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的启迪

2013-04-29 00:44王莹
博览群书·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历史课启迪历史

王莹

在探索教育的新理念的过程中,许多有志者在他们施教的过程中总结出令人注目的经验之谈,给我们身处一线的施教者提供了珍贵的启迪。纪连海老师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

一、 从应考前,看纪连海老师的创新教育

应考前是学生的备考的最后阶段,从学生的角度看,绝大多数学生惶惶然、不知何从。纪老师觉得此时学生的心态和身体特别重要,放松身心效果最好。但几乎所有人关注的都是知识和技能,却把心态和身体放在一边。纪老师讲,“我看到,大多数学生越到了高考前学的越累,不轻松的心态会让身体特别疲惫,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其实,身体很重要,没有一个好身体,高考就可能失败。我经常见到学生在高考前几天得病,这是非常要命的。”正因为纪老师看透了关结,所以他所进行的教育很特别,不是强调知识与能力,而是“我经常跟学生说,你们没得病的赶紧得病。得完病高考那天就没什么事了。”季老师的教育是有道理的。“弓满了必然会断,你晚断不如早断,早断了还来得及修复,真等到高考那三天得病,那真的就是一切都“病”了。这就是纪老师的创新教育,正给我们高中毕业班任教老师的不可含糊的启迪。

二、从应考的对策上,看纪老师创新教育的光点

显然素质教育在改革中取代了应试教育,但是应试考试依然独占鳌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势头仍是有增无减。面对着这种现实,纪老师在他的教育中亮出了他的对策,实在让人从中获启。第一个对策,“考完前一科后千万不要对题”。他认为,在高考中,很多学生经常受头一科“考砸”的影响,其实这里面大有说道。实质这就是一个心理问题,会影响到下一科的考试的发挥。纪老师给出的对策是“考完了一科、就想下一科。考好的学生,感觉不错,下一科的考前状态就更好了;考得不理想的学生,只要自己认为别人比自己答的还要差,心理状态就会好多了。第二条对策,是临场考试时要注意答题的章法。纪老师讲,在他眼里,临场很简单,前提要看自己的性格。平时比较自信的学生,倒可以在答题前先粗略地流览一下整个试卷,从头到尾那么两三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选择地先做比较容易的题,再做比较难的题,这样有利于时间的合理分配。而对于另外一种学生(一坐到考场里,心就发慌的),千万不要采取上面的做法,干脆就按着顺序一道道的做,不会的先空下。对于不会的题,千万不要着急,一定要沉稳。在此时要鼓励自己,你不会的题,别人也不一定会,这样就可以放松多了。第三条对策,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纪老师强调、现在高考试卷实行标准化,大都是选择题。在答完题检查时一定要注意保持第一印象。许多考生在交卷前往往有十几分钟的剩余时间,往往特别喜欢用在选择题的复查上,对自己的第一次答案产生怀疑。纪老师在临考前对学生心理教育上、强调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第一印象,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要改变自己已经想想好的答案。(这是心理学中的下意识)

从以上三条对策来看,虽然对点不同,但从纪老师的教育上,亮点却相同,他闪亮的是重在心理教育,他把心理教育至于知识教育之首,这是他重要的创新教育的主体

三、从课堂教学,看纪连海老师的创新教育

纪老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善于思索,勤于纠误,勇于创新,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在创新教育中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有五点:一是“改变不了学生,只能改变自己。”纪老师是一个爱激动的人,同时也是一位特别尊重学生的老师。在课堂上如果有一个学生睡着了,他不会当众把学生叫醒,而是偷偷地走过去摸摸学生的头让他醒来。他认为学生上课睡觉,肯定是自己的课讲得不好有关。他说:“教和学这对矛盾中,教是主要矛盾,所以学生出了问题,不是学生的责任,是你老师不行。”这句话就成了他20多年教学实践中座右铭,在实践中创造了与学生相容的独特风格,是一个敢用评书来正说历史的风云人物。二是变“历史课无趣为有趣。”纪老师调查过,大多数的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他认为历史中给后人影响最大的是人物。比如刘邦,由一个小痞子,当上了皇上。他是如何能做到的?比起那些知识点,这些东西是真正影响人生的(这就是创新教育),也是学生爱听的。所以,纪老师希望让历史课以人物为中心。他在教学实践中,一般高一、高二时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采取展开讲。到高三开始转为应试,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第三是让学生感兴趣,会质疑,会借鉴。纪老师认为,要学好历史课,首先是让学生产生兴趣。每学期第一堂课却不讲课本,而讲历史的重要。他对学生说:学历史既有用、又没用。没用是因为历史不能让人赚到大钱,但有用是他能让你好好地活着。看看历史人物刘邦、曹操,哪个不是三灾八难的。成功的人物有几个没经过磨难的。学了历史,了解到伟大人物是如何成长的,在遇到什么样的苦难,你都会好好的活着。纪老师把有关的书和传记推荐给学生,只要学生随便打开一本,就会对这个人物、或对这段历史产生兴趣,也会明白学历史有用。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学习,他们的经历、做法可能给我们的学生一些启示,对他们的人格塑造起到促进作用。第四点是要教会学生看书和背书。这点启示并不让人感到新奇,如果细细品味,就会尝出新味。纪老师讲,许多学生都到了高三了,还不会看书。纪老师举了个例子,他问同学中国近代史第一章讲了什么?你分别用一句话和三句话概括出来,有关的同学就傻眼了。用一句话怎么能概括呢?纪老师告诉他,用一句话就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了。问他们熟不熟悉,都说熟悉。哪来的?都知道是第一章的题目。用三句话,不用老师再指点了,学生自然会去寻找了。我们的学生就是不爱总结,需要老师去引导,让他们把书读薄。背书,要抓住关键字,结合上下文去背这样就可以较正确地理解这句话了。第五点是“建议学生读励志的书”。他对学生讲,他在中学时代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童第周传记。童第周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生物学家。由于家庭贫困,十七岁才迈入学校。中学时由于基础差,学校还令其留级。就是这样一个人,去比利时留学读博士,取得的成绩,让外国人瞩目,这个故事感动了他。所以纪老师建议年轻人一定读读立志的书,给自己树立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不虚度时光。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可行的目标,并鼓励他们完成。

纪连海老师的创新教育,并非只适合于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他的创新的重要启迪是对我们一线实施者都是有益处,他既有教育理念的创新,又有教育模式的更新,更有教育实施的立新。

猜你喜欢
历史课启迪历史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自然的启迪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