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峰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论文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大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措施,研究结果既有助于推动大连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对策
当今世界正在迈向服务经济时代。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技术升级和降低成本提供支撑,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是大连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域城市化的必然选择。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在1966年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生产性服务业是面向生产部门,主要提供具有明显知识密集型特征的中间投入品的服务活动的产业。大致包括金融保险、经纪、研发、咨询等知识密集型行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在此含义的基础上,本研究根据通用的统计标准把交通运输和仓储业, 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科学研究、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技服务业及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7个行业作为研究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范围。
一、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生產性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80.8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766.5亿元。而且,其行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其中,金融业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速度最快,科技服务业和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发展迅速。在吸纳就业能力方面,2011年,大连新增就业142253人,其中,七大生产性服务业占到全部新增就业人口的17.5%。由此,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还需看到,与国内国外发达城市相比,我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1.生产服务业发展速度较慢,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从城市定位看,大连作为未来的区域性国际城市,但与很多国际城市相比,如纽约、伦敦、香港等,我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产出总量、所占比重、就业贡献、内部结构、行业成熟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早在2003年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已达6119亿港元,占香港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47.3%,人均服务业产出值达11825美元。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商务服务等方面。2011年,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本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22.45%,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在本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52.48%、41.42%、39%和36.72%。
2.产业内部结构不平衡,转型升级遭遇“瓶颈”
如表2所示,在七大行业领域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三个行业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的1/3,其发展水平远领先于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公共设施管理等其他产业。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为例,其在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为2.95%,就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制约了知识密集型制造行业的发展。而有较好基础的信息与计算机软件业发展比重呈现出下滑趋势,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由2006年的12.28%下降到2011年的9.16%。这些都成为了我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3.市场化程度不高,抑制了有效供给和需求
生产性服务业中,不少行业要么衍生于政府职能,要么依附于政府机关而生存。我市的大多数科研、银行、保险、通信等单位认为国有或国有控股,存在一定的垄断。由于市场化程度较低,阻碍了各种资本的进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活力。从而,一方面,抑制服务的有效供给,造成了许多生产性服务的价格高于国际水平,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另一方面,高价格的生产服务抑制和削弱了相关制造企业把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内在需求。由此,影响了整个服务业的产业化发育程度,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
4.产业化程度不高、关联度不强,带动效应不显著
5.人才储备不足,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从大连的人才现状看,专业人才供给总体上难以适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大连的收入水平也很难吸引到高端人才,如大连发展较快的软件与服务外包行业需要的人才,很难招到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生,严重缺乏能进行系统设计、构架和测试的高端人才。另外,现有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中,专业素质也有待提高,职业道德教育亟须加强。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主导产业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领军型、复合型、管理型高级人才极为缺乏,已日渐成为制约大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二、大连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1.聚焦主导型产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
以集聚区为载体,创新机制,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当前,大连市依托于“三个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以集聚区建设为重点,着力发展港航物流、金融保险、文化创意、软件信息、科技服务和商务会展业。加强规划和引导,实现集群发展,如依托人民路金融商务区、星海湾金融城建设主城区金融聚集区;以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为核心,建设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中心;依托高新区动漫走廊,建设东北地区最大的动漫产业基地;完善星海湾商务会展设施,打造区域性国际商务会展中心等。通过各个聚集区主导产业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核心服务功能区,完成大连在区域发展中的核心城市作用。
2.放宽市场准入、引导企业实施主辅分离,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化发展
一是打破市场壁垒,放宽市场准入,为民间资本进入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建立起完备的行业准入制度、行业标准和交易规则以及相应的监管制度,以保证生产性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实施主辅分离,鼓励把一些过去由政府或大企業内部承担的一些生产性服务职能转移给专门的企业去做。如制造业企业中的科学研究、原材料采购、信息咨询、运输等辅助性业务分离出来,交给生产性服务业承担。通过积极引导与推进企业主辅分离,使部分内部服务资源走上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轨道,带动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3.改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一是加强研究,统一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地流向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二是加快建立覆盖全域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征信、信用信息公开化、信用中介行业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加快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和壮大信用中介机构,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体系。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利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四是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构筑能够提供投资咨询、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展示交易、研发设计和国际交流等公共服务平台。五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协会建设。政府要发挥服务业协会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规范同业竞争行为、制定和实施行约行规、制定行业经济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提出行业政策建议、培训人才等方面职能与作用。
4.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提升规模和质量
一是制定并落实有利于重点行业的优惠政策。根据大连的城市发展战略以及大连的城市功能定位,生产服务业中应当重点支持金融、物流、航运、计算机与软件业,对其持续稳定发展给予政策上的强力支持。在推动这几大产业做优做强同时,要全面提升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二是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系。吸纳社会资金设立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风险投资基金,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的支持。设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对一些能在同行业中起到带动及示范效应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三是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税负水平。研究解决目前在对服务外包、科研服务等中间环节的重复征税现象,继续深化实施营业税差额征收政策,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四是把研发、创意设计、软件开发、创意文化等高技术服务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实计入管理费,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并应将这些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5.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要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鼓励我市高校与国内外高水平的大学进行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加快我市金融、保险、物流、信息等方面紧缺人才的培养。二是必须从战略高度, 畅通服务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在户籍、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三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通过搭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创业平台,以产业发展竞争力集聚人才。四是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运用各种形式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积极探索管理人员持股制度,允许核心技术入股,采用股票期权方式等等。五是建立终生职业教育制度。建立生产性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服务企业加强岗位职业培训,不断提高整个行业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金勇: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5.
[2]冯 琴 符 淼: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3]郑雪春:关于加快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考[J].对外经贸,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