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早期的白话诗作

2013-04-29 00:46:51杨建民
党史纵览 2013年9期
关键词:诗作陈毅法国

杨建民

陈毅不仅是久经沙场的战将,还才情丰富,被郭沫若称誉“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一生留下大量传世诗作,我们今天读到的陈毅诗篇,主要是他在革命战争及和平年代创作的。这些作品内容,或战地描写,或江山赞誉,或战友深情,或标示情操……大都以一种中国古典诗词的体式出现,或五绝、七绝,或依词牌填写;或者干脆借五言、七言律的外壳,抛去平仄格律,以使自己的思想、内容得到更充分自由的抒发。

不过,在陈毅还是“文艺青年”的时候,他还曾效仿西方诗作,再融入中国当时诗坛诗作形式的自由白话,创作了多首作品。这些诗作,发表在上世纪20年代的《晨报》副刊等报刊上,因时间久远,加之大多使用了笔名,数量又不多,故不大为人所知。这些作品,反映出当时青年的生活及精神状态,虽今天看来还有些稚嫩,但其中饱含热情,描写富有情致,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作品见到这位元帅诗人早年的诗歌品貌。

陈毅的这些早期白话诗作,比较集中的产生在1921年和1925年两个年份,其中的背景值得一探。1919年,陈毅考取留法勤工俭学的“官费”名额,当年10月到达法国。在学习法文期间,陈毅广泛阅读了法国文学作品,对之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工作一段时间,有了一些工资收入后,陈毅打算进一步补习法文,想以文学作为自己的发展之路,甚至想将来可以做个文学博士……在这个阶段,他读了许多法文诗歌,这些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对他的新诗创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陈毅在法国期间创作较早的一首诗,发表在1925年9月17日《晨报》副刊,是加附在一篇散文中的《生日》:

我已知我的生日,

尚不知我的死时。

我何必问我的死时,

只须好好过我的生日。

不要弄到虽生犹死,

那便略可以自慰。

依照文章中“5年前我在法国东部一个中学堂里念法文,遇着自己的生日写了上面几句话”推算,这首诗当写于1920年8月。内容写得略带感伤,但仍然从中可以读出青春的气息,而非饱经沧桑后的深切。从他后来介绍法国诗人拉马丁、缪塞等浪漫主义诗人情况看,此时陈毅对人生的思考,显然受到这些诗人的影响。

1921年,因为就学和工作问题,陈毅等勤工俭学学生与中国驻法公使及法国当局发生冲突,蔡和森、陈毅、李立三等100多名学生被遣返回国。归国途中,陈毅悲愤交集,在船上写出诗歌数首。船过地中海,陈毅面对苍茫海天,联想自身,不由得发出责问:

……

东来者带来了什么?

西来者又如何失望?

……你试想,

这葡萄色的文明,

究造出什么佳酿?

这首题为《地中海》的小诗,写出了诗人对这次勤工俭学过程的失意感受,同时对当时人们崇信的欧洲文明提出质疑。

船经过锡兰(今斯里兰卡)首都哥伦布(今译科伦坡)后,面对此地极多的寺庙和大批信佛的居民,陈毅又生颇多感慨:

……

说法的圣地,

降魔的铁围墙里,

为甚让千轮万舶,

将锡兰的宝藏攫去?

……

古国覆亡了,

只使人深深悲痛,

英国固然残酷,

也应怪庙宇无用。

这首《过哥伦布》诗,虽然是谈及锡兰,可其中自然有对中国现状的联系。从结尾几句看,其中也初现了陈毅渴求平等,对压迫、剥削不满的革命情绪。

船快行到香港,望见了太平山,陈毅回顾此次出国及归来情形,不由百感交集:

从印度洋到太平洋,

恍惚做了几重恶梦,

豺狼吃着我们的弟兄,

醒来头觉深痛!

气愤填膺了,

骂亡奴自己断送!

……

唉,

我西返的恶梦!

豺狼口里,

又岂止我们的弟兄!

快睁开你的瞎眼,

你怎配骂人家自己断送!

这首《船近香港望太平山》,写得义愤填膺。诗中既有对这个世界的愤懑,又有个人觉得出力不够的纠结情绪。这种情绪最终转化成坚定的革命意志,促使陈毅踏上革命的道路。

由于出国发展不顺,此次被遣返,使年轻的陈毅有了很深的人生挫折感。这些作于归国途中的作品,不但记录了他当时的心绪,而且同时透露出了陈毅的反叛意识,这应该是他后来从事革命活动的思想基础。

回国后,陈毅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随着他的革命实践的日渐深入,他的感触也越来越多,时不时的还有一些新诗创作。1923年,陈毅曾参与重庆的《新蜀报》工作。当年夏天,他在这份报纸上发表了这样一首白话诗:

孩子,

有谁欺负了你?

有谁是你的仇敌?

你要好好地保护他的生命,

好叫他死在你自己的手里!

这就有甚深的阶级斗争味道了。

陈毅另一个创作高潮出现在1925年。1924年秋,陈毅经好友金满城介绍,结识了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王统照。王统照此时在《晨报》副刊“文学旬刊”当编辑,得知陈毅对文学颇有兴趣,又在法国呆过,法国文学有一定基础,便希望他和金满城能多投稿。开始陈毅的兴趣并不浓厚,他自己有多项工作,不愿分心。可后来一件事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那年年底,金满城翻译了法国著名作家法郎士的《友人之书》。后经王统照等联系,北新书局以200元的价格将书稿买去出版。当时的200元,实在不是一个小数目。陈毅当时参与革命活动,十分缺钱,自己家中也需要他的接济。看到一部书稿能值这么多钱,一下子触发了他的创作激情。

很快,陈毅翻译出法国著名诗人缪塞的长篇小说《世纪儿忏悔录》的一节。这同时也引发了他对这位诗人的兴趣。1925年4月初,陈毅翻译出缪塞的《歌》及《愁》两首诗。这两首作品虽非陈毅自己创作,但投入了译者的情感,所以值得略加介绍。《愁》这首诗不长,因一般读者所见不易,兹照录于此:

我失掉我的勇力和生趣了。

我失掉我的朋友和快活了。

即那使我自信有天才的骄矜,我也将他失掉了。

我曾倾服过真理,我以为它可以做一个朋友。

待我刚一了解它时,我又将它厌弃了。

虽然真理能够永存,只从它那里回来的人们,

在世上,依然全不觉醒。

若上帝发言,便应回答他:

在世上我能享的惟一的幸福,

便是能有几回痛哭。

在诗后“附白”中,陈毅先对诗人缪塞做了一点介绍:“米塞(按:当时译名)为法国浪漫派有名的诗人。他的生活完全在醇酒妇人中度过。沉湎酒色的痛苦造成了他的精妙的诗歌。他的任性殉情的历史,颇令不少人羡慕。莫泊桑年轻时曾想学他。他的诗恰可用美妙凄清四个字来形容。他的诗并不宏伟奇特,只凭着感情在纸上的幽咽,就可博得读者的同情,他的著述都是随意着笔,却足见他的不朽的天才。”

陈毅对此诗的评价是:“第二者咏叹的是愁闷,便是吾国现在青年朋友们经常感受到的愁闷。比如做事无勇,活着无趣,仿佛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立足。往年自负的雄心失掉了,而前途的希望更是渺若云烟。这时上帝的威权不能为力,哲学的理智也格格不能相入。米塞说,在这时的惟一幸福便是能有几回痛哭,可以尽一尽伤悲情怀。”很快,这两首译诗便发表在王统照主持的《晨报》副刊“文学旬刊”上,时间是1925年4月25日,译者署名“曲秋”。这是当时陈毅发表作品用过多次的一个笔名。

此后,陈毅很快投入到诗的创作中,这段时间他较早写出的一首诗为《春光》:

我同她正在梦中,突然被雀声惊醒。

我起床外望,东窗已被满红光。

朝露清清,春光晴爽。

瓶中几枝桃红,甚芬香含睡未醒。

可爱的春日阳和,我应谢昨宵微雨。

簷前燕鹊争噪,衔落花飞入窝里。

我移步门前眺望,点点青山在天际浮现。

好似那梦中楼阁,使得我心遥意远。

不负这样的春光,我约她作我的游侣。

当我跑到她的门前,正值她刚在梳洗。

一件薄薄的春衫,笼照着她的肌体。

胸心起伏之处,使我不敢将头抬起。

还有蓬松的黑发,用玉手对镜梳理。

好美丽的容光啊!

这怎是血肉的躯体。

我站在她的身后,明镜中显出并影。

她端详着自身的风光,不管人膜拜如许。

我虽蹐跼不宁,她却安闲不理。

我说出要她同游,她摇头,摇头示意。

我惘然走出门前,伫立在空地里。

春光啊!你空自沉湎,你与严冬一样,在我心里。

这首诗,带有明显的法国浪漫派诗人气息。其中内容是实写还是虚拟,现在不得而知。不过不论对情调的把握、节奏的掌控,还是对文字的流畅运用,都是较为出色的。

这首《春光》,发表在1925年5月22日的《晨报》副刊上。不知是否受到诗作发表的鼓舞,当天晚上,陈毅又在香山住处,创作出《夜雨读拉马丁〈默想集〉》一诗。1820年,拉马丁出版了自己的诗集《沉思集》(陈毅等当时译为《默想集》,似乎更符合作品的本来面貌)。这部作品常常从自然景致或人物入手,悲叹时光和生命的转瞬即逝;描写人们无法与命运抗争,寻找不到幸福的永恒孤独感……这些,与许多中国青年此时的感受彼此相应,所以引起了陈毅的关注。

在这个雨夜,陈毅阅读诗集入迷,心有所感,他忍不住以诗论诗,写出这首《夜雨读拉马丁〈默想集〉》:

望不到的春雨,今番来了。

我心灵的积尘,仿佛被冲得干净了。

要不是日已昏,夜正冥;

我将去在西山绝顶,看这幅水墨画图里,

——落红阵阵!

瓦角吼。

树梢鸣。

一阵雷音,来自天庭。

绵绵的火伞扯了。

空山透明,莫不是指给我,上天的路径。

阅读诗人之诗,也激活了陈毅的诗情。他的这番精彩的自然景观描写,显然是给阅读拉马丁诗歌的深切内涵铺路。

一盏灯,一卷诗。

屋小,人静,

我低徊幽唱,晤对着法国诗人。

多情的拉马丁林哟!

可怜你,苦恼一生!

我忧爱你的忧郁,

我爱你的心情,

你难忘你的慈亲,和你那早丧的爱人。

这便是你创作的根原,

感泫了我们后生!

夜雨呀!请莫停。

我要借你的情调,领略这千古的诗心!

虽然诗中的一些字句与今天使用略不尽同,可内中包含的青春敏感的情绪,人们可以轻易地读出。该诗署名“曲秋”,发表于1925年7月5日《晨报》副刊“文学旬刊”。写作的时间为“5,22,夜于香山。”拉马丁以诗作感动了陈毅,陈毅亦将美好的诗句奉献于诗人《默想集》之前。

不久,陈毅又创作出一首名为《游云》的白话小诗:

飘忽的游云,

荡逸着在那山亭。

灰白的天海茫茫,

我欲渡没有慈航。

严酷的冰冬呀!

请早随秋娘回来!

凝结了我的心儿,

莫让它凭空萦想。

这首小诗,将一种思绪和冀望,通过“飘忽的游云”这个具象的描绘,作了很好的寄托。虽没有议论,但把诗人心里轻柔的情绪,精致地表达了出来。

这一时期,陈毅一边翻译,一边写作,当时他发表的作品,除去白话新诗,还有小说,散文;翻译作品,也有诗歌、小说、散文、各式体裁兼备,显示出旺盛的创作激情。可惜,仅从白话新诗的创作看,这首《游云》大约是他这个时期发表的最后一首了。进入1926年后,陈毅把几乎所有精力都投入到革命事业之中,其间偶然也有写作,但多是政论性质的文章,带有明显的为无产阶级呼唤的观点。后来陈毅在革命及和平时期,虽创作了大量诗歌,可那完全是另外一种形式和内容的作品了。

陈毅后来的诗作,日渐成熟。那些变化丰富的诗词形式,极为灵动地表现出革命者战斗生活和品格情操。然而,如人的成长一样,诗作的发展也有它的过程轨迹。陈毅后期的大批成熟作品,正是发轫于这些早期的白话诗作,仅此一点,这批诗作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责任编辑:徐 嘉)

猜你喜欢
诗作陈毅法国
梁潮诗作《水里边》·源清书法
艺术品鉴(2023年10期)2023-07-23 09:55:30
法国(三)
幼儿100(2021年13期)2021-05-27 02:26:10
상경란과 서영수합의 시작(诗作)비교 연구
法国(一)
幼儿100(2021年8期)2021-04-10 05:39:44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4:11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电影故事(2016年2期)2016-12-01 09:13:31
法国浪漫之旅(二)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军事历史(2001年6期)2001-08-21 06:50:38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军事历史(2001年4期)2001-08-21 02: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