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教学解读(人教版)

2013-04-29 13:57陆梅
地理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七大洲大洲轮廓

陆梅

一、课标解读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主要达成以下两条课程标准要求。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本条“标准 ”涉及的第一个问题是“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可概括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标准”的要求是能够运用以上数据说出海陆所占比例,而不要求海洋和陆地面积的具体数据。本条“标准”涉及的第二个问题是“海陆分布特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特点包括以下四点:①海陆所占比例;②全球的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③陆地北半球比南半球多、东半球比西半球多,海洋南半球比北半球多、西半球比东半球多;④无论怎样划分出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完成本任务的方法是“运用地图和数据”,为此“标准”提出“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的活动建议,目的是通过一些方法训练,加强学生对海陆分布的认识,能在地图上辨识海陆分布。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本条“标准”要求包括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大小次序(面积数据不要求记忆)、分布特点、界线等一些具体的地理常识。从要求层次看,主要包括运用地图说出和在地图上识别两个层次。熟练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大小、分布特点、界线及轮廓形状等基础知识对今后的地理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标准”提出“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的活动建议,旨在通过有趣的训练活动,加深学生对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轮廓形状及位置的印象。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和有关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并描述海陆分布特点;应用地图直观认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重要的岛屿、半岛、大洋、海峡;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相对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组织课堂合作交流、与学生讨论探究、鼓励质疑提问等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合作、交流、探讨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逐步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层层探究、步步求证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及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勇于向未知挑战,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自然延伸和拓展,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在地球内容中的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及五带的划分,已经出现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及轮廓,而地图知识又为辨别方向、量距离、识高低、认图例等打下基础。同时本节既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是学生学习世界地理知识的起点,也为后面“天气与气候”、“人口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和铺垫。

本节内容由“地球?水球?”与“七大洲和四大洋”两目组成,主要讲述世界海陆分布特点与七大洲和四大洋两方面的内容。两目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引导学生由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来认识地球的海陆分布状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深入学习世界地理创造了条件。教材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是教学的难点,但大多数知识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或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加之此前已经学习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因此可引导学生依托教材提供的图文资料进行观察描述、概括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样既可巩固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破解了教学难点。

第一目“地球?水球?”:由三段正文、四幅图、一个阅读材料和一个“活动”组成,从宏观上介绍了地球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以“地球?水球?”为题,利用第一段正文开门见山地点明海陆分布构成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然后利用第二、三段正文配以“世界海陆分布”(图2.1)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2.2)两幅图详细说明全球海陆比例及分布的基本状况。教材以“地球?水球?”为标题,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字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海陆分布的认识。为此,教材利用“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的讨论活动,加深对地球海陆分布的认识。另外,教材还提供了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把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认识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索与拼搏的结果,是重要的情感教育内容。

第二目“七大洲和四大洋”:是第一目的延伸,如果说第一目是从宏观上认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本目则从微观上掌握全球海陆的分布状况。本目内容涉及大陆、大洲、半岛、岛屿、海、洋、海峡等多个基本名称,不需要记住或说出其严谨的概念,能够在地图上说出即可。本目内容包括六段正文、四个“活动”、一个阅读材料和八幅图:第一段正文结合“大洲的分布”图(图2.6)点明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结合“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图(图2.5)顺带出大洲、大陆、半岛、岛屿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利用第二、三、四段正文结合图2.6和“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图(图2.7)详细地介绍了七大洲的分布特点及其分界等内容,通过“苏伊士运河”(图2.8)和“巴拿马运河”(图2.9)两幅照片让学生对亚非两洲和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有直观的感知,利用阅读材料“大洲的命名”来开阔学生视野和激发学生兴趣。第五段正文结合“四大洋的形状和大小”图(图2.10)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与大小;第六段正文结合图2.6介绍了海、洋、海峡等概念。四个“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活动1”是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活动2”则结合重要的纬线进一步认识各大洲的位置;“活动3”以“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图(图2.11)为依托认识各大洲的轮廓和比较各大洲的面积大小;“活动4”则以“七大洲几何轮廓”图(图2.12)为平台,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七大洲、四大洋轮廓和位置的掌握,四个“活动”前后呼应,内容由浅入深,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本节知识网络如图1。

五、活动建议

本节教材共安排两组活动计5道题目,内容主要涉及对教材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也有对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既重视对教材知识的运用,又重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活动一:本活动属拓展巩固类,引导学生展开对地球名称的讨论。可以“地球”和“水球”为辩题,引导学生思辨。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字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的思辨过程,加深对地球海陆分布的认识。

活动二:第1题属知识巩固类,观察地球仪,找出七大洲、四大洋,说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可采用小竞赛的方式进行。第2题属知识巩固类,引导学生读图2.6“大洲的分布”,采用抢答方式说出各大洲的相对位置。第3题属知识拓展类,引导学生读图2.11“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给各大洲排座次,描述各大洲的轮廓形状。第4题属知识巩固类,是第3题的拓展延伸,以图2.12“七大洲的几何轮廓”为平台,引导学生补绘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轮廓,培养学生绘图能力,巩固各大洲位置。可采取分组竞赛方式进行,及时展示评价。对于图中南极洲比大洋洲大好多倍的原因,点明这是由于绘图时采用平面投影造成的误差,具体不宜深究。

猜你喜欢
七大洲大洲轮廓
二月羽坛:各大洲赛独秀
OPENCV轮廓识别研究与实践
基于实时轮廓误差估算的数控系统轮廓控制
大洲与大洋
七大洲
地球七巧板
买遍“全球”说爱你
不讲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在线学习机制下的Snake轮廓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