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说:“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牢、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实践证明,把语文社会实践活动当成一门课程来开发,“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家园情怀和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把语文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序和实效,我觉得以“主题引领”的方式开展,教学效果会更佳。从2009年开始,我就校本课程的开发确定了以培养“具有家园情怀和民族精神的理性学生”的行动研究为主题,成立了“佛山一中民间观察社”,通过开展“行走家乡——用心感受社会的发展”的活动,以“关注民生”“关注文化”“关注历史”“走进企业”“感悟自然”等内容为主题来开展活动。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区域范围内开展的意义
1.语文社会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区域特色(文化)为语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佛山是千年古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第三大城市。它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简称禅,“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据考证,佛山的历史距今约4500-5500年。
千百年来,佛山为中华文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洋洋大观,丰富多彩。
佛山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伦文叙、朱九江、吴研人、詹天佑、陈铁军、梁赞、康有为、李小龙、黄飞鸿、叶问等等。
将当地的人文资源渗透在教学中,将当地的社会历史、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带进课堂,能够激活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2.语文社会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感情。
语文社会实践的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爱祖国的情感,是从爱家乡,爱学校,爱故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他从直接表达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的感情,逐渐过渡到认识更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识祖国的概念。”运用区域范围内的乡土史料、社会资源于语文教学中,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先人对家乡和祖国做出的贡献,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到家乡的可爱、祖国的伟大。
3.语文社会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语文为最富知识性与人文气息的学科,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增进学生的基础学力。活动开展的课程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有“强烈的家国情怀、顽强的生存能力、睿智的经济头脑、健康的生活情趣、高尚的思想情操”的现代人,使他们初步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的开展能弘扬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极大地增进教育教学的效果;并能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通过研究探索,增强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愫。
二.活动开展的方案设计与成果展示
(一)确定考察点:选取具有地方特色或具有经济、社会影响的大型企业(单位)、公共场所或人文底蕴深厚的历史进行参观、考察。
(二)确定考察方式:考察的方式可按以下的步骤进行:网上查阅——参观——访问(走访)——个人思考——文字阐述。通过网上查阅资料,了解地方特色或企业发展史、企业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力。再通过实地参观和访谈企业负责人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的特点或趋势来了解、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某种动态,通过活动的开展,达到提升观察、分析和辨析的能力。
(三)确定考察的主题,明确考察的要求和目的:(见附表一)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区域范围开展的反思
很大程度上来说,当今语文课堂的教学只是局限于课堂,而“填鸭式”“传授式”“探讨式”“问答式”教学形式依然充斥当今的语文课堂,而语文活动课往往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试想,当我们整天唠唠叨叨的进行“知识传授”“课文肢解”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激情肯定会被日益的唠叨消磨掉,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思想的疲软和兴趣的消失,如果我们能够走出教室,走向田野、走入社会,我们就能够真正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阐述的道理。
作为一个活动的设计,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详实的计划和具体的主题,《第56号教师的奇迹》作者雷夫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雷夫老师的目标:追求知识的深度,通过旅行提早认识“大学环境”,“通过这些旅行把孩子终身受用的课程教给他们”,“应该用一种不同于平庸学生的热情来追求知识的深度”,“通过旅行让他们提前进入大学环境”,“这些旅行让孩子们有计划接触到更广大的世界,同时挖掘自身最好的部分”。
在这里我还想提醒的是,活动开展后的后续工作关注不可忽视,很多学生只是注重观看而缺少了反思和总结。我们知道,反思和总结不仅仅是一种经验的自我感觉提升,它应该要以文字的形式再现参观、思考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就是学生思考、总结、写作提升的过程。遗憾的是,我们的老师在活动结束后没有让学生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思考和反思的结果。如果要想让活动产生影响乃至有收效,我认为后续的成果展示必不可少。
实践证明,在活动的开展中,我们既要注意组织形式的严肃性,也要注意活动开展的严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观察,我们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号:2011TJK021)阶段性成果之一。
尹军成,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佛山中学语文促进会会长。现为广东佛山市第一中学教科研副主任。先后主持“完善阅读评价体系 提升读写能力——关于完善高中生读写评价体系的研究”“基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等省级应用课题,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了10篇论文。先后获得“市名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师”“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是“珠三角教育博览会名师论坛嘉宾”“佛山电视台飞鸿茶居‘高考讲座‘教育公益大讲堂特邀嘉宾”“佛山市禅城区宣传部国学推广指导组专家”“广东省‘百千万名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第四评审委员会副组长”“广东省教育科研评审专家成员”。责任编校:王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