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

2013-04-29 00:44钱水梅
课外语文·下 2013年9期
关键词:回归境界生活

钱水梅

【摘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学习资源,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植根于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里,使其永远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关键词】生活;语文;回归;境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陶行知先生也认为:“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乃生活的改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与生活“对话”,要注重提炼儿童的生活经验,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方面谈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课堂回归,再现生活

“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四大理念之一。语文自古以来就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语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谈自己的生活体验,相信学生不仅会乐于学,更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师生之间就能很好地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师生互动,更好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上《少年闰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对闰土少年生活的喜爱 ,对闰土童年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墙四角天空”生活的厌恶原因。我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童年的故事。学生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我的学生大都出生在农村,与他们朝夕相伴的是田野、小河,无拘无束的生活让他们与大自然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可是现在却不能撒欢其间了,“为什么?” 、“我们上学了……” 、“再和鲁迅的小时候的生活教育比一比”,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原因。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能够让同学们不完全囿于课本的束缚,而是思想的放飞,生活的积累,是生活与语文高度融合的一种方式。

二、体验角色,提升境界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学习了《小音乐家扬科》一文后,学生已经较深刻地体会到了扬科生活的悲惨,对扬科产生了深切的同情。但是学习材料对学生而言,终究是“别人”的事,他们处于“局外人”“旁观者”的地位。如何让他们深入领会课文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当他们变为“事中人”,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去感悟、去体验,才能感悟至深。于是,我提议学生将文章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具体情节可根据需要作适当的补充和删改。学生们要想演好,就必须在读的基础上调动多种感官,并运用已有的思维能力、语文能力(如表演、想象)以及生活经验,去感知课文中的有关语言文字,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绪变化。学生在表演时,已经成为故事中的“当事人”,学生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转化成自我“所感、所思、所想象”的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

因此,展现在舞台上的不再是遥不可及、不可触摸的,而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熱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向往的小音乐家扬科,凶狠歹毒的管家,慈祥和蔼的母亲……都成为学生倾吐情感的依托,感悟人生的载体。更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生已学着把音乐巧妙运用到表演中:用欢快的音乐反衬扬科的孤独;用《铁达尼号》这样的音乐来渲染凄凉的气氛;用《欢乐颂》来映衬扬科死的悲惨……学生生动的表演,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为剧情所感动。

同时,要想把课本剧演好,还需团队的协作精神,学会自然地与他人协作,这些于无形中产生的效益,不正是我们的教育有时苦苦追求而不可得的吗?

三、激发情趣,追求自我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现实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玩游戏。缺少真正的生活情趣。怎样才能培养起学生们较为丰富多样的生活情趣呢?语文课文中就有很多这方面好的材料可以充分利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将人之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的根。”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贝多芬的资料,听一听《月光曲》。但《月光曲》所处的环境相对我们的学生而言,实在太过于遥远了。所以在教学中,利用音乐及相关的图画让学生感受《月光曲》的魅力,让学生从感官上感受《月光曲》清幽、汹涌澎湃的意境,而这正是课文教学的难点。观看课文中相对应的图画,让学生能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到《月光曲》的魅力,再让学生闭眼细心聆听《月光曲》,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并与之前所见的画面相对比,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然后,让学生画出文中相对应的句子、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这些方法,逐渐丰富了学生原本枯燥单一的生活,唤醒了他们的生活情趣,孩子们的自我不断得到了充实完善。

四、观察生活,倾情作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于经历过的事情印象是最深刻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观察生活,只有切实体会过了,才能写出肺腑之言;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全身心投入,才能领会到生活的启示,巧遇写作灵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我们的教师应指点好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抓住生活中的闪光点,写好观察日记。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窥视到生活的角角落落,挖掘到深层的内涵,让他们热爱生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参与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写《养蚕趣事》,学生就会去动手养蚕,边养边观察蚕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在养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蚕宝宝生病时,自己那种牵肠挂肚、心急如焚的心情和感悟。 有个学生这样写道:“今天,发现我和妈妈养的蚕,居然不做茧。奶奶说:‘是蚕生病了,没法救了。我低头想:是我害了蚕?因为我想蚕宝宝难道就不要喝水吗?于是就在它们身上喷了一点水。是我往它们身上喷水了,所以它们生病了,不吐丝了。我伤心死了。”通过实践,写出的作文自然就有真情实感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学习资源,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植根于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里,使其永远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回归境界生活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品“境界”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慎独的境界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人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