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新美
一套好的教材,体现在学生好学、教师好教,并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为实现这一目标,广大地理专家和学者也在不断努力,精益求精,提高教材质量。在这种背景下,商务版初中地理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于2012年9月开始使用,至今已有一年。作为一线教师,在研课标、磨教材中,新教材和商务版初中地理老教材(以下简称老教材)相比,具有以下新变化。
一、增加文字解说
这点尤其体现在七年级上册教材“地球和地图”部分,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老教材更注重用图说明问题,文字解说只是寥寥数语。新教师在使用老教材时会遇到许多困惑,由于通过读图对知识的挖掘、提炼能力不够,令人感觉教材内容较少。其实编者这样安排是给教师留下更广阔的空间,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例如,“地球的公转”这节中“四季的形成”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老教材只呈现一幅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图,此外没有文字说明,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地理教师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教学设计、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和简单实用的教具都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老教材这样的安排,对老教师来说没有问题,但是新教师却甚感茫然。新教材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图文并茂,在亮出二分二至日图后,配以大量详细的文字解说,不仅新教师有了参考,学生学习起来也感觉有重点。
二、增设导学情境
新教材通过“导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区域地理部分每一课都有“导学篇”,由导学情境、地区名片、本节主图、读图要求四部分组成。其中地区名片为该区域的象征。例如,“日本”的富士山、“俄罗斯”的红场、“印度”的泰姬陵、“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美国”的白宫、“欧洲西部”的欧盟国家国旗和欧盟标志等,这些地区名片选取都非常有代表性,能激发学习兴趣,这是新教材编排的一大亮点。
三、增添活动探究
这是以往其它版本地理教材所没有的。设立“活动课”是“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基本理念的体现,同时又较好地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基本理念。“活动课”让教学形式不再拘泥于课堂,而是课内外相结合;师生关系不再以教师为主导,而是倾向于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一课明确要求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由学习小组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来共同完成。
四、增强时代特征
教材补充了与时代脉搏相一致的材料,删去老教材中与时代不相符合的内容。例如,国家地理“日本”一课,日本人地关系方面的国情是地狭人稠,为解决这个问题,老教材正文部分就明确指出日本通过填海造陆向空中和地下发展。事实上,目前,日本的摩天大楼并不是很多。其基本原因有3个:一是日本实施了严格的城市景观保护措施。早在1920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一部“市街地建筑物法”,明确规定最高建筑不得超过一百尺(31米)。即使进入70年代,人们依然遵循这一“百尺规则”,在东京的市中心地区不建超过10层的建筑。这一“百尺规则”避免了城市的无序发展,也限制了在市中心建设摩天大楼的可能。二是防地震。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过高的建筑物在强烈地震中不利于人员逃生,因此日本政府严格限制建筑物高度,这是出于对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的考虑。三是受日本航空法的限制。日本航空法规定,为了飞机起降的安全,在机场周围16~24千米的范围内,禁止建设超过300米高度的大楼。填海造陆虽然可以解决人口拥挤问题,但是从生态学角度来说就是破坏生态环境。填海会破坏近海的珊瑚、鱼类、海藻的栖息地,所以新教材删去了这部分内容。新教材仅仅指出日本地狭人稠这一国情,至于日本采取了什么措施则略去不讲,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向学生补充一些与时代脉搏相一致的内容,还地理课程以真实面目。
再如,“美国”一课中,老教材利用图文显示美国铁路网,并提出读图要求“美国铁路分布有什么特点?”这在教学中是让地理教师很尴尬的地方。美国的铁路网在19世纪中叶经历它的鼎盛时期之后逐渐衰败。如今幸存下来的铁路已为数不多,而且年久失修,路况很糟,新教材删去了这部分陈旧内容。又如,“两极地区”也添加了很多新内容,如极地考察站的房屋设计,用来说明极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随着洲际、国际联系的频繁,七年级上册 “时区和日界线”部分也由老教材的选学变为必学内容。
此外,还补充了与社会实际密切相关的材料,如“世界70亿人口日”、“日本大地震”、“中印俄巴新兴经济体”、“电子地图的使用”等,既凸显地理学科的时代性特征,也起到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变化之目的。
五、几点建议说明
新教材整体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部分。很多区域的主图都是很独立的区域,尽管区域范围很清晰,但是地理位置(尤其是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却不能清晰地体现出来。如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日本、俄罗斯等的主图,虽然图中也有诸如临海和邻国的文字注记,但这只是直接表述,没有给人一种可以把握的一个范围上的参照物。尤其是区域所临的海域,如俄罗斯西部所临的波罗的海,颜色表示和陆地没有分别,缺少区分度。这样的主图不能使学生对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形成宏观印象,不如老教材主图配得好。作为一线教师迫切希望:对于不同区域的主图,最好配有该区域在世界的位置图,这样有利于学生捕捉该区域地理位置的特点,不能孤零零地去描述某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改进:①材料选取没有代表性,如“极地地区”摘编的“秦大河南极日记”,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南极的酷寒;②问题设置不当,如七年级下册第55页思考题1和2,顺序颠倒一下会更好;③个别问题处理得没有地理特色,如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新教材直接用文字进行描述:“日本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岛国,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虽然其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与同纬度的其它国家相比,这里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这样编排略显干瘪和平淡,没有凸显地理学科的特色。老教材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则采用了图表和地图来说明。利用同纬度东京和济南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对比,得出“与同纬度的其它国家相比,这里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的结论。利用日本气候分布图让学生自己读出“日本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