练习过程,保障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学生也多学了一件很实用、多用途的乐器。
参考文献
[1]姜杰.姜杰手风琴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1991.
[2]李未明.手风琴演奏技巧[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3]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手风琴学会.高等师范院校手风琴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