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英 陈丽萍
摘 要:伴随着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陶瓷彩绘雕塑也随着兴盛。景德镇陶瓷彩绘雕塑的历史由隋代开创发展至今,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存在与时代、社会和人的审美息息相关。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雕塑;陶瓷艺术;彩绘雕塑
1 景德镇陶瓷彩绘雕塑的源起及发展
景德镇的陶瓷雕塑最早的记载是在隋朝,清人《南窑笔记》说到:“新平之景德镇,在昌江之南,其治陶始于季汉,埏埴朴素,即古之土脱碗也。陈至德元年,相传有贡陶础者,不堪用。而至隋大业中,始作狮象大兽二座,奉于显仁宮,令太原陶工制造,入火而裂。迨李唐继起,陶日以工,始有素瓷上釉之法。而景德陶之著名,则在于宋,盖因陶工制“景德”年号于器底,故天下咸知有景德之窑。” 唐末宋初时期,战乱连年,而景德镇处于相对安定和平的局势,很多工匠来到景德镇避难,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制瓷工艺和技术,形成了匠从八方来,器从天下走的局面。北宋,青白瓷以胎薄质坚、釉质晶莹、声音清脆,具有透影性而名噪京华。宋真宗景德年间将新平易名为景德镇瓷都的地位。
宋代景德镇以影青瓷见长,《陶录》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景德窑…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其器光致茂美,著行海内。宋蒋祈《陶记》中也说到:“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 伴随着时代审美倾向的变化,景德镇陶瓷雕塑空前发展。陶瓷雕塑品大量涌现,有佛像人物雕塑、动物雕塑、佣雕塑等等。在陶瓷器皿的生产中,大量运用刻划、拍印、镂雕、堆塑等雕塑技艺。从这些工艺手法的运用来看,宋代景德镇陶瓷是造型与雕塑紧密结合的。从大量出土的尊、魂瓶、斗笠碗、水盂、壶、奁合、熏炉、瓶、盒、砚滴等器物中我们可以看到,雕塑手法的运用是极为普遍和重要的。
元朝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在继续生产传统品种基础上,景德镇窑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制胎原料上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变形,成功烧造了大型瓷器。青花瓷和青花着色力强、呈色稳定、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元青花的成功烧造标志着瓷器由素瓷转为彩瓷的新时代的到来。
如元代《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见图1),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通高29.5cm、横宽20.5cm。仓楼为亭式重檐,瓦由釉里红点彩串珠组成,飞檐、朱栋、雕栏,造型别致,华贵绚丽,充分体现了江南木构建筑的特色。楼宇亭台富丽别致,雄健豪放,加以青花釉里红装饰,更显雅趣。
明代的制瓷业规模宏大,明初景德镇设陶厂,后设御器厂,专烧宫庭用瓷,民窑发展很快,产量大、质量高,并形成了皇家派员督烧与民间自由经营并举的“官搭民烧,官民竟市”的兴旺局面。明代景德镇最盛时有五十多个官窑,九百多个民窑,“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明代官窑瓷器的新品种不断涌现,继元代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绘瓷器创烧成功之后,明代又有斗彩、五彩、素三彩、黄地红彩、白地绿彩等大量的釉上彩绘瓷器创烧成功。中国陶瓷也由此进入以彩绘瓷器为主的新时代。在陶瓷雕塑方面,由于受到陶瓷彩绘的影响,加上市井文化的繁荣,陶瓷雕塑有了很大的发展,造型有上童子观音、骑鹿寿星、坐狮人、牵马孩童、世俗人物小玩具、瓷雕笔架。彩瓷雕装饰上有青花、五彩、素三彩、珐花加彩等瓷雕。
清代,特别是在清三代,瓷业有了新的发展,有青花、五彩、红釉、素三彩、粉彩、斗彩、珐琅彩,以及各种颜色釉,陶瓷艺术追求繁复、精细、华丽之风。这些瓷器有些出自于官窑,如:藏窑、郎窑、年窑、唐窑等,民窑也有不少精品,这时的陶瓷生产,无论是内销还是外销,都是我国封建社会景德镇陶瓷发展的上鼎盛时期。
清代的陶瓷雕塑闻名海外,题材也空前广泛,有神佛菩萨;有神话、历史故事、小说、戏剧中的人物;有清代的文武官吏;有西洋人、黑人;有反映当时民间生活的题材,也有飞禽走兽、“瓜瓠花果象生之作”和模仿“硺石、髹漆、竹木、匏蠡诸作”。其中,仍以生产神佛为主,《饮流斋说瓷》:“瓷制佛像,有立者,有坐者,半壁袒裼,持宝塔诸法具,各有意态……”。寓意吉祥图案有福禄寿三星、八仙、十八罗汉、对鹿、对象、对狮、对鸭、对孔雀、对鹦鹉等普遍流行。清代的《粉彩钟馗醉酒像》(见图2),用红色刻画钟馗衣着纹理,质感清晰,雕工细琢,人物背后摆放两个白色的酒罐,红色与白色鲜明对比,彩饰精到,更加衬托钟馗酒后醉意十足,酣畅淋漓、任情恣性的神态。
2 景德镇陶瓷彩绘雕塑与人的思考
艺术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需要艺术来传递自身的情感,反应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及确证人自身力量的存在。在艺术活动中,人可以通过感知、想象、理解等因素,来反应人自身的存在。景德镇陶瓷彩绘雕塑中不乏神话传说和宗教题材的作品,我们知道,对于神话传说和宗教,是先民们对自然界的抗争和把握没办法显示人类自身的力量。而选择树立强大的力量鼓舞人的志气或者退让的方式,以超人间的力量来支配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罢了。对于这类题材,景德镇的工匠们以其高超的雕塑技艺,娴熟的雕塑技法,刻画了一大批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雕工精细、线条流畅、疏密有致、浑厚古朴,如:1969年在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元代影青瓷雕《观音坐像》,坐像广额丰颐、体态壮硕,宝冠及遍体的珠玉璎珞雕琢工整细腻,观音神态温和慈祥,体态安详生动。整个形象透出了一股大慈大悲,降福救难的气质。作品成功塑造了观音的形象,也反应了景德镇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可以看出,安居乐业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最大愿望,老百姓希望自己的生活太平安康,景德镇不仅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拥有生产上好的瓷器的原材料,加上偏僻远离战乱,所以很多景德镇陶瓷雕塑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正好反映了普通百姓的心声,也得到了人们的接受和喜爱。
3 景德镇陶瓷彩绘雕塑与时代的思考
艺术并非是独立存在的一个实体物,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受到时代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艺术要求具有时代性,艺术的时代性是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社会精神、人们的审美倾向、艺术精神与观念的综合结晶体现。不同的时代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审美倾向。每一个(下转第74页)艺术家都不能跨越时代,更不能摆脱时代的约束,个人的艺术实践必然离不开其时代的影响。一个时代的作品,是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的,这点上,可以通过景德镇陶瓷彩绘雕塑的发展历程很好地说明。景德镇陶瓷彩绘雕塑由釉彩装饰发展到元之后的彩绘装饰,由单一的颜色发展为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素三彩、黄地红彩、白地绿彩等多样色彩,由刻花、划花雕刻发展为彩绘与雕刻相结合,无不是由于陶瓷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要求,以及景德镇瓷业中心地位的确立等因素的结果。再如,不同的朝代陶瓷佛像雕塑的风格迥异,景德镇宋代的佛像雕塑端正古朴,左右对称,元代的佛像出现了侧身像,更具人情味,这种差异性与元代的审美有很大关系。
景德镇的陶瓷雕塑艺术能够名扬海内外,这与景德镇陶工们不断创新,积极吸取前朝的优秀的工艺与技术,再此基础上,有工艺的创新,材料的创新,观念的创新,种种创新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也使景德镇的瓷都地位得以巩固。
4 结语
景德镇的陶瓷彩绘雕塑艺术的历史长河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够诉说的清楚的,其中包含了景德镇彩绘雕塑所展现的艺术张力和蕴涵隽永的生命力,这是景德镇人们对陶瓷艺术付出的艰辛,也是时代与社会不断进步的结果。