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
《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那么,如何激发小班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呢?结合多年教学实际,谈谈本人激发小班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四点经验做法:
一、科学的活动内容是保障剂
1.遵循年龄特点。
针对小班幼儿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较差,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都有待提高,且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具体形象,没有胜负观念,规则意识弱,对游戏结果不太重视,喜欢模仿,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可为小班幼儿选择一些动作、情节简单,角色少,规则易于遵守,幼儿可以独立活动的游戏,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如:“小刺猬运果子”、“小袋鼠本领大”、“勇敢的小鸡”、“小蚂蚁搬家”等,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获得满足感,在情境中感受体育活动的快乐,练习钻爬、跳跃、平衡、推滚球等基本动作。
2.把握体能状况。
体能是人体在从事身体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水平。在每学年末的幼儿基本动作测评中,我们发现班级之间孩子的体能状况不尽相同。如,有的班级孩子整体平衡能力较强,有的班级孩子的钻爬能力较弱。结合班级幼儿整体的运动状况,在选择活动内容时教师应有所侧重。
同时,教师应关注到孩子体能状况的差异,根据他们的体能状况作出及时调整,保证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如,在“运货”游戏中,孩子扮演工人推着小推车在工地上来回“运货”,当发现体质差的孩子脸色发红时,教师可请该幼儿协助老师当“管理员”,既使他参与了游戏,保持了游戏的兴趣,又使他的活动量得到合理调整。
二、合宜的运动环境是强心剂
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合宜的环境会对幼儿的身心起到很大的作用,也会激发起小班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合宜的体育活动环境应具有“暗示性”、“安全性”、“开放性”以及“梯度性”。
“暗示的”环境即发挥环境的隐性指导作用,幼儿一旦进入运动环境便能自发主动参与运动。如,场地上悬挂高低不同的触摸物,墙壁上固定可以攀爬的网绳,吊挂用布袋制成的大秋千,创设高低不同、宽窄不同的小桥,张贴醒目的灰太狼头像,设置大小不同的“山洞”等。幼儿进入这样的体育环境,就会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体育活动,大大增强幼儿主动参与运动的兴趣。
“安全的”环境能让幼儿尽情地玩耍,既健身又安心。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弱,教师给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如,铺设适宜运动的仿真草皮,便于幼儿走、跑、跳、爬、滚等,无安全隐患。再如,软包面料包裹的大型积木用以开展各种基本动作练习,这种材料一则色彩鲜艳,二则呈圆角不尖利,又能定期拆卸和清洗,保证幼儿在活动中安全、卫生。
“开放的”环境使得幼儿心灵自由,快乐又自主。如,用软包面料包裹的各种大型积木造型便于幼儿自行组合开展各种运动,让幼儿进行自己独特的富有创意的玩法。如:孩子们用两个放倒的桥状积木拼搭组成一个圆,如此拼了几个,孩子们便玩起了跳圆圈的游戏;孩子们再用桥状积木摆成一排,便可在崎岖小路上走一走;还是桥状积木,孩子们将其横放玩出了跳过小沟的游戏,将其立起便玩出了跳过栅栏的游戏……每次创意运动中幼儿均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梯度的”环境即根据幼儿现有运动能力,为幼儿提供多层次的活动器材,鼓励幼儿主动探索,让每个幼儿获得成功与发展。每种器材都有不同的难度,可供不同能力的幼儿选择。如:平衡木有宽有窄、上下斜坡的坡度有平有陡、网绳倾斜度有大有小、触摸物悬挂的有高有低、投掷的沙包有轻有重等,这就为每个幼儿的运动提供了相应的条件,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童趣的组织形式是润滑剂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内在动力。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更需要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注重情境化,增加角色、情境、情节,使之更有趣味性。
1.创设游戏情境。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以此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如,在组织《小青蛙捉害虫》活动前,教师创设了池塘的情境,用蓝色大型插塑围成池塘,绿色的雪花片插塑便是荷叶,再放上一些大班幼儿制作的荷花,赋予幼儿角色,和教师一起带着胸饰扮演“青蛙”,到池塘里去捉害虫。正是创设了这样情境化的活动环境,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活动兴趣持续不减,百玩不厌。
2.赋予童趣语言。
富有童趣的语言,易于让幼儿产生游戏心理,使他们乐于参与活动。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引领幼儿进入游戏情境。在体育活动《勇敢的小鸡》中,“鸡妈妈”(教师扮演)带领“小鸡”(幼儿扮演)跨过趴在“石板路”上休息的“大灰狼”时,吩咐“小鸡”:“石板路上有一只大灰狼,它正在睡觉呢。我们要趁它醒来之前回家,待会儿大家千万别出声,妈妈会保护你们跨过大灰狼的身体,孩子们要小心,千万别碰醒它。”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立刻将幼儿带入游戏情境,幼儿运动兴趣更加高涨。
四、良好的师幼互动是粘合剂
体育活动中师幼关系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乐趣,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会有效地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四个关注:
1.关注幼儿的心理安全。
在活动中,有很多因素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安全。首先,小班孩子年龄小,大多数孩子在家中得到成人的过度保护,以致于有的孩子在运动中会存在胆怯、畏惧心理,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安全、宽松的心理环境,在加强保护措施、给予鼓励的基础上,多与孩子作近距离身体接触,让孩子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消除孩子在运动时造成的恐惧心理。其次,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运动困难,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幼儿获得心理安全。如,降低难度、给予一定保护和鼓励,使幼儿得到心理安慰,慢慢地消除畏惧心理。
2.关注教师的直接参与。
教师应该参与到游戏中,和幼儿一起体验游戏的快乐,促进师幼交流。如:体育活动《勇敢的小鸡》,教师扮演角色做鸡妈妈参与游戏,不仅起到了动作的示范作用,更增加了幼儿的兴趣与积极性。在活动中“鸡妈妈”率先跨过“大灰狼”(由另一位教师扮演),走过“石板路”,使得活动趣味性大大增强,也促使“小鸡”们勇敢尝试走过有“大灰狼”的石板路。活动中,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加上妈妈亲切的表情、语言、动作,引发孩子不自觉地进入游戏情景中去。
3.关注幼儿的需求。
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需要,调整运动环境,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如:在活动区中,幼儿已能很平稳地走过宽窄不一的平衡木,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幼儿渐渐失去了兴趣,教师及时发现幼儿需要,投放了布娃娃、沙包、矿泉水瓶、木桩等辅助材料。根据幼儿需要,适当地改变练习环境,增加练习的难度,保持了幼儿参与身体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不同群体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做到有的放矢。如,体能状况好的孩子教师可以允许其运动时间稍长一些,或者在活动前、活动后让他们帮助摆放、整理器材,这样,他们的体能既可以得到释放,体力也会得到一定的缓和。对于体质较弱的孩子,教师要注意给予科学的呵护,既要让他们得到锻炼,又要考虑其适当的活动量。又如,性格外向的幼儿往往积极、勇敢,同时安全意识也较差,为此,教师在肯定他们的同时,要适时稳定他们的情绪,确保他们在活动中的安全。而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需要教师的鼓励、帮助,使他们增强自信,提高对运动的兴趣。
4.关注对幼儿的发展评价。
教师应当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评价,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活动结束时,教师的评价点不应该在活动结果上,而应该关注幼儿活动中的努力程度,这样就会客观地对每一个幼儿作出评价。这种个性化的评价肯定了每个幼儿的努力,对幼儿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