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华
中国的家长爱孩子的方式大都一样,愿意为孩子倾其所有且无怨无悔,甚至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其实,爱得太过是盲目的表现,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会让人不冷静,甚至失去理智。过分的爱,会转化为害而贻误孩子。通常,家长过分爱孩子有以下几种表现。
当孩子受到欺侮时
我国家庭平均收入虽然不能排在世界前列,但我国家长对孩子的疼爱程度在世界上却是首屈一指的。中国的孩子素有“小皇帝”之称,家长是万万不愿让孩子受半点儿委屈的。在学校,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孩子被同学不小心弄伤后,全家好几代人会声势浩大地去学校讨说法,有时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孩子双方的家人会打起来。最可笑的是,有时候,双方的家人还在剑拔弩张时,两个小孩子可能早已相安无事地拥抱和好了。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受伤的原因,对方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如果只是无意,造成的伤害又不大,建议完全可以大而化之。如果不依不饶、兴师动众,甚至歇斯底里,就会适得其反,让自己的孩子感到无所适从,还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
如果孩子一直持续地受到某个孩子恶意的欺侮,家长也不能直接找这个孩子进行打骂欺侮。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解决,如找老师或者找对方的家长,有效地进行沟通。还可以多教给孩子保护自己的手段。孩子受欺侮并不是坏事,恰是帮助其成长的好契机,家长要借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只有家长冷静、理智地处理这些事,孩子才会在挫折中进步。
不敢正视孩子的缺点
中国有句俗语,“媳妇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其结果是,很多家长不敢正视自家孩子的缺点,总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家孩子聪明,这么点儿知识学不会只是因为粗心而已。其实,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学习态度、方法、能力上存在问题。如果不能正视和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就贻误了孩子的最佳矫正期,使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
当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时(如不遵守纪律、欺侮小同学等),许多家长会不以为意。这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是一时顽皮而已,无伤大雅。天长日久,这种轻视孩子品德教育的行为会使孩子积习难改,甚至酿成恶果。
有的家长不敢正视自家孩子的平平资质,经常在心理上把自家的孩子定位为神童。等到现实将这个梦彻底击碎时,悔之晚矣。
理智的家长应该从孩子自身实际出发,既不夸大孩子的能力,也不盲目贬低孩子,客观理性地分析孩子的能力,正视孩子的缺点。
盲目地为孩子投资
中国的家长“孩子至上”的观念特别强,宁可自己不吃不喝,也不能委屈孩子。所以,在中国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家长超越自身的能力为孩子进行投资。家境本不宽裕,借钱也要给孩子买钢琴,勒紧裤带也要让孩子坚持上钢琴课。如果孩子没有音乐天赋,最后的结局基本是一场空。
还有的家长为把孩子送进所谓的名幼儿园、名學校,托关系、找门子,花高价择校,甚至不惜贷款、借款到“名园”、“名校”附近买房租房,目的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能力的高低、学习的好坏,并不在于上了什么级别的幼儿园和学校,正确引导和教育是最重要的。家长不堪重负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到头来,孩子不一定达到家长的期望。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对孩子的爱要有弹性,要有度,要根据家长自身的能力和孩子的综合资质量力而行。这样的爱才能绵长,对孩子才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