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指出,新课标“对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排序做了明显的变动,改为读、写、听、说。这种变化说明与原先相比,写作能力已经被提升到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上来, 写作的重要性也随之体现在各类考试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摆在重要位置。而学生"写"的能力的提高又是与“读”的能力相辅相成的。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语道出了写作的真谛,要想写好文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积累;叶圣陶先生亦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此言对"读"与"写"的关系做了很好概括。教材、课外读物及区域文化指向中蕴含丰富的知识、生活经验、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要提高学生的“吸收”与“倾吐”能力,就要有机地把阅读训练和写作指导结合起来,充分有效地利用文本、课外读物及区域文化的指向,寻求其中适宜读写能力相互迁移的结合点,进行强化训练,以求事半功倍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注重积累,丰富词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均需多读多背,针对这点,我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
课文是学生最好的习作范例。首先在教学课文时,我引导学生用心品读,理解、感悟、背诵每一篇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要求他们把其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摘抄到笔记本上,并随时诵读。其次我注重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在班上设立了“图书角”,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在读的过程中要作好读书笔记,把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勾画下来,再摘抄到笔记本上。并利用上课时间与孩子一起分享他们积累的一些语文知识,在我的坚持下,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积累习惯。
二、注重练笔,提高写作
1.指导学生学会以文本为载体仿写文章
小学生开始习作时,往往不知道怎样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作为老师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学会模仿。如学习了《荷花》,我引导学生模仿课文抓住事物的特点,以及想象这种表达方式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的习作;如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我让学生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及景物的不同特点写一处美景的不同时间段的特点,从而让文章表达有序,利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结合每个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具体生动。这样学生在仿写过程中,受到语言熏陶,潜移默化,自然就能做到文从字顺。
2.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用心观察,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坚持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见闻、感受。许多学生开始写日记茫然,无话可写或写不具体,我有时也会给他们提供一些写作素材,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读一个小故事,写写自己的感受,比如自已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谁,又是为什么?为家长做一件事,说说经过;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玩具;吃一样水果,观察它的外形,尝尝它的味道,再写下来;让孩子自由画画,做手工,然后写想法及过程;课堂上学到了哪些新知识等。学生先练习写片断,而后慢慢地积累素材,也为以后作文打下基础。
3.面对面指导学生写好每一次作文
每次习作前,我都要积极地备好课,然后对学生认真指导,如写一次游戏的习作时,我先和同学们一起做“贴鼻子”的游戏,然后再让每一个学生按顺序说说游戏的过程,在说的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的语言进行指导,重点引导如何把口语方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并把重要的词语一一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在全班交流中,学生的语言逐渐规范,表达有序,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板书的关键词把游戏过程记下来。学生写好初稿后,我坚持做到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指导。比如:遇到不通顺的句子,我就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句子,然后引导他们如何把句子写通顺,通过扩句的方法把句子写得更生动,更具体。
4.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作文教学中经常是“老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后,要认真读,修改其中不恰当的字、词、句等,再定稿。有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几个人一小组,共同讨论修改一个同学的作文,在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缺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改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我们运用恰当的方式,将文本及课外语文活动与写作训练由浅入深地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与视角,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文本延伸到社会文化,去关注时代,感知身边的生活,写作就有了取之不尽的源泉;"生活即语文",随着学生认识生活、阅读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能力的提高,其写作能力亦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学好语文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做到“读”、“写”相结合,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