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心理咨询中的共情技术

2013-04-29 00:44刘学义
教育界·上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心理咨询

刘学义

【摘 要】近年来,高校心理咨询发展迅速,引起了高校和社会的关注,高校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咨询的一种,有它自有的特点和原则,但是共情技术同样也可以应用到高校的心理咨询中。本文旨在从共情技术的相关理论、高校心理咨询的现状、共情技术在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对共情技术的探析。

【关键词】高校教育 心理咨询 共情技术

一、共情技术的内涵

(一)共情技术的定义

共情技术是由英文中的Empathy一词翻译过来的,它又可以称作“通情”“通感”“同理心”等;是指体验者能够清楚的体会或者感受到对方内心的想法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具体有两个层面的内涵:①心理咨询师通过来访者的外在的表露和行为,进入到受访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凭借先前积累的经验以及理论知识来准确的判断体验者的性格特点及内心的真实想法;②心理咨询师将自己体会和理解到的受访者的内心想法和潜在情感,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传递给对方,以便和受访者之间产生心理上的共鸣。[1]通过长时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发现共情技术已经成为心理咨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实现心理咨询者和受访者之间有效沟通,快速交流的重要途径,并且它贯穿于心理咨询的全过程中。

(二)共情技术的划分

根据共情技术的范畴来划分,可以将共情技术分为狭义的共情技术和广义的共情技术。广义的共情技术是指一种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为别人考虑、别人着想的能力;狭义的共情技术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彼此感受对方想法和理解内心感受的同理心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医疗卫生还是咨询治疗方面的应用,基本上都是指狭义的共情技术。根据共情技术的体会受访者内心真实想法深入程度,可将其划分为高级共情技术和初级共情技术。

(三)共情技术的本质

共情技术本质是既是一种对他人内心情感体验,也是在体验他人情感过后自己在认知上的理解。在与他人心理交流的过程中包含很多其他的复杂的心理过程,除了以上两个方面,还有其他的一些内心的意识成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共情技术。

二、共情技术应用的条件

(一)价值中立

价值中立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成功应用共情技术的重要前提。具体体现在:首先要求心理咨询师,能够排除受访者的外在情绪波动的干扰,准确的把握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其次要求心理咨询师抱着客观中立的态度去与受访者进行心理层面的沟通和交流,不对受访者的行为和想法强加任何的价值评判。

(二)尊重和倾听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尊重和倾听也十分重要,这直接关系着共情技术应用的成功与否。心理咨询师必须对受访者表示尊重,尊重他们的观点、信仰、想法等;同时要积极倾听受访者内心的吐露,不仅仅去聆听他们言语的表达,更要注重他们行为举止的反应。

三、高校心理咨询的原则

高校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咨询的一种,具有普通心理咨询所适用的一般原则如(尊重原则、真诚原则、保密原则、理解原则等);同时由于咨询群体的特殊决定了高校心理咨询有它自有的特点和原则。根据高校心理咨询活动的特殊性,高校心理咨询过程中还必须要适用以下原则:

(一)指导性原则

由于咨询群体的特殊性,就要求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中除了对受访者内心产生共情外,还要对他们当前所处的困境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二)协调性原则

在高校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要对受访者的心理问题和周围环境之间所存在的联系进行了解,通过帮助他们协调两者之间的冲突,从而彻底解决受访者当前的困境。

(三)主动性原则

在高校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需要对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及时掌握,随时随地的关注他们心理发展的动态,从而帮助他们解决当前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另外还应积极的关注他们心理健康,在出现心理问题之前就对他们进行心理的指导和沟通。

四、共情技术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高校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共情技术”,就是指心理咨询师不但正确地了解和把握学生们的真实感受,同时将这种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对自己个人的感受和经验产生更深的认识。高校咨询里“共情技术”实质上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心灵层面的沟通与交流,心理咨询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理解和感受他们的内心真实想法,从而帮助他们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共情技术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厌学、烦躁的反常情绪时,此时说明学生的心理状况出现波动,这时应该加强与学生产生“共情技术”反应,通过心理层面的沟通,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准确的把握他们的想法,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从而尽最大可能的去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二)共情技术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

当学生在生活中出现情绪反常时。生活中情绪反常的学生表现在行为上,出现疏远他人,在性格上表现嫉妒、孤僻、挑剔、过于敏感等。这时就需要通过共情技术,来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他们敞开心扉,帮助他们排除困扰。

【参考文献】

[1]卡尔·R·罗杰斯著,李孟潮等译. 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2]王燕等. 解读心理咨询中的共情技术[J].重庆大学学报,2007,7(3).

[3]郑日昌,李占宏. 共情技术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4):28-30.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心理咨询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慢下来,享受咨询的过程
构建校园心理咨询干预体系为德育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