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荣芬
摘 要:紫砂《玉乳》壶是一把经典传统的紫砂作品,是清代艺人初创并流行的形制之一。壶身圆浑,稳重端庄,气势开阔,壶嘴壶把匀称协调,嘴舒展流畅,把得心应手,壶钮与壶身上下呼应,犹如人体最美的一部分,取“玉乳”名,名副其实。
关键词:玉乳壶;传统;去粗取精
1 前言
紫砂壶是宜兴的最富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它始于宋,兴于明,盛于清,以其细腻精湛的工艺、丰富多姿的造型、五光七彩的材质,广为古今中外品茗人士的喜爱和青睐,并成为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2 《玉乳》壶的造型艺术与意境
紫砂《玉乳》壶是一把经典传统的紫砂作品,是清代艺人初创并流行的形制之一。壶身圆浑,稳重端庄,气势开阔,壶嘴壶把匀称协调,嘴舒展流畅,把得心应手,壶钮与壶身上下呼应,犹如人体最美的一部分,取“玉乳”名,名副其实。制作这把壶,得到了师、友的悉心指导。他们教笔者仔细地琢磨传统壶的泥料、工艺,分析其特点,从打片到拍身筒,从上底到封口,从搓嘴把到捏壶钮,使笔者对“玉乳”壶的认识越来越精,越来越深。一遍遍模仿,一遍遍实践,使笔者做成了十余把不同泥料、不同容量的《玉乳》壶。
笔者仿制的《玉乳》壶是清代出名的曼生十八式流传形制之一,看似简单,但在传统壶的形制上却是经典之作。《玉乳》壶是名手杨彭年所制,壶身饱满玉润,嘴把结构紧凑,整体比例协调,简单而明了,实用而大方。笔者在仿制的过程中,先是在原体的基础上一丝不苟地进行,原体哪里多少尺寸,我就仿多少尺寸,一次又一次,亦做了一把又一把。似乎逼真了,却总觉得不满足。我笔者想了很久,后来终于明白了,原来历史的东西也有局限性,它符合了当时清朝人品茗饮茶的习性,但同现代人们的品茗习惯还有点距离。比如,当时人们比较喜欢粗犷、泥质颗粒很大,现代人却比较细腻,喜爱光滑的壶,品茗时好把玩。又如,当时人们比较讲究视觉效果,又大又稳重;现代人讲究把玩,需要轻飘一些。笔者在这方面动了些脑筋,作了些改动。泥片打薄了,材质细腻了,嘴把与壶身的结合处理更圆顺了,使之成为既不脱离传统,又符合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的《玉乳》壶。壶做成以后,行内人看了都说好,市场亦很接受。很多人都订壶定壶,忙得一有时间就得赶制。可见,做传统壶不等于墨守成规,不应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在得传统之形神时融入时尚,化古入新,才能创制出融合时代风尚的新的《玉乳》壶。
同样,《玉乳》壶在传统壶中十分平常,形制比较矮小瘦俏,看起来矮、扁、平坦,用起来拿捏不便。笔者在仿制实践中保留了传统壶好的一面,但也改动了很多。首先,壶身高一点,浑一点,圆一点,壮一点,圆浑(下转第59页)当中挺一点。然后笔者根据壶身筒的比例,先后将壶嘴变粗变浑,把钮变大变挺,拿把相应变大变圆,并将壶嘴壶把壶钮结合身筒顺势柔合,搭配下来,手感稳重了,泡茶方便了,壶身协调了,整体圆纯了。再选择较为搭配适应的泥料使《玉乳》壶不脱离前人的创作思维,又符合现代人的欣赏眼光、把玩习惯。
3 结论
通过紫砂《玉乳》壶的创作实践,通过一次次的分析、一次次修改,笔者找到了创作紫砂壶的生活意趣,体味到了前人创作紫砂壶的甘甜苦辣。笔者进一步认识到,在仿制传统壶的过程中,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尽量选择经典的优秀之体仿制。这样,学到的知识也多,掌握的技法也多,所需要的本领也多,如果能悟深悟透,最终,精华继承了,传统发扬了,不足改正了,就能将传统壶的创制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当仿制一把较为成功的传统壶时,心境亦提高了不少,反复回味,觉得其妙无穷。这也许是传统壶的奥妙之处,这也许是创作实践中最大的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