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人鸟情,诗意中表达

2013-04-29 00:44:03谷雯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任由珍珠鸟笔尖

谷雯

曾经读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为作者的人生态度所震撼,备受激励;曾经读过梁实秋的《雅舍》,我为作者知足常乐的情怀所感染,倍感释怀;曾经读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为作者笔下景色的清幽所吸引,心生向往……而当我读过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时,我则为作者与鸟儿那份真情深深打动,不禁泪流……

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叙事抒情散文《珍珠鸟》,将自己与珍珠鸟“相见——相识——相亲”的过程写得富有诗意与哲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对珍珠鸟的喜爱,对自然、对人生的挚爱!其“笔触细腻、情意真切、文姿绰约、风格委婉、格调清雅,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诗意,宛如一首动人的抒情诗”。这篇文章真堪称散文中的瑰宝!

人爱鸟,鸟亲人,情谊真好

一开卷,向读者走来的便是一位爱鸟有情、养鸟有道的“我”。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真好!”独词成句,置于篇首,充分表达出冯老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可谓一见倾心。如此开头,真是别出心裁,看得出对朋友送来的珍珠鸟的满意之感。

在这种喜爱之情的驱动下,作者为珍珠鸟准备了一个“温暖的巢”。而后他又被告知“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所以作者百般小心地呵护着,尽量避免让这对珍珠鸟见到人,“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给鸟儿们营造了一个“安全”“格外轻松自在”的家。鸟儿们感受到这份关切,不禁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好似用歌声来回报对它们悉心照料的作者呢!

为了不惊扰到这对“怕人”的鸟儿,他“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但是作者却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它们的动静。就是这样,鸟儿渐渐才敢伸出头来瞅瞅。在这目光的对视中,他们一点点熟悉了。这样过了三个月,三个月的耐心等待,三个月的精心照料,使得它们安然居住。直到有一天,作者听到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尖细、娇嫩的鸣叫”——这是这对珍珠鸟送给作者的珍贵礼物,对他默默付出的最好回报——它们的雏儿!作者若不是朝夕相伴,若不是悉心照料,怎么能对它们的叫声那么熟悉,以致多了一种声音马上就能听出来。可见作者对它们的关爱是多么细腻、多么深切啊!

对待老鸟尚且如此,关爱小鸟可想而知了——尽管心中痒痒地想探个究竟,但是“决不”“也不”去惊动它们一家人,只是规规矩矩地添食加水。还好,雏儿没让作者等得太久,它从叶间探出头来,作者才终于与它相见。从“正是这小家伙”看得出他对这雏儿的喜爱更胜于对它的父母,于是便迫不及待地为它描绘一张照片:“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小家伙颜色和谐、漂亮可爱、蓬松如球,好一个掌上明珠啊!从声音到色彩到形体,从知道到见到,到倾心,都注以爱心,写得细致、逼真、活灵活现。

小家伙渐渐长大了,会飞了,作者任由它从笼子四周活动到屋里的各个地方,任由它扩大自己活动范围,想怎样玩就怎样玩,从不去管它。这样放纵它久了,它就敢从较远的地方一点点地挨近冯老了,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也与日俱增:任由它蹦到自己的杯子上喝茶,微笑地看着它偏过脸来瞧自己的反应,甚至任由它啄自己的笔尖、手指,作者仍能不动声色,默默地享受着。以至于最后,那个小家伙落到他的肩上睡着了,他可以停下工作,近距离地观察小家伙的眼睑和长长的绒毛,想必即便肩膀酸痛,胳膊发麻,也不忍心唤醒它,任由它沉沉地入睡,甜甜地入梦。作者对它的呵护、喜爱简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然而,对于作者有这样的陪伴,还真是令人羡慕不已!

正因为作者对小家伙如同一位慈父对孩子的娇惯,让这原本“怕人”的鸟切切地感受到这里没有伤害、没有烦恼,有的是自由自在、信任和理解。作者将他与雏儿感情的渐进过程写得十分细腻传情:

开始,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子里飞来飞去——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只要它能飞得到的地方,它都要去“探险”一番,只是和作者保持着一定距离。这样地试探并没人呵斥它,更别提伤害它了。它享受这样的优待久了,胆子便大起来,便一点点接近冯老了。作者精当地用了一系列生动的动词:蹦、俯、瞧、跑、跳、啄,如见如闻般展现了这活泼、淘气、任性的小家伙对作者由远及近、由试探到放心、由亲近到信赖的进程。它如一个好奇的孩子,不仅顽皮,还懂得看人家的脸色呢!这小家伙白天与作者相伴,傍晚要在父母“再三呼唤”声中才肯回家中,较之之前“立即”飞回笼中可是天壤之别了。作者用自己的真爱打动了小鸟,使鸟儿除去了防备之心,好一个“鸟我情深”的奇美境界啊!人鸟之间的信赖建立了,而鸟对人的信赖是历经考验、日渐形成的,多么令人感动、令人珍惜啊!

人鸟互信,境界真好

人鸟之间的这种真挚的感情,这份踏实的信赖,发展到一定程度,不但能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还能创造出一种令人神往的美好境界。难道不是吗?小家伙竟趴在作者的肩头香甜地入睡了,甚至作者轻抬肩膀它都没醒,睡得多熟、多安稳、多踏实啊!不仅如此,它还咂咂嘴,似乎在梦中与作者相伴,与作者窃窃私语,倾诉着美好情怀……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稚子偎依在父母温暖的怀中,甜蜜着、幸福着……这真让我感动,不禁泪流。

于是,一股暖流涌上了作者的心头,他“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可谓画龙点睛,是哲学、理趣的升华。朱自清先生曾提出写散文要蕴涵“哲学”“理趣”,此文正是如此。

这“美好的境界”是怎样的呢?作者用人性化的眼光看待鸟儿,看待人生,对待世间万物。在作者面前的鸟儿,在世上是供人玩味欣赏的宠物,然而这并未让作者把它当做一个玩偶去对待。作者用真诚的心对待它,用博爱的心欣赏着它。作者从心灵深处流淌出的生命的旋律,奏响了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华美乐章!当我们用人性的眼光来对待世间万物,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心灵,都会因之而更加美好和光明。难怪冰心先生对结尾一句感慨道:“人和人,社会和社会,国家和国家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世界和平的日子,只有从彼此信赖中才能得到!”确实,在当今世界要和谐,在现实社会要和谐,它具有警醒意义!

真情满溢,诗意盎然,写法真好

掩卷回味,《珍珠鸟》这篇散文,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其诗意盎然的描写。作者以时间为序,利用“渐渐”“一点点”等词语将自己与鸟儿的情感发展逐渐推进,叙事有条理,线索明晰,吸引着读者与之一同经历着这份美好的感情。先是有开篇对于鸟儿清幽生活环境的描写,再有后文作者对人鸟相亲的一段描写:“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接下来,见主人如此友善,便“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最后,“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这细腻的笔触,将比喻与拟人融于其间,淋漓尽致地表达作者真切的情意,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诗意。

另外,作者除了用相当高明的手法进行叙事和抒情,还适时地运用铺垫和对比,这也是文章写作手法的一大亮点。

文章开始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随着鸟与人的交往,珍珠鸟越来越不怕人,并且能与人亲近,“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这种“怕人”是对鸟儿“不怕人”做的铺垫。又如篇首写朋友送来一对珍珠鸟,自己倍加珍爱、精心照料,似乎是写这一对,然而寥寥几笔过后,一只小珍珠鸟诞生了,重彩浓墨便落到雏鸟身上,它的父母不过起了铺垫作用。而鸟儿行为前后判若两人的对比,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从而更能突出主题。

行文至此,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点感受:诗意,可以将真情表达到极致;哲理,可以把感情升华到新的境界。

参考资料:王彬、范希文主编《中国现代散文鉴赏文库》(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冰心《喜读冯骥才的〈珍珠鸟〉》

猜你喜欢
任由珍珠鸟笔尖
可爱的珍珠鸟
石头
飞天(2022年5期)2022-05-18 08:11:45
寻找笔尖上的少年
南方周末(2021-06-10)2021-06-10 11:17:45
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渴望一场雨
青年文学家(2021年1期)2021-03-24 20:48:56
深情笔尖下的西部惊叹曲
学生天地(2020年19期)2020-06-01 02:11:34
GDP不是任由打扮的小萝莉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3:10
冬天的稻草人
诗选刊(2017年3期)2017-11-29 23:55:44
说谎的珍珠鸟
《珍珠鸟》文本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