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娇菊
摘 要: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从而产生强烈探究知识的热情,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情境;语文课堂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脍炙人口、气势恢宏的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记载红军长征风雨历程的伟大史诗。由于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久远,诗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很难理解。在课堂上我尝试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解决了这一难题。
片段一:创设情境导入
针对学生无法亲身经历、难以想象长征中艰难历程的现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事片《长征》中的一些场面:湘江之战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三军会师。无需更多的语言渲染,惊心动魄、悲壮惨烈的一幕幕场景很快将学生带入情境中,缩短了学生在时空上的距离,为学生精读、细读,体会诗的意境创造有力的空间。
片段二:画面对比理解
在课堂上,我彻底摒弃了繁琐的分析与空洞的说教,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暖一寒,怎么体会?我把“巧渡金沙江”与“飞夺泸定桥”两处场景剪辑在一个画面上,一上一下,对比观察。夕阳西下,橘红色的落日把金沙江映得波光粼粼,战士们乘坐在几条小船上划桨渡江;而下幅画面上,是大渡河两岸深灰色的山峰,湍急的水流,空荡荡的铁索桥。在枪林弹雨中,中弹的战士跌落滔滔的河水……“寒”字再现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悲壮。除了视觉上的色彩对比,我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红军巧渡金沙江的资料,结合画面进一步理解。在学生的交流中,适时点播,引导学生用一首诗概括这次战斗:皎平渡口巧得船,突然袭击占北岸。牵制敌人巧过江,顺利攻破敌防线。这“暖”,表达了作者巧妙渡江的喜悦心情。一暖一寒,还用老师再讲解吗?
片段三:学唱歌曲激发情感
红军胜利会师后,长征的伟大壮举令人欢欣鼓舞。此时,利用多媒体播放《长征》之歌,歌词就是课文。学生听着雄浑的乐曲,回顾长征中的一幕幕,心情随着歌曲跌宕起伏……唱至“三军过后尽开颜”时,师生的情感已达到高峰……
在教学《草原》一课时,上课伊始,我以一曲浑厚优美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配上从网上下载的草原风光片,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大草原。在教学草原“景色美”这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美”这一主线,自读课文“寻美”,小组合作“谈美”,全班交流“读美”。并适时辅之以相应的画面:一碧千里的草原,翠色欲流的小丘,白色大花的羊群,明如玻璃的河流……学生不仅领略草原之美,而且升华了情感。而后学生的“美读”与“高歌”,好似情感的河流自然的流淌……
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给学生配上动听的乐曲,那优美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使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学生陶醉在优美的文中,那动听的朗读声深深地打动了我和其他学生,学生们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由此可见,语文课上巧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能丰富学生感知,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心理距离,切实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走进课改,享受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超越时空的领域,把见所难见、闻所难闻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准确的认识。功在课前,利在课堂。最大限度提高四十分钟的效率,加强了语言的直观性,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改变了传统单一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一个先生一张嘴”的授课模式,把语文教学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作者单位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编辑 代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