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佳丽
人类不仅依靠认知而行为,而且受情感左右而行为。情感与认知若不能相互配合,或竟至彼此冲突,那么情感足以干扰认知学习。语文教学自始至终离不开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二者相互渗透、互为因果,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共同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认知教育而忽视情感教育,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使我们仅仅将情感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学生认识(理性的)发展手段与工具,并没有把它作为实现理想教育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转变思想,融情于教,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这一阵地,根据情感的特点,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进行卓有成效的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第一,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之中
通过范读把教师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课文本身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和情感交流也不可忽视,教师的范读,除了示范作用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把教师这个特定个体和情感体验通过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造成一种销魂摄魄的情感态势。如:教师在讲授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文中以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动人的春景图,春意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吟咏着大自然的美丽,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出神入画的境地,使学生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也领会了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的魅力和对春的憧憬。一幅春花图“白的像雪,粉的像霞,红的像火……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跟清风流水相应和。教师用亲切和蔼、情真柔和的语调,把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描绘的五彩缤纷的花的海洋渲染出来,勾勒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仙境。启发学生在静中有动的画面上产生丰富的联想,培养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而教师在讲授这段文章时,更要绘声绘色的把学生带到一个春光明媚的天地,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更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如:“卖弄、呼朋引伴、清风、流水、鸟鸣”不但淋漓尽致的描写出大自然带给人美妙和愉悦,也是奏响了大自然最美的乐章,用佳作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情感的
第二,情感教育应寓于讲解之中
教师的讲解,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包括情感的熏陶。教师讲解课文时,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作者感情的能力起到了“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了解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进行语文教学,还要与教材本身的情感和谐统一,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把握和领会教材中的情感教育,通过分析讲授,引导学生体会教材中情感的流露,教师按教学的重点所浸透的目标,把教材本身的所表达的情感恰当的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感情全部投入,和教材保持和谐统一,创设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如教材中歌颂祖大好河山的篇目,教师首先入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教师要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强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动人的人类生活。对描绘祖国的山河、名胜古迹的课文,教师要让学生感悟到眼观文学,耳听音乐,脑中展现图画,神游仙境,获得赏心悦目的欢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还有,有经验的教师深深懂得,一堂课的导语,尤其是一篇语文教学的导语,应该像诗一样精练感人。一节课的结束语,应该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而不是呆板地收束,给人以索然无味之感。至于讲解时的声调、表情、体态,所用语调的感情色彩,无不反映教师的情感及其对课文中人物、事件的态度。而所有这些都不可能详细地写在备课笔记上,只能伴随知识的传授和阅读的指导渗透在讲解之中。
第三,教师要在媒体运用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文学作品是通过描绘生动的形象和景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反映思想的。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让画面逼真的展现在学生让意境在他们心中产生,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而要再现意境,就必须运用现有媒体教学手段。如教学古诗《过故人庄》时,先让学生反复听诗歌录音感知内容,然后运用实物投影仪投影诗歌主题插图,让学生细致观察一个普通的农庄,一顿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那样富有诗意。作者通过平衡均匀的句子,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最后再次播放《过故人庄》的郎读录音,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闲适恬淡之情,作者看似平淡的描述创设邃高远的意境也跃然纸上,读者无不津津有味地品味。
第四,情感教育还应寓于各类基本训练并延伸到课外活动
之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鉴赏作品,不只要揣摩字、词、句的含义,评价篇章结构的特点和写作的技巧,还必须求得情感的沟通。这里用得着人们常用的一种说法,叫做“进入角色”。课内的情感体验,靠的是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充分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围绕语文教学进行的参观、访问、观察、写生等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写作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对革命先烈,革命领袖的英雄事迹的学习,唤起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仰,爱慕领袖,珍惜幸福生活,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乐于接受作品的思想,乐于受到道德情感的影响,学生就会自觉改正自己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种种不文明的行为,自觉的接受道德情感教育。在上述活动中,教师的情绪、感受、兴趣爱好,随时随地都可能在学生的心坎上打下烙印,有见识的老师,其高明之处在于:他有强烈的情感教育意识,并善于把握机会,以自己情感的火焰照亮受教育者的心田和他们人生的道路。
上述情感教育如能正常进行,语文教学就会像一个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样,显示出勃勃生机,既扎扎实实,又生动活泼。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没有情感的教育,语文教学就失去了神韵,失去了灵魂,为完成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要把情感教育放到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